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教学设计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学情分析
说到海水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去过海边的不是很多,这节课学习的是比较抽象的海水的性质,需要从全球的角度分析问题,对学生来说不好把握,预习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有: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从那些方面分析分布规律),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3、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效果分析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由于第一次用录播室上课,学生不适应,我也不适应,时间紧,也没有提前演练,前5分钟有点紧张。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这节课效果不错,如果在学生的教室里上应该效果更好。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水圈的组成”。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和组成,强调了水圈的重要性和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引导学生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二部分介绍水圈的主体一海水,包含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和海水的运动及影响,强调了人类对海水性质和运动的利用。

第三部分是水循环,落脚点放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陆地水。

本节课主要讲述第二部分中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一、提供图表,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主要因素。

二、通过分析、归纳海水表层
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培养综合思维。

三、分析密度流的形成,了解海水密度对海水运动造成的影响。

四、设置简单的海水性质实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五、运用实例阐明人类对海水性质的利用,培养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测评练习
【当堂达标】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1、2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2.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3.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4.对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大小没有明显影响的是( )
A.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B.河流汇入
C.洋流
D.沿海人工养殖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海水的性质及作用较难理解,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学生自己绘制剖面图,提高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4分钟,问题探究 17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9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课标分析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知内容是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行为动词是“说明”。

行为动词所指示的知识能级主要包括三级: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运用水平。

这里的“说明”属于理解水平,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解释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解释密度流的形成;二是归纳,归纳表层海水温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三是分析,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行为条件是“运用图表等资料”。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载体,教材运用了等值线图、景观图等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运用示意图分析密度流形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简单的海水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