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1(仅资料)(2007-01-29 11:14:54)
分类:旋转木马(同学交流)
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
《经济学概论》
课程简介
《经济学概论》是一门介绍经济运行及经济运行原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本科程重点介绍自西方开始的世界工业化以来的经济运行以及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原理。

其中既包括先行工业化国家曾经的经济运行及经济运行原理,也包括后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运行及其理论选择。

通过历史及现实的介绍,理论与效果的对比,揭示真实的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原理,错误的经济理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灾难,从而通晓“富国富民”的工业化之路和引导工业化正确进行的经济理论。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其正确与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思想。

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却往往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最坏学说不自觉的奴隶。


我国著名学者何新也讲过:“经济理论问题太重大了!它并不是一种职业或游戏。

它关系到国家的宏观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计与安全。


经济学有如此的重要性,因此,它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和研讨的学问。

授课教师简介:魏新龙,男,1964年出生,副高,社科部教师,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讲哲学、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

教师推荐教材:《自编教材》。

《人生理论与实践》
课程简介
《人生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与应用性课程。

它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启迪和帮助他们解决人生旅途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沿着正确道路学习成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讲解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问题。

如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个人与社会、人生选择、人生与创造、人生与成才等,内容丰富,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选的思想品德类课程。

推荐教材:《人生理论与实践》(修订本),沈继英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教师简介:刘福州,男,1964年12月出生,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新闻法规与专业法律》
教师简介:李琼瑶,女,社科部讲师。

研究方向:民商法、媒介法。

曾为专科生、本科生系统讲授过法律基础、行政法、新闻法规等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法制的基本原理、中外新闻法规的历史与现状、政府对新闻事业的管理、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工作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以及相关专业法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投入新闻工作提供法规依据。

推荐教材:《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形式逻辑》课程的教师、教材与课程简介
一、教师:罗群,社科部讲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生。

擅长寓教于乐,将逻辑史中的趣味题结合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实际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逻辑学教程》,作者张志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课程简介: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质、基础性质的科学,为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通过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对提高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理解力都有较大帮助。

哲学引论
一、《哲学引论》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哲学的原初含义“爱智慧”出发,以思想观念为核心,以哲学问题为线索,结合教师个体的学习体验,让同学参与思想交流,体验思想的乐趣。

培育独立思考之能力,自由思想之精神。

不求立竿见影,但求在思想的心田播下种子,以便日后开花结果。

二、教师简介:
戴月华,男,副教授,哲学博士。

主要从事哲学专业的研究、教学工作。


表十多篇专业论文,大部分为权威转印刊物转载。

多年来在高校担任《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推荐教材:
《哲学导论》(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孙正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传统文化精要》
一、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文化,道家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二、任课教师简介:
肖国飞,男,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三、推荐教材:
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文化史》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思想视为一切文化的内蕴精义与上层架构,顺应当今学界呈现的文化史与思想史合流的趋势。

着重介绍中国传统的宗教习俗、哲学信仰、艺术思潮、文教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提供入门指导。

起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使之建立起正确、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以便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融汇新知,胜任专业工作。

使用教材:《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版
教师简介:刘连开:男,影视文学系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先后开设《古代汉语》、《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艺术史导读》、《东西方文明史》等多门课程,曾获校级和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国通史》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中国历史,起自史前时期,讫至鸦片战争。

重点揭示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历程。

在课程结构上不同于以往的章节框架,而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与新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避免“数典忘祖”的困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对于专业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使用教材:《国史概要》,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教师简介:
刘连开:男,影视文学系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先后开设《古代汉语》、《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艺术史导读》、《东西方文明史》等多门课程,曾获校级和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说明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佛教史、佛教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为对象,力图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佛教基础知识,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佛教的特点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以及佛教与中国政治、伦理、哲学、文学、民俗、艺术等关系,以理性态度更好的继承传统,真正吸收佛教文化中有价值有活力的精华部分,充实发展新文化。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堂知识,也强调应大量阅读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
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

