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2)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2)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跨越式发展,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

B.“我国空间站建成后,负责运送航天员的载人飞船将根据空间站任务需要,像航班一样发射。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说,“未来我国飞船将告别‘订制’,开始小批量生产。


C.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D.通过立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规范,可以避免它被不当利用,以至于背离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的初衷;可以让人工智能技术的提供商在研发技术、产品时心中更加有底。

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信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项“有底”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才几个月,各种颠覆性政策次第出炉,“三板斧”让世人眼花缭乱
....,推倒重来式决策让世界错愕不已。

B.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
....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C.杜甫晚年生活艰辛,病痛缠身,国家的动乱更是让他忧心忡忡
....,他在漂泊中创作的《登高》《旅夜书怀》等诗篇缠绵悱恻,凄切感人。

D.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
反差,又相得益彰
....。

【答案】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
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 (天上的街
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
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月下飞天
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发垂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自己敢于攀登雄伟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怀念和对世事沧桑变化巨大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晴川历历汉阳树(3)牧人驱犊返(4)思而不学则殆(5)曲径通幽处(6)云生结海楼(7)并怡然自乐(8)益慕圣贤之道(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犊”“殆”“慕”“凌”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红萝卜灯
徐光惠
①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过完大年没几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元宵节更为热闹有趣。

吃元宵、猜灯谜、烧火龙、踩高跷、挑花灯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父亲为我做的红萝卜灯,温暖着我整个童年,照亮我人生的旅途。

②小时候,乡村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光线暗淡。

一到晚上,村子里就黑黢黢一片,寂静无声,因此孩子们对灯是极其渴望的。

元宵节晚上,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出门,三五成群打着灯笼在村子里转悠,一路奔跑嬉戏,唱着欢快的歌谣,开心得很。

③那时,家里穷,物质条件匮乏,有个灯笼也是个很奢侈的愿望,父母是没钱给我们买灯笼的。

有家境宽裕的人家会给孩子买回一盏漂亮的灯笼,有大点的孩子也自己学做简易的灯笼。

我年纪小不会做,便跟在隔壁哥哥身后,一路小跑,看着他手里举着的红灯笼,羡慕得不得了。

有一回,他们跑得快,我怕跟
不上,一着急鞋也被跑掉了。

那时,能拥有一盏红灯笼,是我心里最大的愿望。

④在我七岁那年的元宵节,父亲突然叫住我:“惠儿,别跟在他们后面跑了,爸这就给你做一个灯笼。

”“爸,你要给我做灯笼?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亲笑着点点头,转身去了院子里。

我忙不迭地跟在他身后,心里窃喜。

⑤他找来一个粗壮、颜色红润的萝卜,用刀子削去一半,大头做底,小头朝上,再挖去中间的部分,倒进去一点红颜料,萝卜两端打孔用麻绳打结拴好。

他让我拿来煤油灯,往里面倒上煤油,用棉线搓了一根灯芯,放在萝卜中间。

父亲又找来一个玻璃瓶,正好罩在萝卜灯的外面,萝卜灯就做好了,小巧而别致。

我提着萝卜灯,别提多开心了,一心盼着夜晚快点来临。

⑥我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盼到天黑。

父亲用火柴把灯芯点着,刹那间,萝卜灯一下亮了起来,在漆黑的夜晚发出灿烂的光,红彤彤,明晃晃的,映红我的脸庞,也映照着父亲饱经风霜的脸。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喊着。

“我有灯笼啰!我有红灯笼啰!”父亲慈爱地看着我,也笑了。

⑦我提着那盏红萝卜灯,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地左摇右晃,根本不用担心被风吹熄。

我立马成了孩子堆里的焦点,感觉自己像个天使,心里那个得意劲儿甭提了。

小伙伴们把我团团围住,争先恐后想要跟我换着灯笼玩,我也不吝啬和他们交换,趁机摸摸以前从没碰过的灯笼,我们在村子里尽情地玩闹、追逐,欢快的笑声传遍村庄。

⑧元宵节那晚最热闹最明亮,点点灯光像闪烁的星星,点亮黯淡贫瘠的村庄,给静谧的小山村带来光亮与祥和。

父亲做的红萝卜灯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也给我们家困苦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⑨父亲已去世二十多年,每年元宵节,我都会想起父亲做的红萝卜灯,想起那段艰难却温馨的岁月。

或许,就在今夜,我会在梦中与父亲重逢,父亲依旧笑着,再次为我点亮那盏温暖的红萝卜灯。

1.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1.“我”小时候,父亲为“我”亲手制作的红萝卜灯,温暖了“我”整个童年的事情,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找、削、挖、倒、打结、拴”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制作红萝卜灯时的认真细致,也表达出“我”对红萝卜灯的感情之深。

