禽流感不是鸡的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不是鸡的错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20期
文张仁庆何凡李河山
今年春天,媒体报道发现禽流感病例,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过去是闻鸡起舞,现在
是闻鸡生畏,有的地区将所有的家庭养鸡全部捕杀干净,饭店、宾馆、酒楼不敢经营以鸡为原
料的菜肴,鸡肉、鸡蛋的销量大减。
根据农业部畜牧局的统计:全国养鸡企业每天损失一亿元
人民币。
许多养鸡场、养鸡专业户面临破产倒闭,禽流感风波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
的损失。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此病认识不足,管理阶层措施不利,媒体盲目宣传引起了
误导。
事发过后我们应该认识此病的真实面目,还鸡禽一个公道,恢复健康的饮食生活,促进
正常的养鸡事业发展。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顾名思义应该是鸡、鸭、鹅等禽类患了流行性感冒,这与人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从以往的经验中可以看出,禽类的传染病有两大类:
一是“新城疫”,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二是禽霍乱( FC),又名摇头瘟、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PM)引起。
如果发生这两种疫情,农村会出现到处见死鸡、村村无鸡鸣的惨状。
而今年的禽流感并没有造成鸡禽大量死亡,这是
什么原因呢?研究证明,“禽流感”病毒像艾滋病病毒一样,是寄宿在家禽身上的一种特殊
病毒,如果人体接触带病毒的鸡就会感染上病毒,从而导致发热、高烧不退,造成器脏损伤直
至死亡。
特别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弱势人群而言,如65岁以上的老人、10岁以下的儿童,这类
病毒的危害会更大。
实践证明事实确是如此,上半年浙江发生的两例“禽流感”病例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北京发现的病例一个是七岁的儿童,另一个是三岁的孩子。
禽流感病毒是如何产生的呢?要想弄清此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鸡和禽流感的发病原因、
发病过程。
鸡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我国劳动人民驯化饲养最早的动物,在史前文化、甲骨文中都有
鸡的记载和图形,在北京周口店猿人(北京人)遗址中也考察出了鸡的骨骼和人类养鸡、吃鸡
的记载,我国鸡品种多达300余种。
鸡的基因与人类最接近,美国人研究基因科学较早,他们
最早发现鸡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最相似,随后进行大力宣传,并在国内形成吃鸡的热潮,美国
人平均每人每年吃鸡的数量达到168斤,美国的许多餐饮店、快餐店都以经营鸡肉制品为主要
菜品。
鸡肉(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性平味甘,性味俱佳,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和卵鳞脂,这两种物质在天然食物中数鸡蛋含量最高,它们是生命之源和生命之本,是
最好的营养补品。
鸡是最可爱的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它有十二大生活习性或称生理特点:
1.鸡的体温高。
它的正常体温是42度,如果人的体温达到42度就是发高烧,恐怕连三天也坚持不了,所以说鸡不怕冷。
另外禽流感的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发热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不激怒它,不惊吓它,就不会发病和变异。
2.鸡的消化道短。
鸡的消化道是它体长的八倍,是动物类中最短的,羊的消化道是它体长的24倍,是动物中最长的。
而鸡的消化道短、消化快,吃进胃里的食物两小时后即可排出,所以我们常见鸡随地大小便。
3.鸡没有淋巴结。
也就是说它没有对外来细菌抵御的防火墙,它的尾尖上方有一个毒囊,把体内的毒素后置于毒囊之中。
4.鸡没有汗腺。
它身上的羽毛孔与皮肤接触部分是死结,鸡皮与鸡体连结的只是一层隔膜。
天冷或遇到刺激它身上就会出现鸡皮疙瘩,天热时它只能张口呼吸,吐出热气。
5.鸡的消化能力很强。
它脖子下方有一个素囊,体内有鸡内金,一个坚强的胃,它能把石子、砂粒消化掉,鸡可以将一块黄豆粒大小的石灰石(碳酸氢钙)吃进胃里消化掉,并且迅速
吸收其中的钙质,然后第二天它产的蛋的蛋壳上都有石灰点和白色的物质。
如果人吃了同样大
小的石灰石就会烧成胃穿孔,而鸡不怕。
6.鸡不会撒尿,但要喝水。
鸡对饮水的需求是很大的,成长、产蛋都需要水来支撑,夏季每只鸡每天要喝300毫升水。
但是它不会撒尿,鸡的尿液变成尿酸盐附着在鸡粪上排出体外,
我们常见鸡粪上有一块白色的东西,那就是尿酸盐,也就是鸡撒的尿。
7.鸡是夜盲症,俗称雀目眼。
它在白天光照亮的情况下眼睛很亮,看得很远,但是到了夜晚没有灯光时,它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因此抓鸡打针、防疫、转窝、运输等活动最好在晚上进行。
