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创新浪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著名导演张骏祥撰写《电影就是文学--用电 影手段完成的文学》 • 我们“许多影片艺术水平不高,根本问题不 在表现手法的陈旧,而在于作品的文学价值 就不高”,“文学价值”首先指“作品的思 想内容”,其次是“关于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是“文学表现的手段”,第四是节奏、 气氛、风格和样式,导演就是用电影的手段 来体现、丰富这些文学价值。 • 张骏祥曾在五十年代提出要重视电影的特有 的表现手段,这次却一反常态地提出“电影 就是文学”,其实却包含着他的良苦用心, 建国初期,因为有很多半路出家的电影人还 不太懂电影的特性,所以他向剧作家提出要 懂电影的表现手段,而到了新时期,电影界 却有一种忽视和贬低文学的思潮,所以他又 重提电影的价值主要体现于文学性,他是有 现实针对性的。
关于电影本性的讨论
• 1979年春《人民日报》开展“怎样把电影 工作搞上去”的讨论,随后《电影艺术》 关于“电影理论现代化”的讨论,这场论 争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 中国电影的现代性、 • 中国电影和文学、戏剧的关系。 • 七十年代末,北京电影学院年轻教师白景 晟提出了“丢掉戏剧拐杖”的论调,主张 电影与戏剧离婚。
• 杨延晋、邓一民导演的《苦恼人的笑》表现一个正直、诚实、不 愿讲假话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苦闷和彷徨的心路历程,导 演把幻境,梦境和现实交叉组接,以人物心理构成统一的线索。 影片运用西方现代派的一些手段,与四人帮横行时期的荒诞现实 相结合,形成一部荒诞风格的影片,有较强的探索意味。
• 《生活的颤音》是滕 文骥导演的反映“四 五”运动的影片,滕 文骥把影片的故事结 构同音乐的曲式结构 联系在一起,用音乐 的情绪来衬托人物的 情绪,大量高速、降 格、定格和意识流手 法,以及时空跳接, 变焦镜头的运用,表 现出对现代电影语言 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 索精神。
• 《小花》还不敢正面表达男女情感,只是 借兄妹之情来抒发,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呼 应,获得了1980年第3届电影大众电影百花 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陈冲)、 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获文化部1979 年优秀影片奖。 • 获南斯拉夫1980年第9届“为自由而斗争” 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陈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活轻喜剧
• 这时期的创新浪潮奠定了电影文化观念转变的最初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人的解放。人们对于十年浩劫的痛苦回忆,对于历史 的反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 意识到个性、私生活及鲜明态度的珍贵,“人们迫切地需 要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价值” 。把艺术还给人,人 的主题被提到了显要的地位。 • 二:对真实性的渴求 。巴赞的写实理论和克拉考尔的物 质现实复原的学说受到普遍重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 现实人生的表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展示来代替 典型化、寓言化和传奇化, • 三:对人生的热情。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关怀、描 写、揭露、抨击、议论,引动了人们的共鸣。 • 四:电影形态的多样性 。电影创作观念的变化,必然引 起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其艺术形式必将从单一转向多样, 从封闭走向开放。
• 前涉编剧张铮导演的 《小花》 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都带 有一定的叛逆性质”(黄健中 语),在内容上,把战争推到 后景,把战争年代里人民的生 离死别作为主线,在人民革命 的背景上,淋漓尽致地抒发了 兄妹情、母女情。 • 影片在形式上较早地在电影语 言的现代化上进行了尝试,打 破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和时空概 念,不按情节的逻辑叙事,而 是将兄妹三人的情感以及他们 意识中的闪念和回忆相互交织、 穿插,以表现剧情。 它采用黑白片和彩色片互映互 衬、利用电影声画对立和对位 的关系来组接情节等手段,取 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 电影导演张暖忻和理论家李陀撰写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 从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论证“电 影语言的新陈代谢”比任何一种其 他的艺术语言来得更迅速,更激烈。 • 现代电影语言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电影的“叙述方式(或者是电影的 结构方式)上,越来越摆脱戏剧的 影响,从各种途径走向更加电影 化”,镜头运用的理论和实践上出 现的新突破,造型手段日趋丰富, 不断探索新的表现领域,如直接表 现人的心理、情绪等。 • 主张我国电影语言需要进行现代化 的更新。
•
这一时期电影界对电影本性的讨论,有两个明显的积极意义: 1:这是中国的电影理论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涉及问题广 泛的有关电影本性的理论探讨,大大提高了对电影自身的认 识,推动电影创作,并把电影理论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 2:这一次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是同步的,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许多活跃在创作第一线的中年导演,像张暖忻、黄 健中、郑洞天、谢飞、韩小磊等人是这次理论探索的积极参 与者,电影《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 最早的创作实践上的追求,与理论上的起步几乎是同时进行 的,像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扬延晋的影片《小街》,结局 是开放性的,留给了观众自己想象的空间。这些电影的出现, 从创作实践的角度对传统的戏剧式电影模式进行了冲击。 • 局限性:由于理论表述上存在偏差,或者由于创作者理解上 的片面,就在一段时期内形成这样的态势:好像只有摆脱了 戏剧化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电影,好像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就是 电影的非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