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地图综述PPT3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地图综述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林奇对认知地图组成要素的研究
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中, 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 认知地图,其理论和方法很快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被推广 应用
他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5要素(标志物、节 点、区域、边界、道路)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Thomdye认为人类在形成和使用认知地图时用到了三类知识:(1) 地界标知识,这是关于位置的特定特征的信息,以及那些既源于 表象性表征又基于命题性表征的信息;(2)路线道路知识,这涉及 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具体路径,以及那些既基于程序 性知识又基于陈述性知识的信息;(3)测量性知识,这涉及对地界 标间距离的估计,正如它们可能出现在测量地图上的那样,而且 这些可以用表象性和命题性的方式表征。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程序性知识是指导如何行动的知识,其在头脑中的表征是通过产生 式来完成。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当“如果” 得到满足,“那么”就得以执行。
当然很多产生式构成了一个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通过许多子目 标,控制产生式的流向。程序性知识分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有 意识的程序性知识。构建认知地图的目标就是经过系统的训练,由 有意识的认知地图成为自动化的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
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
态转变的过程。心理学家们从信息加工角度重新审视了 认知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 (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 内部操作、解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 在几十年来多位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对认知地图的研究 上,总结了认知地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认知地图 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形状和分布的主体反映, 也能在头脑中保持和再现,既有顺序型结构,也有空间 型构;②认知地图是对某个区域多方面特征的印象:认知 地图不仅包括上述第一点对某地位置和轮廓这些几何特 征的记忆,也包括该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可以用语言来 描述出来;③认知地图具有动态性:个体形成的认知地图 一直在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认知地图研究都只 是对动态认知地图某一阶段的研究。
StephenHirtle及其同事考察了语义集群对距离估计的影 响,他们向被试出示一幅由许多建筑组成被试倾向于就熟悉 的地界标猜测其距离更近而不太熟悉的地界标猜测其距 离更远,以这种方式扭曲距离估计,他们发现学生们对 自己居住的城市(密歇根州的安阿白市)的认知地图也有 着类似的变形。
(三)Thorndyke等人关于认知地图在头脑中如何表征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对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表 征性质做了两种最基本的划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 其表征形式主要是四种:命题、表象、线性序列和图式。其解 释如下: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概念的发展
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
及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研 究者先后提出网络结构理论、等级理论和局部等级理论 假设解释认知地图整体结构。 图安(Than,1975)认为,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给朋友指 路时,脑子里所呈现的道路格局。阿普兰德(Appleyard, 1970)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顺序型和空间型两种认知地图 类型,其中顺序型认知地图以道路导向为主,而空间型 认知草图则以区位导向为主。每个大的类别又可划分为 4个子类,即顺序型结构的段(fragmented)、链(ehain)、 支/环(braneh)、网(network)和空间型结构的散点(seat 一tered)、马赛克(mosaie)、连接(linked)、空间格局 (patterned)。认为随着人们对某区域熟悉程度的增加, 随着对区域特征把握得更加深入,认知地图呈顺序型向 空间型发展的趋势。
(二)加德纳等人对发展“视觉一空间”智力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 元的,它有9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 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 力行为。这9种智力为: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认知地图能力是一种“视觉一空间”智力,加德纳认为视觉 一空间智力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 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是准确的知觉到视 觉世界的能力,是对一个人所知觉到的东西进行加工和改造 的能力,是即使在刺激不在时重现视觉经验的能力。
(四)西格尔等人对儿童认知地图的形成阶段的研究 皮亚杰是20世纪杰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他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Timosaarinen(1987)找到证据证明命题性表征对世界地 图的表象性表征有强大的影响。具体说来,要求41个国 家71个地点的学生画一幅世界的草图。大部分人(甚至 是亚洲人)所绘的地图显示的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 界,多数美洲人是以美洲为中心,而少数其他人显示的 观点则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或者突出了自己的国家(比 如很多澳大利亚学生画出的世界地图就是上南下北的地 图)。此外,大部分学生表现了中度的失真,即夸大了 更著名的、家喻户晓的国家面积而减少了不太出名国家 的大小(如非洲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