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不同降水年型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平原不同降水年型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模拟赵彦茜;肖登攀;齐永青;柏会子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8(034)020
【摘要】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产业中地位较高,但长期灌溉造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研究利用APSIM 模型对华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华北平原调整作物种植模式、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其中生育期模拟结果的误差在5 d之内,产量、ET和下渗量模拟结果的R2均在0.84以上,表明该模型在华北平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M2Y1)年均产量(13445 kg/hm2)最高,但耗水量(724 mm)也是最大,水分亏损(233 mm)最为严重;一年一熟种植模式(M1Y1)年均耗水量(534 mm)较小,水分亏损量(43 mm)最少,但产量(9215 kg/hm2)较低;两年三熟种植模式(M3Y2)兼顾产量和耗水,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产量耗水综合效果最好,适合在华北平原推广实行.此外,该研究对栾城站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降水年型下的3种种植模式产量耗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降水资源对于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年降水量越大,作物产量越高,水分亏损量越少.
【总页数】9页(P108-116)
【作者】赵彦茜;肖登攀;齐永青;柏会子
【作者单位】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 05001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 05001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2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 0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1
【相关文献】
1.原状土柱模拟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冬小麦、夏谷子耗水量研究 [J], 杨占平;杨稚娟;薛毅芳;尚海峰;韩伟锋
2.不同降水年型水氮运筹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J], 李正鹏;宋明丹;冯浩
3.不同降水年型下温度升高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聂志刚;冯仰强;董莉霞;王钧;李广
4.不同降水年型下温度升高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聂志刚;冯仰强;董莉霞;王钧;李广
5.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效应 [J],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马明生;雷康宁;郭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