3.(1)疼爱孩子。

家境虽贫困,但父亲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我制作红萝卜灯,满足了“我”的心愿。

(2)慈祥和蔼。

“父亲笑着点点头”“父亲慈爱地看着我,也笑了”“我会在梦中与父亲重逢,父亲依旧笑着”。

(3)认真细致。

父亲为“我”做红萝卜灯。

4.在家里穷,物质条件匮乏,有个灯笼也是个很奢侈的愿望,每次元宵节都跟在小伙伴后边的情况下,父亲为“我”亲手制作了一个红萝卜灯,让“我”的心愿不再是奢望,给“我”带来童年的快乐,温暖了
“我”的童年,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因此,无论何时何境,都要像父亲一样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去迎接生活,保持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通读全文,围绕标题“父亲的红萝卜灯”,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结合关键句子回答。

第①段,“父亲为我做的红萝卜灯,温暖着我整个童年”,第⑤段,“他找来一个粗壮、颜色红润的萝卜,……,往里面倒上煤油,……。

父亲又找来一个玻璃瓶,……,萝卜灯就做好了”。

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形式精练地整合答案。

分析作者情感,要抓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父亲做的红萝卜灯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也给我们家困苦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每年元宵节,我都会想起父亲做的红萝卜灯,想起那段艰难却温馨的岁月。

或许,就在今夜,我会在梦中与父亲重逢,父亲依旧笑着,再次为我点亮那盏温暖的红萝卜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爱戴及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xx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

“找、削、挖、倒、打结、拴”是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爸这就给你做一个灯笼”,可见是写出了父亲制作红萝卜灯时的认真细致。

另外,“我”的观察如此细致,记忆如此深刻,也表明“我”对红萝卜灯的感情之深。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能拥有一盏红灯笼,是我心里最大的愿望”“别跟在他们后面跑了,爸这就给你做一个灯笼”,父亲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我制作红萝卜灯,满足了“我”的心愿,表现了父亲疼爱孩子;父亲做灯时的一连串动作“找、削、挖、倒、打结、拴”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认真细致;“父亲笑着点点头”“父亲慈爱地看着我,也笑了”“我会在梦中与父亲重逢,父亲依旧笑着”表现了父亲的慈祥和蔼。

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谈。

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理解。

表层含义是指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红萝卜灯满足了“我”的心愿,给“我”带来童年的快乐。

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这种快乐及其暗含的父爱的真挚,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结合文章结尾“我都会想起父亲做的红萝卜灯,想起那段艰难却温馨的岁月”“父亲依旧笑着,再次为我点亮那盏温暖的红萝卜灯”,启示“我”无论何时何境,都要像父亲一样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5.文学类文本阅读
皮囊
蔡崇达
①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②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

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

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

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
的供品做得如何。

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

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

“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众人皆喑哑。

③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

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④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

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⑤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

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

她说,外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

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

⑥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

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

”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⑦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

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

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

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⑧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

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⑨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

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

”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⑩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

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

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

”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

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影。

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⑪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

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

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⑫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

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

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

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
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⑬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阿太,我记住了。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请一定来看望我。

链接材料:蔡崇达的《皮囊》,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

(百度百科图书简介)
1.阅读全文,完成鱼骨图。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相关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小文要朗读此段,请你给予指导,并简要说明理由。

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语气、情感等)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

(从来不哭的阿太这次为什么会哭?)3.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

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______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A甚至 B或者 C也)
4.读完全文,小东不赞同百度百科说这是一个“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他觉得这就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你赞同谁的理解?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答案】1.A冷冷(或淡淡)B外婆去世C倔强
2.(1)不准”要重读,读出阿太对孩子的感情深,她放心不下;“不就是”“自然”要读得轻一些,缓一些,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已经”、“多”要读出轻快的语气,表现阿太的洒脱自在。

(2)阿太看透了生死,但她是个独立、要强的人,但是从屋顶摔下却让她无法动弹,感觉自己的灵魂被皮囊困住,不再自由,因此感到无奈、难过。

3.选A,“或者”表示选择,“也”表示并列,“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说明阿太一点都听不到,对我来说也没关系。

只要在她身边我就能感受到平静的力量,心静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自然有了。

表现了阿太对我的影响之大,和我对阿太的依恋之深。

4.我认为本文是一个温情而残酷的故事。

文中亲戚对阿太的关心,阿太对我的照顾,我与家人对阿太的敬爱等,处处体现出亲人之间的温情。

但是细想,阿太的遭遇是不幸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照料“我”的起居,自己上屋顶修房等,在受伤后,倔强而又坚强的她抵不过生活的苦痛与孤独,要求我去看她。

