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依依》教案
篇一:往事依依公开课教案
学校名称:柳城县民族中学教师姓名:乔敏娟课题《往事依依》篇二: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搜索枯肠、徜徉”等12个生词正确书写“徜徉、浩淼”等8个重点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品味文中描写特点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②通过反复朗读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作者爱生活、爱读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重点字词和名句;
2.能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
教学难点
1.能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
2.品位作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并标出课文小节;
2.正确书写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问题;
3.能划出好词好句子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拥有金色的童年而童年中总有那么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些乐趣能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走进作家作品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徜徉(chángyáng)浩淼(miǎo)婵(chán)娟绚(xuàn)丽
雕镂(lòu)心旷神怡(yí)镌(juān)刻谆谆(zhūn)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题为“往事依依”位同学告诉老师“依依”意思呢
追问:从“依依”一词可以看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
2、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2)分组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追忆的呢
作者在文中追忆了些往事
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试用简洁的短语或句子加以概括答:甚得其乐乐在其中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
2.读《水浒传》作者又感受
答:犹如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3.于漪老师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千家诗》的诗句表达了老师怎样的感情齐读诗句答: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都是描绘五彩纷呈世界的精妙词语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4.速读第5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师诵读情状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学生感受的语句①国文教师:
特点: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每次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②代课的国文老师:
特点: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5.思考:首尾两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依依往事衔接起来的
首段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直接引出作者对往事的尾段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点明了往事对“我”的鼓舞使“我”奋进用时间顺序将往事衔接起来
(六)巩固训练
1.读了于老师的《往事依依》你有些启发呢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于漪老师童年的我们感受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以及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的愿望同学们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敞开人们的心扉所以同学们应该向于漪老师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课后作业
1、将文中的优美语句、古代诗词摘抄下来并进行赏析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画读书依依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品读诗歌美好往事往事听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听国文课催人奋进
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聆听教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几件事情呢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答)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堂课我们来共同品味文中更深的表达内容和作者在写作时用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再读课文赏析语言
提问: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文中些词语用得准确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
(2)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用词举例:
1、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2、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3、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美句举例: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二、课堂巩固
1、训练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写作后选3-5位朗读所写内容全班点评
三、课堂小结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但愿在以后的日子
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多读书读好书体味语文的
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记得我们这节语文课依然会热爱语文
四.课后作业
1、制订一份初一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篇三: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建议
1、本文选材精当要言不烦内容浅显学生易懂
因此不必细讲学习时可作两方面的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后照应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文中饱含深情富有哲理学习时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内涵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②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
③画出文中精彩语句并体会感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②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作者爱生活、爱读书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年华似流水回眸已逝的时光那岁月的长河中迭起的朵朵浪花还在你的心头绽放金色的童年如烟的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学生时代去品味她的依依往事去探寻她那成长的源头
2.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于漪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等
二、解题:
导入:题为“往事依依”位同学告诉老师“依依”意思呢
(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追问:从“依依”一词可以看出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
(学生答:怀念、依恋、以往情深等均给予肯定)
过渡:作者对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文中作者了几件往事呢请同学们大声
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思考:作者在文中追忆了些往事
(试用简洁的短语或句子加以概括)
操作:1.指名朗读师生更生集体齐读
2.指名回答
看图画(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诗歌(千家诗)听讲课(读《南乡子》读《南归》)聆教诲(多读书读好书)
四、再读课文品味往事
导入:往事依依这些往事为何让作者十分留恋它们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明确:1.看山水画乐在其中热爱大自然看《水浒传》身历其境喜爱读书能够品味;读《千家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听讲课感受诗词的魅力激发了酷爱文学关爱时代的情怀;聆听教诲启迪心智明理做人
提示:1.作者看山水画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答:甚得其乐乐在其中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
2.读水浒传作者又感受
答:犹如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3.于漪老师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千家诗》的诗句表达了老师怎样的感情这些诗句的顺序能否颠倒齐读诗句
4.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教师简介[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我站在北固楼上眼睛看到的江南风光仍然和过去一样;但是我却看不见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的残破河山啊!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中原故土的殷切怀念千百年来有许多的朝代兴起和衰亡这种漫长悠久的历史象昼夜不停地滚滚东流的长江一样无穷无尽啊孙权青年时代就
统帅数万精兵占据东南方不断地打仗赢得了胜利他是在感叹南宋没
有象孙权这样的皇帝来抗击金兵的侵扰收复中原失地
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在宋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知府时所写的“怀古”之作它写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个象孙权那
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5.田汉的《南归》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
6.比较一下两位对于漪老师有着深刻影响的老师有什么异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使于漪老师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相同点: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
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内容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有不同.
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7.追问:童年时代可写的往事很多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往事来呢?
提示:所写事情都与什么有关
追问: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你认为使她成为一如此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的呢
你能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
明确: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因此:多读书读好书会让我们明理做人受益非浅
8.思考:首尾两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依依往事衔接起来的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文中些词语用得准确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反复吟读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语言并在文中进行适当的批注
品味语言小贴士: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富有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
4.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
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①、用词举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②、美句举例:第二段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个人的喜怒爱乐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请学生读文中诗句并加以拓展)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体会描写方法:
(1)重点阅读文中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部分品味其描写的语句、方法点拨: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相同与不同之处可细细品读(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况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聚在眼睛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全班齐读说说描写这些情状的可借鉴之处
小结:通过刚才的品味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这显然和她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三、巩固拓展:
1.读了于老师的《往事依依》你有些启发呢
2.读一本好书交一位益友多读书读好书能够益智怡情明做人之理回首似水的年华漫步浩瀚的书海你读过些书呢它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这学期你打算再阅读些书呢
提示:我读过《》读了《》我的启示是我打算阅读
六、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多读书读好书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记得我们这节语文课依然会热爱语文
最后用于老师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
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于漪
八、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