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重要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在现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混杂的情况下,科学,这一门学科往往被很多老师和学校忽略掉,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语文、数学的应试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所以,科学课往往都被上成了语文、数学,孩子们失去了发现自己身边事物的秘密的机会,也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同时也使教育原本就薄弱的农村人们的素质进一步的落后,周而循环,形成一个教育的不足恶果。
所以,针对此种现象的存在,我对科学的重要性做了以下简单的概述。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这可以简单的分解成为三部分:一是探究科学且运用科学,二是明白科学道理,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这也正是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所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小学科学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进行一次真理的检验。
简单点说就是对小学生能明白的简单“真理”进行一次自我动手的检验,从而从检验“真理”中获得“真理”的知识和运用“真理”的过程,从中养成探究“真理”的良好习惯。
为以后的人生成长作好铺垫,为祖国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科学、运用科学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对自己身边的未知。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动手欲望,都希望在同伴的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作为科学课的老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及科学课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在动手的同时,为学生设疑,让他们通过思考,通过亲自的操作,最后寻求到答案。
但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过程肯定不会完全一样,但是,也都达到了实验的目的,或许也有没有达到实验目的的,但是,他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却发现了另一个实验现象。
而这样的情况,作为科学老师,要善意处理这其中的偏差和差错,因为这些正是创新能力的再现。
老师处理得好,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这也是科学的精神。
2.有利于学生明白科学道理,促进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
科学课就是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明白科学道理,发展学生个性。
实验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自己经过不断的实验,不断地进行不同的实验,不断地进行总结,不断地进行归类,从而,不断地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更多种类的科学道理,明白了这些科学道理后,学生才会有进一步探知真理欲望,才会积极地展示自己,才会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这其中的具体做法有:课堂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灵活化,即在实验前不要求学生生般硬套的完全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实验,做好就写一份实验报告就完事。
作为实验课老师,要更多灵活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问题,从错误的过程中不断的探询真理,最后获得真理;老师还可以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课题研究和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最重要的就是不管是课外还是课内,老师要学会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积极地进行评价,对好的进行夸奖,对差的进行鼓励,对有新发现的同学进行引导,让其继续探索下去。
老师这样做是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展示他们辛勤劳动得到的结晶。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在展示他们自己,展示他们的能力和发现,更是展示他们的个性。
科学是一门探索身边未知事物学到科学道理的学科,更是一门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思考的学科。
3.有利于学生积极追求真理,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也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些方面更需要早期培养,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否则,一旦形成某种不健康的情感、不好的态度、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很难改正。
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与人合作等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做法:利用学生课前准备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活动时就应该从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手,提出学生感兴趣,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能力,利用收集、查找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
在探寻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知道,爱钻研,乐于探究与发现的积极的科学情感;利用课堂探究过程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进行科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直接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改变他的行为方式与学习品质,促其乐学善思、严馑求学、大胆想象,同伴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老师充分地利用了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机会,就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探究的科学结论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得到科学结论后,老师一是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具体问题。
二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利用不好,科学也会害人。
三是关心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民生问题,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的科学课虽然刚刚起步,但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的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我们坚信,科学教育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