阿太一生要强,与生活的不幸抗争,本篇故事的残酷之处体现的是生活的残酷本质,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坎坷,皮囊逐渐坚硬,当阿太终于摆脱皮囊,却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

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的语段,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结合题目筛选相关的词句,或根据所写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等,然后或直接用原文中表现情感的词语填写作答,或依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本题A处可筛选文章7、8段中“她冷冷地说”“她淡淡地说”中的阿太对事件的态度词语作答;B处可依据文章2、3段来概括具体的事件——外婆去世。

B处可筛选“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中的阿太摔伤后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倔强”一词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朗读技巧的掌握。

朗诵是在深入了解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它的成功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表现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①停顿:朗诵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一般地说,停顿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

在表示激动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

②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重读的音,也称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

它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语言环境、内容、感情、修辞等多种因素所支配,但语句中,对比性词语,比喻性词语,夸张性词语,表示肯定词语等通常读时强调重音。

同一句话,着重点不同,强调重音也不同。

强调重音在句子中,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个词及至整句话。

③语气:作品的思想感情诉诸词章文采,朗诵的思想感情诉诸声音气息。

在朗诵中,总的色彩体现在基调中,具体色彩体现在语气中。

语气的色彩并非朗诵者随心所欲地涂抹,它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这种显露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

如: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的;惧的感情一般是“气提声凝”的;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的;怒的感情一般是“气粗声重”的。

④节奏:朗诵时运用的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要为表达中心服务。

如:本句“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可重读“不准”阿太对孩子的感情至深;“不就是”“自然”两个词语可读得轻些,表现阿太的亲切、和蔼;“已经”、“多”要读出轻快的语气,表现阿太的洒脱自在,让孩子不要压抑。

言之有理即可。

(2)阿太看透了生死,但她是个独立、要强的人,但是从屋顶摔下却让她无法动弹,感觉自己的灵魂被皮囊困住,不再自由,因此感到无奈、难过。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本题可依据“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

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

’”来概括阿太“哭”的原因。

3.试题分析: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词语的含义分析作答。

根据语境,前后两句话应该构成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用表递进的词语。

三个词语中,“或者”表示选择关系;“也”多表示并列关系,“甚至”表示递进关系。

选用“甚至”表明阿太听到与否,对我来说也没关系。

“我”只是想在阿太身边,让心静下来。

表现了“我”对阿太的依恋之深。

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叙写了阿太的人生经历。

其中,有不幸的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外婆的死);自己上屋顶修房、摔伤;生活的苦痛与孤独,要求我去看她等。

也有温情的一面:亲戚对阿太的关心;阿太对我的照顾;我与家人对阿太的敬爱等。

所以说,就文章内容而言,应该是一个“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言之有理即可。

6.略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每天叫醒我的,不止是闹钟或梦想,还有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

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费等低碳行为,可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

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这个将游戏与公益结合的项目于2016年8月上线,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变成每日践行的绿色低碳生活。

至今吸引了5亿人参与,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

“蚂蚁森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参与环境治理平台,亿万网友可以通过支付宝实时查看自己的树。

“小蚂蚁”释放的巨大“绿色能量”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8年10月,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模式被正式纳入国家义务植树体系。

用户在“蚂蚁森林”里每种3棵树,就能获得一张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颁发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可以直接在线申请换取。

这是从国家的高度肯定了个人参与生态治理的行为,也让用户的个人价值实现更有认同感。

“蚂蚁森林”还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关注。

2017年1月,蚂蚁金服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共同寻求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绿色数字金融联盟。

“蚂蚁森林”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秉承在实践中创新的理念,不仅通过种树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要帮助贫困地区的老乡找到脱贫的方法。

目前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从种植生态林到上线保护地和拓展经济林树种,助力生态扶贫。

以种植沙棘为例,不仅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产出生态产品——“MA沙棘”,一种酸甜可口的原生态果汁。

“蚂蚁森林”计划在2019年种植10万亩经济林,未来5年种植5亿棵树,将保护地建设拓展到更多县域和领域,挖掘生态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打造更多品牌。

其次,在公益保护地的模式上,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复苏当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

2018年,山西和顺进入“蚂蚁森林”项目。

和顺是珍稀动物华北豹的保护地,当地支柱型生态农产品原醋在平台上线后,一天内就预售了近3万份产品。

还有当地的“非遗”产品“牵绣豹喜”也获得了用户的喜爱,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这种古老的技艺正在和顺传承下来,一名绣娘每月可增收2000元。

四年走来,“蚂蚁森林”从人人参与的绿化行动平台,到人人参与的脱贫平台,再到人人参与的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