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比例应用题(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已知条件:
1. 当价格为每件200元时,需求量为1000件;
2. 当价格为每件300元时,需求量为500件;
3. 市场调研显示,价格每增加10元,需求量减少100件。
要求:
1. 建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2. 求出该元件的最佳定价策略,即确定一个价格,使得销售收入达到最大;
3. 分析该定价策略下的销售收入,并与初始定价策略进行比较。
一、建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设需求量为Q,价格为P,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数据点:(1)当P=200时,Q=1000;
(2)当P=300时,Q=500。
由题意可知,价格每增加10元,需求量减少100件。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需求量
Q与价格P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即Q=kP+b,其中k和b为待定系数。
将上述两个数据点代入上述线性关系,得到以下两个方程:
(1)1000=k200+b;
(2)500=k300+b。
接下来,我们解这个方程组,得到k和b的值。
首先,将第一个方程乘以3,第二个方程乘以2,得到:
(3)3000=3k200+3b;
(4)1000=2k300+2b。
然后,将方程(3)减去方程(4),得到:
2000=k200。
解得k=10。
将k=10代入方程(1)或(2)中,解得b=800。
因此,需求量Q与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为:Q=10P+800。
二、求出该元件的最佳定价策略
销售收入R等于价格P乘以需求量Q,即R=PQ。
将Q=10P+800代入上述公式,得到销售收入R与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
R=P(10P+800)。
为了求出最佳定价策略,我们需要找到使R最大的P值。
由于R是一个二次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找到其极值点。
对R关于P求导,得到:
R' = 20P + 800。
令R'=0,解得P=-40,但这个解不符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因为价格不能为负数。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R'的零点,即R'的极值点。
由于R'是一个一次函数,其极值
点在R'的零点处。
因此,我们只需要解方程20P+800=0,得到P=-40。
由于P=-40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在P=0到P=无穷大的范围内寻找R的最大值。
由于R是一个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其最大值在顶点处取得。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R的顶点。
二次函数R=P(10P+800)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a=10,b=800。
代
入公式,得到顶点坐标为(-800/20, f(-800/20)),即(-40, f(-40))。
由于P不能为负数,我们需要找到P=0到P=无穷大范围内R的最大值。
由于R是
一个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其最大值在P=0处取得。
因此,该元件的最佳定价策略是每件定价0元。
三、分析该定价策略下的销售收入,并与初始定价策略进行比较
在最佳定价策略下,每件定价0元,根据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Q=10P+800,可得需求量Q=800件。
销售收入R=0800=0元。
在初始定价策略下,每件定价200元,根据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Q=10P+800,可得需求量Q=1000件。
销售收入R=2001000=200000元。
通过比较两种定价策略下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发现,在最佳定价策略下,销售收入为0元,而在初始定价策略下,销售收入为200000元。
因此,最佳定价策略并不适用于该工厂,工厂应该考虑调整定价策略,以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总结:
通过对复合比例关系的应用,我们建立了一个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找到了该元件的最佳定价策略。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该最佳定价策略并不适用于该工厂,因为销售收入为0元。
因此,工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调整定价策略,以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第2篇
题目背景:
某城市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绿化工程。
该工程包括种植树木、铺设草坪和建造花坛三个部分。
市政府决定投入1000万元作为绿化工程的预算资金。
由于种植树木的成本较高,市政府决定优先考虑树木的种植,但同时也希望草坪和花坛的面积能够满足美化环境的需求。
已知条件:
1. 种植一棵树木的成本为2000元。
2. 铺设1平方米草坪的成本为50元。
3. 建造一个花坛的成本为5000元。
4. 希望种植的树木数量至少为50棵。
5. 总预算为1000万元。
问题:
1. 为了满足种植至少50棵树木的需求,剩余的资金应如何分配用于铺设草坪和建造花坛?
2. 在保证至少种植50棵树木的前提下,如何使草坪和花坛的总面积最大化?
3. 若市政府决定在绿化工程中增加10%的预算,那么新的预算如何分配才能最大
化绿化效果?
