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10年一号文件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
基本背景: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政策造成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
二元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实体内,同时存在着两种有重大差别的部分,而且两者又相互隔离、难以沟通的现象。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到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
我国城乡二元机构与我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三农”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农民调查》
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
2004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予少取
放活)
2006 全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
2008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 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2010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4)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
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2007)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2008)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2009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2009.2.1中央公布了2009年“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二00九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009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连续6年增幅在6%以上,首次突
破5000元,20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2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1.31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全面部署。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
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推动城乡公平税赋,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固本强基。
文件着眼于以改革创新这个基本动力来促进城乡统筹,着力构建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与宏观环境;立足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