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
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爱国主义最高激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
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
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德国人从没有人见过的。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

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的不仅应得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十卷的Jean-Christophe,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近代法
国三大诗人。

那时槐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爱慕他,后来他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的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
愤地申斥莎、贝一流的作者,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不相干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不相干的。

在罗兰一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这就好似青天里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

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

他那年二十二岁。

过了几个星期罗兰差不多把那信忘都忘了,一天忽然接到一封邮件:三十八满页写的一封长信。

那六十老人说:“我接到你的
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

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
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

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

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

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的。

这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

我们从此可以
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只是不懈地努力。

他还得经
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他的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他写了十二部长篇剧本,三部最著名的传记,十大篇Jean-Christophe,算是这时代里最
重要的作品的一部,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五十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瘁不怠的罗兰身上:
⑥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
别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

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仆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十卷的Jean-Christophe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
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B.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
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
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D.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
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简要分析。

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艾青到常州女子师范教国文和图画。

学生喜欢听他的课,幽默,风趣,自由。

一个学期,艾青便被解聘了,女校长怕他再传播革命思想。

艾青之后到上海以卖文为生。

艾青渴望着出版诗集,当时他已因《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但出版商却认为这既无钱可赚,又要冒政治的风险,便纷纷退避三舍。

从1936年下半年到
1937年上半年,艾青以诗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着黑暗社会冲击。

艾青以诗人的机敏预感着,在预感之后呼号着。

1937年早春,龙华一年一度的桃
花开了——带着血的红色。

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
“这些血迹……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艾青坚信着春天一定会从墓窟里走来,从艾青的预言中不
难看出,艾青的信念因为有了抗日火炬的点燃,因为有了理想的追求而变得坚定。

1937年7月6日,在去杭州的列车上,艾青望着掠过车窗的土地,读着当天的报纸,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终究要复活的预感油然而生。

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艾青问自己:“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呼声,真的成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艾青到了
武汉。

1937年岁末,日本侵略者向武汉迫近。

一个异常寒冷的夜晚,客居武昌的
艾青预感到要下雪,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百万人争诵的诗篇。

诗写完,艾青从昏暗的灯光下抬起头时,窗外真的飘飘洒洒地落下了雪花。

这是一首不知跋涉的泥泞与艰辛便写不出的诗。

这是一首有着哲人预言的诗: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1938年4月,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完成了抒情长诗《向太阳》
的写作。

这是一首使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这是一首像风一样传播开来,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传的诗。

武汉还是失守了。

在1938年的又一个茫茫的寒夜里,艾青走了。

1939年初,艾青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

不久,官方容不下艾青这样
的抗战诗人,便想方设法,用“广西妇女”“广西卫生”等栏目来挤副刊,艾青火了:“这副刊快成公共厕所了!”
1939年冬,艾青离开桂林,穿过重重大山,在衡山乡师执教。

短短的蛰居山野的
几个月,艾青写了《旷野》《愿春天早点来》等寄托着艰苦求索的短诗。

山乡宁静,旷野寂寥。

但远方的呼唤,是大山挡不住的。

1940年春,艾青离开新宁,起道夫夷,到邵阳后改乘长江轮,直奔重庆。

(《跋涉者与中国的路》选自徐刚《艾青传——诗坛圣火》)
材料二:
年迈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
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

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

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

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

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

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
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
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

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
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

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

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
美学的胜利。

——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忽略。

”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
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之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

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
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深
刻的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

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美国的学者弗兰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
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

”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选自杨匡汉《艾青评传(节选)》)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艾青在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很受学生欢迎,但因为女校长害怕艾青传播革命思
想,于是一个学期后艾青便被解聘了。

B.艾青因《大堰河——我的保姆》闻名,于是从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青就以诗的方式,抨击黑暗。

C.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
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

D.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之一体现在他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
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跋涉者”是指艾青,这里将其与“中国的路”结合起来,体现了艾青
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B.艾青在《广西日报》编副刊时,官方想方设法挤副刊,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
诗人,而艾青愤然辞职的行为有些任性,不利于当时的抗战。

C.虽然艾青在衡山乡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但这里的山乡宁静,旷野寂寥,抚慰了
艾青那颗漂泊已久的心,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惬意,诗作频频。

D.材料中大量引用艾青的诗作,既丰富了传主艾青的内心世界,又体现了艾青与
时代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人物传记中的真实性这一基本文体特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的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
迪。

B.善于从绘画、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
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C.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时代感
和现实性。

D.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

4.文中写艾青在崎岖而泥泞的道路上奔走的事例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材料二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三、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
堪比“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

徐志
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

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

垂柳,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
娘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

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

虽然广场上有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

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

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B.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D.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飘逸秀美风姿绰约数不胜数
B.蓊蓊郁郁飘逸春秋蒲柳之姿数不胜数
C.葱郁浓密飘逸秀美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飘逸春秋蒲柳之姿美不胜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