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历史
24.在秦朝,官僚这类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 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 协助官员执行政务. 这表示秦朝
A.已出现完好的官僚系统
B.老百姓政治已代替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25.东汉学者王符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
本者少浮食者众。
商邑翼翼,四方是极。
”资料反应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道路交通状况恶劣
B.商业的发展影响到农业生产
C.当时社会治安很差
D.农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的繁华
26.为了提升行政效率,增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系统方面完美了()。
A. 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金瓶掣签制
D.君主立宪制
27.以下相关宋明理学的评论,正确的有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汲取佛、道思想而渐渐形成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
办“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物主义向主观唯物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
学成为明清期间的官方哲学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
28.1845 年 , 御史刘良驹奏称 :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天者, 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 , 外
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 并且“其势日就增添, 还没有底止” . “其势日就增添”
的主要原由是()
A.中国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向
C.中国马上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对着解体的危机
29.如表反应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材籍贯散布状况
广广四山江河福湖江浙贵八湖台安省籍
东西川东西北建南苏江州旗北湾徽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A.地方政治派别林立B.满洲贵族权利逐渐被削弱
C.中体西用思想流行D.沿海与内地开放程度有差别
30.抗日战争此后,中国共产党掌握时代脉搏,主张中国走“联合政府”之路,实现和平统
一。
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努力包含()
①参加重庆谈判②促成 1946 年政治磋商会议的召开③成立人民民主一致战线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攻击和要点攻击
A.①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31.下表反应了我国 20 世纪 60 年月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导
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由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确定B.公民经济调整的目标的拟订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达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拟订
32. 据统计 ,年 , 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 亿比塞塔 , 留在国内的最
多只有 2 亿比塞塔 , 仅占资料说明西班牙
A.确定殖民霸主优势
B.未达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累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价钱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33. 1415 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斥责教皇兜销“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相同的怀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
这表示
A.思想改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
B.英豪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度
C.革故鼎新需切合社会演变机遇
D.历史事件的发生计在着有时性
34.董仲舒一再提示君主, 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 在力量之上还有良知, 在权利之上还有
“天”在临鉴. 这反应了知识阶层()
A.踊跃倡议“君权神授”
B.希望权利遇到限制
C.喜爱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35.以下图是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的漫画,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A. 20世纪70年月,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急欲改良中美关系
B.1972 年,日本受中美关系改良的刺激,踊跃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C.20 世纪 80 年月,苏联为和缓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境地,希望改良中苏关系
D.1950 年,新中国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而与苏联络盟
41.(25 分)古代中国经济长久当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度。
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
——卜《代的灾荒和粮食安全》
资料二宋代期得注意的是,生了一名副其的商革命⋯⋯但中国史和世界史而言,最重要的事是,宋代的名副其的商革命,毫未中国社会生爆炸性
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的商革命( 新航路开拓此后) 却西方社会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斯《全世界通史》达成以下要求:
(1)据资料一并合所学知,归纳春秋至隋唐展的。
(2)据资料二并合所学知,中西“商革命”的不一样表,剖析二者果迥异的根来源因。
(3)指出古代中国的基本构。
据资料一、二并合所学知,析古代中国构社会革的影响。
答案
42.(12 分)资料,回答。
资料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度的关系》整理
环绕资料,联合中国近代史的详细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明确写
出论题,论述须史论联合。
)
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要改革回眸】( 15 分)阅读
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901 年,清政府行政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在中央,裁汰胥吏差役,合并、
裁撤部分机构。
在地方,裁撤河东河流总督、漕运总督和滇、鄂、粤三省巡抚。
同时,创建
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1906 年 9 月,成立“编制馆”编纂
官制,拟在中央建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司法之权
则专属法部。
保守权利拼命反对。
11 月,西太后命令“军机处全部规则,著照常行”。
同时,
改组中央各部,凡十一部,1907 年 7 月,清政府谕准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将“财政及兵马之
事权,悉回收于中央政府”。
遭大多数督抚反对而见效甚微。
9 月,清政府下谕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11 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 1910 年,资政院成立。
1911年 5 月,清政府宣布“采纳君主立宪之制”,裁汰军机处等旧机构,原十一部调整为十部;
组织首届内阁,在 13 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 名,此中皇族 5 名,被称为皇族内阁。
不到半年武昌首义迸发。
后来又不到半年,清王室主动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布消亡。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特色。
(8 分)
( 2)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7 分)
24. C 25. B26. A27.B 28. A 29.D 30.C 31.B
32.B 33. C34. B35. C
41.(1) 发展趋向:粮食亩产提升;人均粮食据有量增添;耕地面积增添;南方经济发展;粮
食作物栽种面积比重降落。
(2)表现:中国 ( 宋代 )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乡村集镇兴隆;国外贸易更为兴隆,港口城市繁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西方: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种类增加。
根来源因:前者的封建生产方式阻挡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后者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
动了西欧的进步。
(3)构造:自然经济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联合,商业不占主导) 。
影响:小农经济长久占统治地位,为封建国家供给了稳固的经济基础,也推延了社会深度改革;工商业的发展则增强了社会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开通与进步。
42. 论题:留学高潮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度。
( 2 分)
论述: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选派留学生,前去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有益于中国工业与国防
近代化。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国人深受刺激,一些知识分子看到了日本的改革与强盛,愈来愈
多的人前去日本留学,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培育了精英骨干,推进了中公公众的思想解
放和政治民主化进度。
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悟,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促进五四前后更多的人奔赴美、法、苏留学,推进了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客观上也促进
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办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流传。
总之,近代中国的留学高潮几乎和中国近代的
历史相一直,和中国近代化的进度相陪伴。
(10 分)
44.(1)改革道路波折渐进;立新与保守并存;中央和地方并行,地方见效不大;仿行西方系统;增强满洲贵族集权。
(8 分)
(2)壮大了改革派力量;加剧了社会矛盾;客观上加快了清王朝的消亡;促进了中国政治
系统的近代化。
(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