教学采用自编讲义。

教学主要参考书: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
周叔迦《法苑谈丛》
周叔迦《周叔迦佛学论著集》
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
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
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
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杜继文《佛教史》
文史知识文库《佛教与中国文化》
教师简介:胡晓华,女,1978年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训诂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

目前在浙江传媒学院影视文学系工作,担任《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

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方法论为指导,以剖析英语语言的特征为出发点,重点介绍英语学习的实际方法和主要对策。

力求深入浅出,为语言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1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2 语言信息处理模式;3 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学习策略谈 4 提高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1)语音与英语学习;2)词汇与语法;3)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几点措施;4)从英语学习成功者看学习策略与方法;
教师简介:何其亮,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1983年起至今在高校从事英语教学,主讲的主要课程有: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写作、口译和英语语言学等。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教材二部,独立完成课题三项。

推荐教材:自编
英语国家概况
课程简介:
《英语国家概况》是一门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的选修课。

该课程为一学期共36课时,侧重介绍英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加强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该课程用英汉双语讲授。

教师简介:
陈欣,女,副教授职称。

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专业英语教学,1997-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选派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一年。

推荐教材:《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册,朱永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贸函电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and Dialogues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一门将外贸业务与英语语言运用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介绍外贸实务中各种英文业务函件的写作格式和方式、商业术语的运用和表达方法,结合向学生介绍对外贸易各环节的具体做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及表达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外贸业务工作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将英语语言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建议用书:
《新编外经贸英语函电与谈判》
浙江大学出版社戚云芳编著
ISBN 7-308-02521-7/H. 175
教师简介
施建华,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传播系讲师,8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内外贸易十余年,2001年始从教,讲授《大学英语》、《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外贸英语》等课程,多次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

《西方艺术鉴赏:十九与二十世纪艺术》
单/双语授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西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艺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使学生了解欧洲艺术史上这一大变革时期的名人名作,以及各主要艺术流派的风格特色和发展轨迹,并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去领略西方文化艺术精髓性的东西。

教学中将注意揭示艺术是如何体现了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如何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怎样成为施展人类创造智慧的天地。

教师介绍:
章华:留美西方艺术史硕士、博士和艺术管理硕士。

曾经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和肯塔基州伯理大学艺术系教授西方艺术史和艺术鉴赏六年。

先后担任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和十九、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高校专业课教学,以及中国、日本和伊斯兰艺术史的讲授,并在两校分别担任艺术馆馆长助理和馆长之职。

章华博士于2003年秋辞去伯理大学的工作,应邀回国服务,加盟浙江传媒学院。

推荐教材:《静寂的山水》外文出版社
每周三个课时,双语四个课时
《视觉文化》
课程简介:视觉文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互动激荡的产物,它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在传统文化语境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和艺术观念。

影视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媒介,强有力的表征了当下人们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

视觉文化的产生,其意义和概念确定对当代社会的内容与特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讲授教师:曾胜;电视艺术系讲师,中国美院在读博士,为中国美院史论系
视觉文化与艺术史专业博士生,曾先后担任《视听语言》和《视觉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讲授。

推荐教材:《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马尔科姆.巴纳德著。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导读》
课程简介:中国当代先锋诗歌从20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的诞生开始,一直处在中国当代文学变革的前沿,其产生与发展均与中国当代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关,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艺术的冲突与交流。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代表性诗人与其诗作的介绍和读解。

讲授教师:吴毅(南野)电视艺术系教授。

诗人,近年从事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主讲课程为《影视美学》,著有《电视:影像的重述世界》,《新幻想主义论述·南野诗学文论》,《在时间的前方》等,参与主编《中国先锋诗歌档案》。

推荐教材:《中国先锋诗歌档案》,浙江文艺出版社,梁晓明等主编。

《中外电影史》
课程简介:从默片到有声片,从中国左翼电影到欧洲先锋电影,从法国新浪潮到新好莱坞,从黑泽明到斯皮尔伯格,从阮玲玉到张曼玉,系统介绍世界电影发展经历的重要阶段、主要流派和众多杰出的创作者。

通过历史梳理和多向比较探索电影艺术的奥秘。

讲授教师:唐佳琳,电视艺术系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和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等。

推荐教材:《世界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黄文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