8.鸡的胆子很小。
鸡的胆子小,怕噪音、怕振动,在孵化阶段若有较强的振动,就会把胎盘振死。
在鸡群日常生活中,大声的呼叫、刺耳的声音、燃放便炮甚至饲养员在鸡场内咳嗽、
打喷嚏,都会引起鸡群应激反应,俗称炸窝或炸群。
应激反应产生一次,就会影响三天产蛋和
生长,严重时会把鸡吓死,造成大量死亡。
9.鸡对颜色很敏感。
鸡的眼睛亮,观察力强,对颜色很敏感,它喜欢白色、绿色,讨厌黑色,惧怕红色。
因此饲养员要穿白色工作服,禁止穿红色衣服进养鸡场。
10.鸡的记忆力很强。
鸡的记忆力很强主要表现在:每天能准时报晓,分秒不差;它从自己的饲养室(鸡窝)走出觅食,一公里之内能自己寻路返回;它头天在山林一处产蛋,第二天、
第三天还能找到并在此处继续产蛋。
它能记住谁是它的伙伴,谁是同一鸡群的鸡,对外来者群
起而攻之,并且对危害它的动物进行斗争,以争雌雄。
11.鸡的嗅觉迟钝,听觉灵敏。
它对有异味的东西基本闻不到,对酸臭、腥辣的气味也不易分辨。
如果把泡过敌敌畏的玉米或小麦撒在地上它照吃不误,所以很容易被伤害。
但是鸡的听
觉灵敏,很远、很小的声音均能听到并做出咯咯叫的反应。
12.鸡的群居性强并且团结友爱。
它们喜欢成群生活,在鸡群内十分团结,有两则事可以说明。
事例一:有只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要捕小鸡,老母鸡和大公鸡一齐上阵与老鹰拼杀,其它
的鸡有的保护小鸡,有的鸣叫助威,最后老鹰落荒而逃,小鸡保住了。
其二:有80只出壳才五天的雏鸡,主人将它们放到庭院里活动.傍晚主人因为忙忘记将它们抓回育雏室,一只比它们
早出壳58天的小母鸡见状,立即伏下身子,用翅膀保护它的弟弟妹妹,但它一只鸡要保护80
只小雏鸡实在有些困难,它就把翅膀展到最大程度,直到主人将小雏鸡抓走,它才高兴地离开。
当它们面临宰杀它的同类的情况时,鸡会因为愤怒、恐慌产生病毒。
有专家研究发现,用
一个糖尿病患者在愤怒时产生的1毫升汗液可以毒死两只小白鼠。
同样,鸡在愤怒时也会产生
大量的病毒。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鸡是很可爱、很有人性的动物。
而禽流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为此我们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30家养鸡场和10家以贩鸡为主业的鸡贩子。
鸡喜欢干净、卫生、通风、透光、干燥、整洁的生活环境,而有的养鸡场在建设时没有考
虑这些因素,建的鸡舍阴冷潮湿、通风透光差、地面湿滑,氨气、沼气直接污染鸡的呼吸道,
影响它的健康;有的养鸡场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成活率,大量喂食抗生素,使鸡的免疫力下降,
致使肉、蛋的品质降低。
养鸡企业存在技术力量差、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但这并不是禽流感的
滋生地。
经调查分析,滋生病毒最直接的环节是活鸡贩卖、活鸡宰杀摊位。
淮河南岸有个村庄,他
们平日在老家就专干杀鸡摸狗的生意,到北京后也以此为生,他们在效区租住民房,到外采购
活鸡、老百姓散养的鸡、养鸡场淘汰的鸡、路边沟旁病死的鸡等,他们将采购回来的鸡装笼集中,等到农村集市日时便拉到集市上贩卖,有买鸡的顾客,他们就抓出一只鸡,当场宰杀,取
出内脏,随后烧水拔毛,其它的鸡惊恐万分,便会产生病毒。
而他们将剩下的鸡肠子、鸡内脏
装在一个塑料袋内,任由它们在塑料内发酵、发臭、变质,产生病毒。
他们再将其带回家喂狗,狗吃了污染的鸡杂,排出的粪便也带有病毒。
鸡贩子将没有卖完的鸡带回家,怕减轻重量或死亡,所以会继续喂养,但碍于空间很小,于是就和狗、鸭混养,病毒便在鸡群中传播。
因此,五大因素制造了禽流感病毒:A.各种不同种群的鸡集中到一起,就是病毒滋生、传播的开始;B.鸡的应激反应产生病毒;C.集市上的垃圾污染直接传播给贩卖的鸡;D.宰杀鸡后的杂碎腐烂变质,再通过狗、鸡、麻雀传播,使家禽、家鸡带菌、带病毒;E.沿街叫卖、集市设摊加剧了禽病传播。
他们不仅滋生禽流感病毒,也是多种禽类疾病的传播者。
联合国世界
卫生组织于8月5日发表了美国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禽流感病毒寄生在家禽中。
现在正规市场、超市、饭店、酒楼、宾馆所经营的鸡肉制品都是从正规渠道进货,是进行过食品安全检测
的健康食品,这些鸡肉是不会传染病毒的。
禽流感的发生和出现不是鸡的错,而是人类的错,不当饲养、胡乱宰杀违背了自然规律,
所以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禽流感寄生在贩卖鸡户家中,我们不去接触,它决不会送上门来污
染你。
经研究发现:非洲的大猩猩是“艾滋病”的载体或传播源,如果我们不去接触大猩猩,
不去宰杀大猩猩,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而禽流感的防御更简单,不到集市上买活鸡,不到农
村贩鸡户家去抓鸡、逗鸡,远离带病鸡群,若有人感染不与他接触就不会被感染。
因此“禽流感”没有那么可怕,禽流感是可以防御、防疫的,因为害怕禽流感而不吃鸡肉、鸡蛋制品是最愚蠢的行为。
在我国,鸡是吉祥的象征,在珠江三角洲,当地居民有“无鸡不成宴席”之说,在东北
“下蛋的鸡,开江的鱼”是最佳美食。
为了您的健康,为了补充人体的蛋白质、卵鳞脂,我们
要多吃鸡肉。
最后建议相关部门:1.不允许贩卖活鸡户到村里租住房屋,到郊外旧厂房租住,减少污染源。
2.每个乡镇可成立一个禽类宰杀场,统一检测、检疫,统一宰杀出售。
3.提倡果树下、
山林中、河道旁养鸡,发展养鸡大户或养殖合作社,统一管理、正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