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法引处物理概念的课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放人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
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l=1 00克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10
27
2.7
5
20
54
2.7
6
30
81
2.7
分析表 三,.
分析表三,可以得出:
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但是, 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且同
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 同的。由此,可以发现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与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放 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力在t时 间提升h
1×1 05
3

1×1 05
6
功w(焦)
1.5×1 05 3×1 05 6×1 05
火车在 2000 牛 牵引力 作用t时 间内移 分析动表二s米
2000 2000 2000
900 1800 3600
18×1 05 36×1 05 72×1 05
时间t(秒)
30 60 120 30 60 120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6与9)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 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路程s/时间t (千米/小时)
18 18 18 100 100 100
分析表一的数据
可以得出:自行车和火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对于自行车或火车,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的路 程也在变化;但是路程s和时间t的比值保持不变。 但对不同的运动物体路程s和时间t的比值是不相 等的。
可以发现路程s和时间t的比值反映了物体运动过 程中一种不变的性质,那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物 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我们定义路程s和时间t的比值为速度v是抓住 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变的因 素,便于进一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与速度类似的概念有 功率(包括电功率)
我们取机械卷扬机和火车做功的实例。
表二:
举例
拉力或牵 引力F(牛)
上升高度 或移动距 离(米)
卷扬机用 1×105
1.5
1×1 05拉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放 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 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 质降低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热量多。
定义功w和时间t的比值为功率P以后,比较两 个物体做功快慢只要比较两个物体的功率就 可以了。
二、与物质或物体特性有关的比值概念
一、与物质或物体特性有关的有密度、比热、电 阻等,根据密度大小和比热大小还能鉴别物质。
二、它们都能反映物质某一方面的特性。
三、例如:密度能反映物质“轻”、“重”方面
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数据可知,表一的末温度是30 ℃,表二的 未温度是28 ℃ ,温度不再变化,与环境温度 相同。可见,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 是不同的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6与9)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显著。
分析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分析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分析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6与9)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
表二 m2=200克
时间(分)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8 (℃)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环境的
功w/时 间t (焦/秒)
5000
5000
5000
60000
60000
60000
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出:
卷扬机和火车所做的功w和时间t成正比;
卷扬机或火车,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少 是不同的,但是对同一机械,功w和时间t的比 值保持不变。
卷扬机和火车做得功w和时间t的比值是不相 等的。功w和时间t的比值反映了物体做功过 程中一种不变的性质;那就是反映机械做功 的快慢程度。
确定的导线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 变,不同的导线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不同。而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与电压、
电流没有关系,只与导线本身有关。
这个比值反映了导线本身对电流阻
碍作用的大小,由此引入了电阻概念。
三、与“效果"有关的比值概
为念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小木
桌和砝码做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比较A、B可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放 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 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 质降低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热量多。
初步得出结论是
。若比较图A、
C可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比较B、C的作用效果
应比较

(A)
(B)
(C)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压力大小有关,
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可见压力这个物理量还
不能完全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因此,有必要引入单位面积上
的压力即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压强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四、与强度有关的比值概念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放 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 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 质降低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热量多。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 降低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从题中可以看到设计的实验是紧 紧围绕研究物质吸、放热方面特性而 展开,通过实验明确得出同种物质放
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以根 据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
与密度相类似的是比热
我们通过实验及表四数据分析得出比热的概念
实验装置图
幻灯片 17
物 质
实 验 序 号
质 量
升 高 温 度
加热 时间
吸收
Q/ m△t
(分
热量
(焦/千
钟)
(焦)
克.C)
1
0.1
8
4
Q
5Q/4

2
质量m和温度变化△t的比值即Q/m△t 是个确定值。
而不同物质,这个比值是不同的。
而且这个比值与其热量Q、质量m、温 度变化△t均无关,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个物理量就是比热容,即物质吸收(放出)
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电阻概念与密度、比热具有相同之处
电阻表示了导体对电流阻 碍作用 电阻概念是如何得出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及表五 数据分析得出
比值法引入物理概念的过程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中,由比值法定义的物 理概念有哪些?
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电流、 电阻等.
它们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初中 物理的难点。
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分类:
一、与快慢有关的比值概念 二、与物质或物体特性有关的比值概念 三、与“效果”有关的比值概念 四、与强度有关的比值概念
与强度有关的是电流强度。电流是 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荷的多少 叫做电量。
电流通过导体时有强有弱,这是由 于每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有多 有少的缘故。
用比值Q/t表示通过导体时电流强
弱的程度。
五、典型试题分析
例1(上海市2001年中考试题第27题为)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
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两杯水所处 环境的温度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放 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 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的比 值是定值,而且这个定值与热量、 质量、降低的温度均无关,如果进
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物质,这
个比值不同。
例2 (上海市2000年中考试题中第27题)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 细沙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研究沙面和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凹陷程度 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一、与快慢有关的比值概念
与快慢有关的概念有速度、 功率等。
我们把运 动物体在单 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叫 做速度,它 表示物体运 动的快慢程 度。
怎样引入速 度概念的呢?
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举例 自行车
火车
时间t(小时)
1 2 3 1 2 3
路程s(千米)
18 36 54 100 200 300
0.1 16
8
2Q 5Q/4
3 0.2 8
8
2Q 5Q/4
4
0.2 16 16
4Q 5Q/4
1 0.1 8
2
Q/2 5Q/8

2
0.1 16
4

3 0.2 8
4
Q
5Q/8
Q
5Q/8
4
0.2 16
8
2Q 5Q/8
分析表中实验序号l、2 , 3、4或5、6、7、 8可以得出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Q与
的特性,比热能反映物体吸、放热方面的特性。
四、电阻则是反映了物体(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的强弱。
那么它们是如何引入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及 表三数据分析得出:
表三:
物质

实验序号
1
2
体积(厘 米3)
10
20
质量(克) 78 156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7.8
7.8
3
30
234
7.8

表五: 电路
分析:
接入电 阻丝
电压 U(伏)
电流I(安)
电压U/ 电 流I((伏)/安)
导线AB
2
0.2
10
介入MN 之间
4
0.4
10
6
0.6
10
2
0.1
导线CD
20
介入MN
之间
4
0.2
20
6
0.3
20
分析表五中数据可以看出:
同一导线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 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导线中的电流 是不相等的 。
表一
实 压力

(牛)


受力 面积
(厘米2)
表二

压力

(牛)


受力 面积
(厘米2 )
表三
实 压力
验 序
(牛)

受力 面积
(厘米2)
1 6.0
10
4 3.0
10
7 3.0
20
2 9.0
15
5 4.5
15
8 4.5
30
3 12
20
6 6.0
20
9 6.0
40
分析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