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17 三角形的面积丨沪教版(2015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目标随测导学法》的理念所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学活动”转化成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主体原则,同时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
整个课堂环节的处理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我觉得本节课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课前准备好的一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联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组合、割补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积极性高,个个都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转化前的三角形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采用同桌左右前后这样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然后在全班进行生生、师生集体交流讨论,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包办,而是跟着学生走。
加强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氛围。
3、上完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运用这种模式课好备,教案好些,课件好制作。
教师上课,到哪个环节该怎么处理,思路清晰;学生该怎么学,要实现什么学习目标也心中有数,课堂效果比较明显,从课
后小结可以看出。
以往学生上完一节课好多学生不知道学了什么,或者即使学会了知识,但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但实施《目标随测导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后,由于学习新知之前学生已经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又围绕着学习目标切身体验了学习活动,所以学生对自己学的了什么十分清楚,从而在谈收获时就能清楚的表述出来。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教师处理预设和生成的问题灵活性不够强,教学技能还要不断提高。
2、小组合作时间的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作用。
3、引到不够到位,教学方式不足。
例如学生在回问题时,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