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一.差不多情形
近年来,我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领先”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创新为主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进展创新的需求,集成建设了以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要紧内容的科技平台体系,共建设了320个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283项)。
一是围绕我省战略高技术攻关和重大目标产品创新需求,要紧依靠大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13个重大研发机构;二是要紧围绕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靠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实行产学研共建机制,建设了78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猎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要紧依靠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了51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是围绕产业进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及系统化研究,要紧依靠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建设了178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些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投入建设资金73.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5亿元、省财政投入7.3亿元、主管部门配套8.3亿元、企业投入38.4亿元、其他投入13.8亿元。
通过突出重点、集成实施,多元投入、强化治理,省市县联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
二.要紧做法
(一)集合科技资源,统筹规划部署科技平台建设
江苏是科技和教育大省之一,拥有部省属高校119家、科研院所129所。
全省从事科技活动38.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3.8万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设施和科技人才资源,为建设科技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因此,集成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强化治理,是筑强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
一是先后颁发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科技进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平台作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调了“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江
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治理方法》、《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治理方法》和《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治理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科技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目标和任务;二是建立长效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协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平台资源整合。
如我省成立了由省有关部门参与的江苏省产学研工作和谐指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省市合作会商制度,全省各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工作机构275个。
产学研合作层面不断拓宽,在加强“两院两校两部委”合作的同时,2007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现洽谈会”,与中电科技集团25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对接和企业合作,集合科教单位的雄厚资源,为共建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的机会;三是实施动态治理。
对科技平台进行绩效评估、实行优胜劣汰。
为充分发挥在苏部属科研院所科技平台的资源优势,将一批国家级平台纳入江苏地点平台治理范畴,进一步增强了我省科技平台的实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指导性打算,依照产业进展需求,实行常年开放申报,宽进严出。
加强精细化治理,将产学研共建作为平台立项与否的一票否决制,立项后实行以理事会决策制和技术委员会咨询制为主的社会化治理体制,并进行统一铭牌,逐步探究信息化跟踪治理。
(二)聚焦需求主体,着力打造科技平台
科技平台建设面广量大,我省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进展的迫切需求,结合科技资源优势和平台布局的实际情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要紧建设了三类科技平台。
1.共性技术平台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围绕我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打算和苏北特色支柱产业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软件和创意、生物医药、能源与环保等20多个重点领域,建设了269个共性技术平台。
如依靠江苏沙钢集团组建的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在管线钢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X52宽厚板、X65热卷板的批量生产,船板钢方面开发强度达E36级,这是我省为引领冶金制造产业核心技术进步打造的一个重大研发机构;依靠南汽集团建设的江苏省(南京)汽车工程研究院,研究开发出无级变速器电液操纵系统、新一代ESP液压集成单元及电子操纵系统,同时开展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训,其定位于打造自主汽车品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整车与发动
机研发、试制、试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研发载体;为推动中国泰州医药城建设,围绕新药创制共性技术环节,以提升我省新药创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集成支持建设了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江苏省泰州医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纳米生命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项科技平台项目,集中优势资源为中国泰州医药城进展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围绕无锡及周边地区动漫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江苏无锡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具备动漫设计、制作、研发、培训、交流、展现等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平台,形成集三维动画制作、扫描数据处理、动作捕捉及影视合成制作于一体的大型影视动画服务基地,要紧开展软件开发、制作、技术培训等10多项公共服务。
这些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创新创业平台
要紧针对地点创新创业需求,增强基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点科技创新能力,以综合性、专业性和区域性三大类科技创业平台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我省科技创业平台体系,依靠各类科技创业载体建设了16个科技创业平台。
综合性创业平台以提供创业投融资、创业辅导与培训和技术转移与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为主;专业性创业平台以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进展为目标,要紧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如软件与半导体创业平台、集成电路加工与设计创业平台、生物医药创业平台等;区域性创业平台重点针对苏北地区科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建设相对比较差的现状,在淮安、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等苏北五市建设了5个区域性科技创业平台,每项省拨款在200-300万元,要紧支持各地创业中心扩大孵化规模、集成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培养苏北特色产业集群。
在科技创业平台的推动下,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建设进展较快,目前我省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17家,其中,国家级28家、省级39家,覆盖全省52个区(县)。
我省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苏州新药创制中心,在孵医药企业50多家,毕业医药企业26家,对苏州地区医药产业进展产生了关键的科技先导作用;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淮安地区电子信息、冶金等重点产业,建成240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和2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展现大厅,吸引入驻企业80家,毕业企业5家;江苏省集成电路设计(苏州)创业服
务平台,要紧开展集成电路设计、测试、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支持等多种服务,拥有固定会员30多家,年服务收入将近1000 万元,为集成电路企业创新创业节约经费约1亿元。
