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评价试卷(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评价试卷(A)一、直接写得数。

7+5= 2+9= 9+4= 5+8= 5+7= 9+9= 9-5+7= 8+3= 6+7= 12-2= 13-2= 6+5= 7+8= 2+6+8= 9+8= 7+9= 8+8= 4+5+5= 8-2+5= 3+7+2= 6+1+7= 二、填空。

9+( )=11 8+( )=14 ( )+7=11 ( )+5=13 ( )+9=12
5+( )=14
三、在○里填上“”>、“<”或“=”。

7+5○13 5+6○10 6+8○14 5+7○11 13○6+5
11○9+4
四、连一连。

五、想一想,填一填。

六、算一算,每一种动物有多少只?
七、看图列式计算。

1. 2.
□○□=□(只) □○□=□(个)
八、先涂色,再回答问题。

小刚家 9只 8只 7只 小力家 3只 8只 6只 一共
( )只
( )只
( )只
+ = 12 + = 12 + = 12 + = 12 + = 14 + = 14 +
= 14
+ = 14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最多,()和()同样多。

(2)正方形比圆少()个。

(3)长方形和圆一共()个。

(4)想一想,还能提什么问题?
九、想一想,算一算。

上操时同学们排成一队,从前面数强强是第6个,从后面数他是第8个,这队共有多少人?
动脑筋
参考答案
一、略
二、9+(2)=11 8+(6)=14 (4)+7=11 (8)+5=13 (3)+9=12 5+(9)=14
三、7+5<13 5+6>10 6+8=14 5+7>11 13>6+5 11<9+4
四、略
五、9+3=12 8+4=12 7+5=12 6+6=12
9+5=14 8+6=14 7+7=14 6+8=14
六、(12)只(16)只(13)只
七、1. 6+5=11(只) 2. 7+8=15(个)
八、1.(长方形)最多,(正方形)和(三角形)同样多。

2. 正方形比圆少( 2 )个。

3. 长方形和圆一共(12 )个。

4. 略
九、这队共有13人。

我们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〇▲▲▲▲▲▲▲
图中的〇代表强强,从前面数他排在第6,他前面就有5个人,从后面数他排在第8,他后面就有7个人,用前面的5个人加上他后面的7个人,再加上强强自己,一共是13人。

列式:5+1+7=13(人)。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
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
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
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
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
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 小节。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

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学习课文 7 —13 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展示课件第五屏)1.默
读7—13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
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三)思考: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
(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丽,爷爷芦笛声的美妙。

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培养他们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好习惯。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
语文(S)教学设

教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2.“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自己感悟。

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丰富学生的积累。

3.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4.“能说会道”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

锻炼学生听、说、评的能力。

5.“笔下生辉”利用例文引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让学生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习转述并评一评: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

3.指导学生阅读例文,了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借鉴例文的写法,以“话说寒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把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