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肿胀.(zhàng)镶嵌.(qiàn)诘.问(jí)锋芒毕露.(lòu)
B. 粗拙.(zhuó)默契.(qì)菩萨.(sà)鲜.为人知(xiān)
C. 校.补(jiào)惩.罚(chéng)嗥.鸣(háo)锲.而不舍(qiè)
D. 镐.头(gǎo)霹.雳(pī)谰.语(lán)气冲斗.牛(d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矜持怪诞哽咽妇儒皆知
B. 愧怍猥琐崎岖群蚁排衙
B.暄闹恒古赫然海市蜃楼 D. 屏障竹蔑拖沓掬躬尽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他潜心贯注,,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②在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有红色屋顶的农家。

③经过老师耐心的解释,我们心中的疑问终于了。

A.心会神凝熹微消逝 B.心领神会微微消逝
C.心领神会微微消释 D.心会神凝熹微消释
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我市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B.儿童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C. 旨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诗词大会》栏目收获高收视率,究其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造成的。

D. 读一本好书,可以开拓狭窄的视野,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灵魂的迷惘。

5.把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汉字一字一音,每音又分为四个音调,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其他任何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汉字比字母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

,已经永远地扎根在人们心中,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汉字情结。

①汉字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②汉字最好辨认
③汉字是最动听的文字之一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符号
A.③④②① B. 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6.班级举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参加以下两项活动。

(1)我来写广告词:下面是一则图书馆的公益广告,请你模仿它的的语言风格为图书馆再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2分)
示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寻找最美对联:下面是李铭同学寻找到的我市青龙山公园门口的对联,请你说说这副对联表达的意思。

(2分)
天下无双冶,铜鼎金钟辉耀三千岁月;江南第一园,湖光山色氤氲十万烟霞
7.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每空1分,共8分)
①,。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③《游山西村》诗中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④《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

C.“荡胸生层云”描述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景色迷人,故令作者心胸亦为之荡漾。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描绘了诗人登临泰山后由远而近望到的神奇秀丽景色。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B.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C.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1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经过)
B.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竟然)
C.棹.数小舟,曳铁钯(划船)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语言简洁地叙述了打捞经过。

C.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儿子的礼物
琦君
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

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

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

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

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

”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

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

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

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

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

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

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

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

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

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

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

”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

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

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

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

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

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

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

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

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

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

”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

”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4.文章开篇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好友女儿的经历?(3分)
15.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4分)
(1)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

(揣摩此处的眼泪蕴含的感情)
16.文章末尾写道“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请简要说说“温暖与启示”指的是什么。

(4分)
17.假如作者儿子看到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呢?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作者儿子看到本文时的心理描写。

(3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8—20题。

“我不能走”
杨振宁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

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8.选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9.选文中写到“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揣摩邓稼先此时的心情。

(3分)
20.选文歌词中“要将只手撑天空”一句中“撑”字用得好,请分析其妙处。

(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内容,完成22—24题。

那是一种永生难忘的场面,这个被章鱼卷走的不幸的船员,被牢牢地粘在吸盘上,并随着这条庞大的肢体在空中大幅度地摇来摆去。

他气喘着,被章鱼勒得几近窒息,他拼尽气力叫喊着:“快,救救我!”这话他是用法话说的,我十分震惊,我有一个同胞在船上,而且生命危在旦夕。

船上或许还有其他的法国人,这个可怜同胞的的呼救声,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这个不幸的人眼看是活不了了,谁能从章鱼强大的缠绕中把他救出来呢?尼摩船长勇敢地跳在章鱼身上,又是一斧子,把章鱼的另一只胳膊砍了下来。

大副也奋勇争先,他狂怒地跟那些爬在诺第留斯号两侧的其他章鱼战斗着,船员们各自挥动斧头,大砍大杀。

加拿大人、康塞尔和我,也把我们的武器纷纷砍向这些大团的肉块中,一种奇怪的康香昧弥漫在空中。

一瞬间,我庆幸地以为那个被章鱼缠住的船员可能会从它那强大的吸盘上解脱出来,因为这条章鱼的八只胳膊被砍下了七只,仅剩的一只触角把那个船员像一支笔般地在空中挥动。

当尼摩船长和大副扑到它身上的时候,这个东西突然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分泌出来的黑水,也是这种动物逃生的法宝。

我们的眼睛都被这股黑水弄得眼花缭乱,当这团浓黑的雾水消散之后,我们发现这条章鱼都不见了,跟它一起消失的,还有我那不幸的同胞!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2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选文中的“我”是谁?(2分)
22.尼摩船长带领大家从潜水艇中出来与章鱼搏斗的原因是什么?(3分)
23.尼摩船长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五、写作表达(50分)
请以“对我说”为题目,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