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wusteducn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2019版,2019级适用)
教 务 处 2019年5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大类专业简介
I.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iscipline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代码:080401)、材料物理(代码:080402)和功能材料(代码:080412T)三个专业。
本材料类专业采用“1+3”培养模式。
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材料类专业是在原国家建材局布局西部建筑材料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建工建材、电子、国防、环境、交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Material disciplin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WUST) consists of three majors, includ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de: 080401), Material Physics (code: 080402) and Funct ional Material (code: 080412T), adopting “1+3” training pattern.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the dominating major, studi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terials composition,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enabling properti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e material discipline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wester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alent training base of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Bureau. Guided by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for materials, it aims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senior technical personnel in Sichuan, as well as in the west, so as to serve the whole country, who will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oo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teracy and sophisticated engineering quality,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fter graduation, the students will mainly be employed i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s of constr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 electronics, national defense,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etc., engaged in material-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二、大类培养阶段教学进程计划表
Ⅱ. Courses Schedule of Educational Stages for the Discipline
注:标注★的为“学位课程”,标注◆的为“辅修课程”,标注▲ 的为“双学位课程”。
Note:★ s tands for “degree course”, and ◆stands for “minor course”, ▲ stands for “dual degree course”.
三、专业培养阶段方案
Ⅲ.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Majors under the Discipline
3.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3.1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the Maj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负责人:李玉香主管院长:李鸿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香Director of Major: Li Yuxiang Executive Dean: Li Hongbo Academic Committee Director: Li Yuxiang 3.1.1 培养目标
3.1.1 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通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具备工程项目管
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跨文化背景沟通交流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在
建工建材、新材料、汽车及国防军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改造、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五年及以上的学生能够实现如下目标:
1. 爱国敬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
及规范。
2. 具有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分析解决本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实际工
程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3. 具有根据材料类产品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加工制造、技术研发、工艺与装备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或担任工程师、业务骨干、项目主管的能力。
5. 具有跟踪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不断拓展或提高业务水平的终身学习能力。
Guided by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ajor aim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senior engineering talents in Sichuan, as well as in the west and the whole country,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goo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teracy, professional ethics. They should also master basic theory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th goo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fter graduation, they can be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design,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field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new materials, automobile and
national defense military industry.
With five years of experience or above, graduates of this major can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1. Be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oo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bservanc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norms;
2. Be able to carry out the special or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works by using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knowledge.
3. Be able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technology R & D, processing and equipment design,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s product requirements.
4. Maste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omote good teamwork, and be able to acquire senior technical title or play an effective role as an engineer, business backbone or project leader.
5. Pursue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of the major and be capable to expand or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
3.1.2 毕业要求
3.1.2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工作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制备、加工、改性及服役等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类型、生产装备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制备、加工、检测、评价等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先进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材料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及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理解材料生产与资源、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能正确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本专业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通过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建工建材、新材料、汽车及国防军工等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和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创新创业潜力,能够终身自主学习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1. Engineering knowledge:Students have a basic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terial R & D, desig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2. Problem analysis: Students can us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o identify,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 including material preparation, processing, modification and service, by literature study to get valuable conclusions.
3. Design/develop solutions: Students can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complicated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oblems, design qualified material,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can embody innovation ideas and take into account all effect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such as social, health, security, legal, cultural, environmental, etc.
4. Research: Students can us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study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luding designing experiments,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and obtaining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clusions through information combination.
5. Apply modern tools:Students can develop, select and use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resources, modern engineering too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predict and simulat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material preparation, processing, testing, evaluation, etc., understanding its limitations.
6. Engineering and society:Based on background knowledge related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can conduct rational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solutions to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on society, health, safety, law, and culture, understand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responsibilities of material prod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7.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udents are awa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y can correct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omplex engineering practic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8. Professional ethics:Students should hav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iterac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an abide b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behavioral norms in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assuming responsibilities to promote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9. Individual and team: Students can play the role as individual, team member and principal respectively in a multi-discipline background team.
10. Communication: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peers and the public on complex engineering issue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luding reports writing and design, presentations, articulating or responding, and can also communicate under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
11. Project management:With systematic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master and appl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methods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environment amo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new materials, automobiles an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 related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 Lifelong learning: Students have the potential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can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
3.1.3 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3.1.3 Realization Matrix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与课程的对应矩阵
3.1.4 专业培养阶段教学进程计划表
3.1.4 Courses Schedule of Educational Stages for the Major
注:标注★的为“学位课程”,标注◆的为“辅修课程”,标注▲ 的为“双学位课程”。
Note: ★ s tands for “degree course”, and ◆st ands for “minor course”, ▲ stands for “dual degree course”.
3.1.5 集中实践环节
3.1.5 Intensiv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注:标注★的为“学位课程”,标注◆的为“辅修课程”,标注▲ 的为“双学位课程”。
Note: ★ s tands for “degree course”, and ◆stands for “minor course”, ▲ stands for “dual degree course”.
3.1.6 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3.1.6 Core Courses and Diploma Courses
核心课程:物理化学CL,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A,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物理性能/高分子物理,无机非金属/金属/高分子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金属/高分子材料工艺设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Core Courses:Physical Chemistry CL,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aterials/ Polymer Physics,Inorganic Nonmetallic/ Metal/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Inorganic Nonmetal/ Metal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ing Equipment, Modern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学位课程: 大学计算机A,综合英语2,高等数学B1,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CL,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A,材料工程基础A实验,无机非金属/金属/高分子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金属/高分子材料综合实验。
Degree Course: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Comprehensive English 2,Advanced Mathematics B1,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CL,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Experiments of 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Materials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Experiments A,Inorganic Nonmetallic/ Metal/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Nonmetal/ Metallic/ Polymers Materials.
