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国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讲练第23讲 杠杆 其他简单机械(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讲 杠杆 其他简单机械
考点1 杠杆 (1)杠杆
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②杠杆五要素:
支点O :杠杆绕着其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若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杠杆平衡。
②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1l 1=F 2l 2。
(3)杠杆的分类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杠杆平衡时,其动力小于阻力。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杠杆平衡时,其动力大于阻力。
费力杠杆虽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等臂杠杆,杠杆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考点2 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支点是那段上端固定的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距离。
(3)滑轮组
①定义:由几个动滑轮和几个定滑轮组成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G
n,此时s=nh。
(n为承担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1.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观察如图所示的指甲刀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杠杆,且是省力杠杆
B.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C.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D.三个杠杆,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4.关于滑轮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一定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B.使用动滑轮一定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
C.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都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是变形杠杆
5.物体重1 000 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______N的力;如果用一动滑轮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______N的力(不计摩擦、滑轮自重、绳重)。
杠杆作图归类例析
纵观各省市中考试题,有关杠杆的作图题屡见不鲜,要求也越越高,成了考试的热点问题,现将杠杆作图类试题归类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题型一、根据已知力作力臂
【例1】轻杆A端挂重物,OA在绳子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画出绳对A点的拉力及力臂。
解析:绳对A点的拉力沿着绳子的方向。
过O点作拉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答案:如图所示:
题型二、根据已知力臂作力
【例2】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力F1。
解析:根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过l1的末端作l1的垂线,与杠杆的交点是F1的作用点,从而画出动力F1。
注意动力的作用点要画在杠杆上。
答案:如图所示:
【例3】如图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
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解析:在抬起桌子的过程中,可以把桌子看做是一个杠杆,此时A是支点,要在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在C点施加的力的力臂需要最长,在图中最大的动力臂就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在C点与该力臂垂直的动力最小,由此可作出图。
答案:如图所示:
通过以上例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好杠杆作图题,必须注意:(1)审清题意,看清要求;(2)正确理解并掌握力臂的概念;(3)充分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1.(2012·山东烟台中考)在你学过的简单机械里既可以省力又可费力的机械是()。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D.滑轮组
2.(山西中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3.(浙江宁波中考)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4.(2012·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____;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5.(2012·四川成都中考)在下图中:①标出支点O的位置;②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F1的力臂。
6.(甘肃兰州中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60 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
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
A.20 g B.30 g C.60 g D.120 g
3.某人用100 N的力提起了350 N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个杠杆
4.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则可能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20 cm刻度处挂三个重均为0.5 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 cm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
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______方向,此时读数为______ N。
6.在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士兵用力拉动一个杠杆,会将石块抛向敌方阵营。
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
要把石块抛出去,图中作用在A点的力沿______方
向最小(选填“a”“b”或“c”)。
7.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其照片如图所示。
秤砣的质量m0为1 g,根据照片估算此杆秤最大测量值为______ g;若要增大该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如果秤杆上0.5 g和2.5 g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 cm,则秤钩连接点A与提纽O点的距离是______ cm。
8.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b)(c)(d)三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为自行车脚踏板的示意图,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为F。
请在图中画出该力的力臂。
参考答案
基础自主导学
自主测试
1.B 2.D 3.C 4.D
5.答案:1 000500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A
2.A对于杠杆ABC,支点为B,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选项A正确;D处刀刃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选项B错误;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选项C错误;指甲刀有三个杠杆,即ABC、OBD及OED,选项D 错误。
3.D动滑轮和省力杠杆(订书机、羊角锤)省力,但费距离;镊子是费力杠杆,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
4.答案:后轮省力
5.答案:如图所示:
6.答案:(1)左 水平
(2)F 1l 1=F 2l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依据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解析: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若杠杆不平衡,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模拟预测
1.A 分析杠杆类别时,要注意杠杆的几个基本要素: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动力臂、阻力臂。
联系用具的日常使用,A 是省力杠杆,B 与D 都是费力杠杆,天平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B 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杠杆是水平平衡的,不妨认为人对杠杆的力是动力,则球对杠杆的力是阻力,由图知L 1∶L 2约为1∶2,所以F 1∶F 2约为2∶1。
又因
为F 1大小等于mg ,所以F 2=12F 1=12mg ,F 2=m 2g ,所以球的质量约为1
2
×60 g =30 g 。
3.D 从题意知某人提起重物时是省力的,而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只能省一半的
力,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至少用350
3
N 的力才能提起该重物。
4.D 若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选项A 中,由F 1l 1=Gh 可得,F 1=1
2
G ;选项B 中,
F 2=13
G ;选项C 中,F 3=2G ;选项D 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4=1
4G 。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正确的选项是D 。
5.答案:右 竖直(或竖直向下) 2
解析:杠杆在调节过程中右侧高,左侧低,可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在阻力与阻力臂及动力作用点一定的情况下,动力的作用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最大,所用力最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1.5 N ×0.2 m =F ×0.15 m ,则F =2 N 。
6.答案:费力 c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杠杆为费力杠杆,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由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定值,所以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图中作用在A 点的力沿c 方向的力臂最大,所以力最小。
7.答案:6.4(6.0~6.8的范围内均可) 增大秤砣的质量(或减小OA 的距离) 5 解析:用刻度尺测得l OA =0.7 cm ,l OB =4.5 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 0g · l OB =mg ·l OA ,即1 g ×4.5 cm =m ×0.7 cm ,解之得m =6.4 g ,注意:m 在6.0~6.8 g 之间都算正确。
若要增大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增大秤砣质量或者减小OA 距离的方法。
设秤杆上0.5 g 刻度线处距提纽O 距离为l 1,秤钩连接点A 距提纽O 距离为l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0.5 g ×l 2=1 g ×l 1;2.5 g ×l 2=1 g ×(l 1+10 cm)。
由上面两式得:l 2=5 cm 。
8.答案:定滑轮不省力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本题是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图中(a)与(b)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表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图中(b)(c)(d)改变了拉力的方向,但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表示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9.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作力F的力臂时,先找出支点O(即杠杆上能够绕着转动的固定点),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向力
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l就是力F的力臂,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