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试题数:28,满分:100
1.(单选题,2分)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单选题,2分)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这段短暂的辉煌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统一全国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3.(单选题,2分)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 ② ③ 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① 建立隋朝② 灭亡陈朝③ 开凿运河
B. ① 灭亡陈朝② 建立隋朝③ 开凿运河
C. ① 开凿运河② 建立隋朝③ 灭亡陈朝
D. ① 建立隋朝② 开凿运河③ 灭亡陈朝
4.(单选题,2分)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A
B.B
C.C
D.D
5.(单选题,2分)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单选题,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片断),其中① ② 两处应分别填写()
A.唐、清
B.清、唐
C.元、唐
D.唐、元
7.(单选题,2分)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
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8.(单选题,2分)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9.(单选题,2分)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
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
A.文官政治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
10.(单选题,2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
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11.(单选题,2分)有同学整理隋唐宋元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
史故事,与这些故事相关的人物是()
A.杨坚
B.唐玄宗
C.宋太祖
D.忽必烈
12.(单选题,2分)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不包括()
A.募役法
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13.(单选题,2分)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A.
B.
C.
D.
14.(单选题,2分)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15.(单选题,2分)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银票
C.会子
D.交子
16.(单选题,2分)蒙古政权的兴起,打破了宋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与蒙古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西夏灭亡
② 南宋灭亡
③ 蒙古灭金
④ 蒙古改国号为元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③ ① ④
C. ① ④ ② ③
D. ① ③ ④ ②
17.(单选题,2分)“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18.(单选题,2分)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单选题,2分)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制度是()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20.(单选题,2分)杨宁一在《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三项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1.(判断题,2分)唐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耕作工具筒车。
___ (判断对错)
22.(判断题,2分)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___ (判断对错)
23.(判断题,2分)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经营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草市。
___ (判断对错)
24.(判断题,2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___ (判断对错)
25.(判断题,2分)唐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___ (判断对错)
26.(问答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制度。
——《大英百科全书》材料二:隋唐……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
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
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材料四:(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
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
——《唐摭言》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哪种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隋唐……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举出一例唐朝皇帝对
于这项制度的贡献?据材料指出这项制度的选拔标准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北宋在该制度上与隋唐相比有何新变化。
材料三体现了北宋实
行什么政策?
(4)材料四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7.(问答题,17分)中国古代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唐宋时期
是我国对外交流空前繁荣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
天宝末,扬州僧……,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黑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材料二:
材料三: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重要的有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真腊(柬埔寨)蒲甘(缅甸)……早在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就在广州设置管理机构,以后又陆续在杭州、泉州等地设置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改编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省略号所指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目的地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2)材料二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西行路线图?他和材料一中的人物的活动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时代精神?
(3)据材料三回答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综合上述材料,从唐宋的对外交流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8.(问答题,17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南北统一”?“南北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场景。
)
(2)根据材料二,说出唐太宗时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反映出唐朝什么样的
民族政策?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
为了对西北和东南等边疆地区进行有效
治理,元朝统治者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28,满分:100
1.(单选题,2分)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分析。
【解答】:题目材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实,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多项政治制度得以完善;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化全面繁荣;“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获得重要发展。
民族关系上,唐朝以和亲、册封、会盟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了中央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交往形式多样,不仅与东亚各国保持经济的联系,而且与中亚、欧洲、非洲一些国家建立联系,频繁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唐朝经济文化发展,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繁荣与开放符合隋唐时期的特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的时代特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单选题,2分)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这段短暂的辉煌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统一全国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解答】: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这段短暂的辉煌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3.(单选题,2分)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 ② ③ 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① 建立隋朝② 灭亡陈朝③ 开凿运河
B. ① 灭亡陈朝② 建立隋朝③ 开凿运河
C. ① 开凿运河② 建立隋朝③ 灭亡陈朝
D. ① 建立隋朝② 开凿运河③ 灭亡陈朝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发展史。
掌握隋朝建立、统一、开凿大运河相关史实。
【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开凿大运河。
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隋朝建立、统一、开凿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单选题,2分)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B
C.C
D.D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及历史意义。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A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创立,笼络了读书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排除B项;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故排除C项;鉴真东渡,到了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及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单选题,2分)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
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知识。
识记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叫“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6.(单选题,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片断),其中① ② 两处应分别填写()
A.唐、清
B.清、唐
C.元、唐
D.唐、元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至明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隋朝至明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是隋、唐、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元、明,故① 为唐朝,② 为元朝。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朝代更替表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7.(单选题,2分)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
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帝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材料“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并结合所学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他们晚年都犯了一些错误,这说明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的是武则天,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过于片面,排除ABD三项。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帝王及其事迹。
8.(单选题,2分)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
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
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解答】: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9.(单选题,2分)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
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
A.文官政治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宋朝政治特点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北宋的文官政治。
【解答】:根据题干: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
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政策。
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
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重文轻武政策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宋朝政治特点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单选题,2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
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需要掌握北宋解决藩镇割据的隐患问题的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推行“不抑兼并“的措施,故A项错误。
完善科举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
北宋建立后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隐患问题,采取的是重文轻武
和处处分权、加强监督的措施,故C项正确。
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北宋解决藩镇割据的隐患问题的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单选题,2分)有同学整理隋唐宋元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
史故事,与这些故事相关的人物是()
A.杨坚
B.唐玄宗
C.宋太祖
D.忽必烈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以“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为依托,考查赵匡胤。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建立和宋太祖加强君权的相关知识。
12.(单选题,2分)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不包括()
A.募役法
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在经济领域的措施不包括”。
【解答】:据所学知,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都是经济领域的措施。
保甲法是军事上的措施,保甲法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
13.(单选题,2分)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单选题,2分)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中心南移,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解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苏
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苏州、湖州等地的水稻成熟以后,能满足天下人口的吃饭问题。
这两
种说法都是经济方面的现象,是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宋代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是社会生活方面。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而不是北方。
故选:A。
【点评】:要注意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
15.(单选题,2分)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银票
D.交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
铜钱并行的货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单选题,2分)蒙古政权的兴起,打破了宋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与蒙古
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西夏灭亡
② 南宋灭亡
③ 蒙古灭金
④ 蒙古改国号为元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③ ① ④
C. ① ④ ② ③
D. ① ③ ④ ②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以与蒙古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为切入点,考查西夏灭亡、南宋灭亡、金灭亡、元朝建立。
【解答】:① 西夏灭亡于1227年;② 南宋灭亡于1276年;③ 蒙古灭金是在1234年;④ 元朝建立于1271年。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是① ③ ④ ② 。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西夏灭亡、南宋灭亡、金灭亡、元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单选题,2分)“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把握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由材料“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可知是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所以题目中的“官”隶属于宣政院。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8.(单选题,2分)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解答】: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元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19.(单选题,2分)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