解题过程:
第一步:计算种植50棵树木所需的成本
种植一棵树木的成本为2000元,因此种植50棵树木的成本为:
\[ 2000元/棵 \times 50棵 = 100000元 \]
第二步:计算剩余预算
总预算为1000万元,种植50棵树木的成本为100000元,因此剩余预算为:
\[ 1000万元 - 100000元 = 900万元 \]
第三步:计算剩余预算分配方案
设铺设草坪的面积为 \( x \) 平方米,建造花坛的数量为 \( y \) 个,则有以下方程:
\[ 50x + 5000y = 900万元 \]
\[ x + y \leq 20000 \](假设草坪和花坛的总面积不超过20000平方米)
第四步:求解草坪和花坛的总面积最大化问题
为了使草坪和花坛的总面积最大化,我们需要找到 \( x \) 和 \( y \) 的最优值。
由于方程中 \( x \) 和 \( y \) 的系数分别为50和5000,显然 \( y \) 的增
长速度远大于 \( x \),因此应尽可能多地建造花坛,减少草坪的面积。
设 \( x = 0 \),则 \( y \) 的最大值为:
\[ y = \frac{900万元}{5000元/个} = 180个 \]
此时,草坪面积为0,花坛面积为:
\[ 180个 \times 1平方米/个 = 180平方米 \]
第五步:计算新的预算分配方案
若市政府决定在绿化工程中增加10%的预算,新的预算为:
\[ 1000万元 \times (1 + 10\%) = 1100万元 \]
在保证至少种植50棵树木的前提下,剩余预算为:
\[ 1100万元 - 100000元 = 1000万元 \]
假设市政府仍然希望尽可能多地建造花坛,我们可以重复第四步的计算过程,得到新的分配方案:
\[ y = \frac{1000万元}{5000元/个} = 200个 \]
\[ x = 0 \]
此时,草坪面积为0,花坛面积为:
\[ 200个 \times 1平方米/个 = 200平方米 \]
结论:
1. 在保证至少种植50棵树木的前提下,剩余预算应分配如下:种植50棵树木,
花费100000元;剩余900万元用于建造180个花坛。
2. 在保证至少种植50棵树木的前提下,草坪和花坛的总面积最大为180平方米。
3. 若市政府决定在绿化工程中增加10%的预算,新的预算分配方案为:种植50棵
树木,花费100000元;剩余1000万元用于建造200个花坛。
第3篇
分析:本题考查复合比例的应用。
首先,根据题意,顾客购买的商品原价总计为1500元。
然后,根据不同的优惠条件,计算出实际支付的金额。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判断优惠条件
顾客购买的商品原价总计为1500元,根据题目所给优惠条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满200元可享受8折优惠;
(2)满300元可享受7折优惠;
(3)满500元可享受6折优惠。
由于顾客购买的商品原价总计为1500元,所以可以同时享受第二种和第三种优惠
条件。
步骤二:计算实际支付金额
首先,顾客购买的商品原价总计为1500元,满300元可享受7折优惠,即300元以下的部分按原价支付,300元以上的部分按7折支付。
因此,300元以下的部分支付金额为300元,300元以上的部分支付金额为(1500-300)×70%。
然后,顾客购买的商品原价总计为1500元,满500元可享受6折优惠,即500元以下的部分按原价支付,500元以上的部分按6折支付。
因此,500元以下的部分支付金额为500元,500元以上的部分支付金额为(1500-500)×60%。
综合以上两个步骤,可以计算出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
实际支付金额 = 300元 + (1500-300)×70% + 500元 + (1500-500)×60%
= 300元 + 1200元×70% + 500元 + 1000元×60%
= 300元 + 840元 + 500元 + 600元
= 2240元
答案:该顾客实际支付了2240元。
总结:本题通过复合比例的应用,考查了顾客在不同优惠条件下的实际支付金额。
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判断顾客购买的商品是否符合不同的优惠条件,然后根据优惠条件计算出实际支付金额。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计算各种优惠活动下的实际支付金额,从而更好地进行消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