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精心培养,涌现出一批像无锡尚德、南京联创、苏大维格等进展势头强劲的重点骨干企业。
科技创业平台和孵化器的建设,为地点特色优势产业进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支撑。
3.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经济社会进展和民生科技的要紧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以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和解决重大社会共性问题为要紧任务,建设了35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如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涵盖了比较全面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各种信息资源数据总量达13000G,联合名目数据库达1800万条;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机组达到1400多台(套),与长三角地区实现互联互动,共享共用,同时构建了16个具有江苏特色的专业测试服务中心;针对科技创新对专利信息的需求,建设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申报、专利跟踪、专利加工的完整服务链;围绕现代农业进展和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建设省农业种质资源爱护与利用平台、省畜禽产品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集成优势资源,打造国家农业华东(江苏)创新中心;针对太湖环保问题,建设了江苏常州微生物水处理研究开发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筹备组建重大研发机构--江苏省太湖研究院。
(三)聚合支撑手段,营建科技平台良性运行保证体系
科技平台的良性连续运行是保证其作用发挥的全然,因此,在建设科技平台的同时,需聚合各种支撑手段,形成连续的运行保证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科技平台建设列为地点国民经济进展打算之中,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组织保证;二是政策支撑。
2006年省政府颁布了《关于鼓舞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对科技平台实行进口大型仪器设备减免关税、科技人职员资税前抵扣等多项优待政策;三是公共财政支撑,我省设立科技基础设施打算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平台建设,同时连续增加建设投入,公共财政资金从2001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5亿元。
通过政府投入的引导,建立了以承担单位自筹为主、主管部门相应匹配资金的项目组建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平台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我省已建的320项科技平台项目投入中,企业投入达38.4亿元,占项目总投入的52.4%;四是人才支撑。
探究新的人才引进和评判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有用型人才,2007年新启动的《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打算》也把支撑科技平台建设作为遴选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五是强化绩效评估。
定期组织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平台运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良好”和“优秀”等级的科技平台给予运行补贴经费支持,并要求补贴对象结合自身行业或领域进展形势,编写相关分析研究报告,作为下达运行补贴经费的任务要求之一。
自2006年实施以来,共投入2600万元运行补贴经费,用于保证我省科技平台的健康良性运行。
三.成效启发
在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十五”以来,科技平台共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5032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426项,制订各类技术标准281项,获授权专利1468项,获得国家级重大奖3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项目40273项,涉及到相关企业3100多家,获得直截了当经济效益210亿元。
实践的成效与体会也留给我们诸多的启发:(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
纵深部署、深入推进科技打算的集成实施和科技平台建设的“双轮”驱动,充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类平台错位进展,彰显地点特色,最大限度激发和开释当地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
(二)立足实际、面向社会需求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重要前提
科技平台要紧是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证和共性技术支撑,因此,必须立足地点产业创新和社会进展实际需求,依照实际需求确定科技平台的建设内容、治理和运行模式。
离开实际需求,科技平台就会失去根植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石。
(三)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关键环节
科技平台建设的动身点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
平,有效服务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因此,要求在科技平台建设中始终贯彻“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的建设理念,以联合共建、会员制等方式加强产学研的联合。
(四)连续投入、政策引导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重要保证
科技平台的功能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要紧提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创业和资源共享等服务,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通过项目建设、运行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予经费的连续支持,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平台建设;通过制定适合自身特色的政策体制,促进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
(五)参与协作、与国家平台有机衔接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努力方向
地点科技平台既是国家平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平台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因此,国家能够通过部省合作、部省共建等方式,加强对地点平台建设的统筹、引导和支持,进一步激活国家平台建设的存量资源,实现国家平台与地点平台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推动地点科技平台建设。
四.建设展望
一是突出主体需求,进一步优化平台布局。
紧紧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江苏省科技进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打算实施纲要》重点领域,进一步研究科技平台建设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突出我省重点产业和社会进展等创新主体的需求,优化全省科技平台建设的结构布局。
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重点建设重大研发机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外资研发机构(平台)等一批科技平台。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平台运行长效支持机制。
充分发挥省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制定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省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平台建设的投入比例和社会资金投入比例,2008年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算估量投入2亿元,比2007年增加5000万元,同时,多渠道争取科技打算经费支持科技平台建设;采纳重点支持、滚动支持和运行补贴等措施,连续稳固支持科技平台运行和进展。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创新人才对平台建设的支撑能力。
完善人才鼓舞政策,研究制定鼓舞和促进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鼓舞措施;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把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员来江苏创新创业,引办、创办研发机构(平台);强化各类科技打算对人才培养的
导向,形成平台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互动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格局。
四是开放配置国际科技资源,推进外资研发机构(平台)建设。
鼓舞我省科技平台利用自身优势,以国际技术转移为契机,打造多元化的研发平台,加大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引进外资研发机构(平台),建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全省科技平台跨国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2008年将组织召开“江苏首届国际产学研高峰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五是积极参与协作,与国家科技平台实现有机衔接。
通过部省会商机制,在科技部指导和支持下,大力推进我省科技平台与国家平台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