3.1.7课程体系结构图
3.1.7 The Curriculum Chart
3.1.8 学制及学分要求
3.1.8 Duration of Schooling and Credit Requirements
1. 学制:四年,允许修读年限3~6年。
1. Schooling length: 4 years, and 3 to 6 years education is acceptable.
2.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各环节的具体学分要求如下表。
2. Credit requirement: Students must acquire 170 credits stipulated in this program before graduation. The specific credit requirements in different phases are as followed.
3.1.9 授予学位
3.1.9 Degree Conferred
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The qualified students can be conferred with Engineering Bachelor Degree.
3.1.10说明
3.1.10 Notes
各学期应修学分建议。
Suggestion on credits of each semester.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学生分流及遴选增补方案
(基本框架)
专业负责人:李秀云分管院长:李鸿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
香
第一部分分流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全面推动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拥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目的。
本着为主修专业学有余力、在工程技术方面有浓厚兴趣的优秀本科生开设工程基础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且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为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材料工程技术人才为原则。
二.综合评价考虑的因素
凡是学院在校全日制一年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绩点在专业排名在前30%的,且无补考科目,工程技术兴趣浓厚的本科生均可报名参加选拔,综合外语1、高等数学B1、大学计算机、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四门课程平均成绩80分以上;高中时期参加高级别的数学、化学、物理等竞赛,获奖者;以及大学时期的英语、科技活动中获奖者,优先考虑。
由材料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组织面试,确定20-25人的最后人选。
三.权重及计算方法
卓越工程师班选拔总成绩满分100分,学生学习绩点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四.分流实施细则
学院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答辩,答辩小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企业相关导师、材料教研室负责人、材料专业负责人、材料实验中心负责人、学校工程中心相关老师组成。
答辩评议的打分标准
答辩评议后,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根据答辩小组评议成绩,选拔出符合卓越工程师班要求的学生,并将学生名单进行包括纸质形式和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在公示期内学生如果对评议成绩有异议,可以向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诉,教学工作办公室需提供相关答辩评议的证明材料进行仲裁。
被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的学籍变动由学院向学校教务处申请,教务处统一对学生学籍进行处理。
第二部分补充遴选方案
一.增补原则
在大二第2学期可以对同一届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行增补,增补人数为5-10人,增补条件为:
1、学习成绩绩点在3.0以上
2、英语四级已通过
3、通过答辩评议小组面试
二.增补实施细则
学院根据学生增补报名情况进行分组答辩,答辩小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企业相关导师、材料教研室负责人、材料专业负责人、材料实验中心负责人、学校工程中心相关老师组成。
考核形式和卓越工程师班正式选拔考核形式相同。
答辩评议后,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根据答辩小组评议成绩,选拔出符合卓越工程师班要求的学生,并将学生名单进行包括纸质形式和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在公示期内学生如果对评议成绩有异议,可以向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诉,教学工作办公室需提供相关答辩评议的证明材料进行仲裁。
被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的学籍变动由学院向学校教务处申请,教务处统一对学生学籍进行处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企业(实务部门)学习培养方案
(基本框架)
专业负责人:李秀云分管院长:李鸿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香
一培养目标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学生通过“1+3”培模式,学生进校后,第一年参加材料类专业培养,后三年为专业培养阶段,其中包括累计1年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获得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助理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独立从事材料生产、创新与开发、管理与营销等能力,成为适应和支撑材料产业发展、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
通过在企业的1年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目标1:掌握材料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工艺技术,培养材料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了解材料工程领域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标2: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试验及检测规程;具备试验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能力,以及材料产品的应用、鉴别和检测能力。
目标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终身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目标4: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目标5:初步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
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表1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计划
四企业(实务部门)学习安排
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不少于31周,拟定的“企业培养方案”应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
1、工程训练D(第4学期18,19周):在学校工程中心进行。
以综合性为特点,以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工程技能和操作实践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的毛坯成形方法、零件加工方法以及所用的设备和工、夹、量、刃具,并对毛坯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初步熟悉一些基本的机械制造方法;了解与现代机械制造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按照要求写出工程训练实践报告。
2、专业认识实习(第5学期19周):到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及四川绵阳好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
使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综合素质训练(第3~6学期):利用第三到第六学期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在学校工程中心进行陶艺训练,在消防中队进行消防安全训练,跟素质拓展的相关企业进行素拓训练。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能力。
联系材料相关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现场参观、听取讲座和座谈的方式与企业经营者、企业技术人员及企业一线员工交流学习,熟悉材料工业的行业特点,了解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材料生产和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岗位实习(第6~7学期1~13周):利用假期时间,到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一名微晶有限公司、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利森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及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轮岗实习。
通过在上述企业的岗位实习,对材料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深入了解。
加强对企业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规程等的详细了解,包括;
①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劳动保护法规、安全生产措施、消防安全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内容;了解车间生产特点、危险区域,本车间的消防设施,车间的安全生产组织与制度,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②生产工艺:学习各类材料的制备原理、工艺及设备等;③质量检测:学习各类材料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操作等;④运行管理:学习材料企业运营模式及质量管理;⑤公用工程:学习材料企业公用工程配置与要求;⑥三废处理: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的处理原理、工艺及设备,了解能量回收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工厂生产设备、
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要求对所有岗位实习进行总结,写出岗位实习报告。
5、毕业实习(第8学期1~4周):在相关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
要求对毕业实习进行总结,写出毕业实习报告。
6、毕业设计(论文)(第8学期5~16周):根据企业生产的工程建设、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及相关的研究开发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选定设计题目,然后由学生针对具体项目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写以及AutoCAD 绘制工艺流程、厂区与设备布置图。
或者联系生产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产生的问题,撰写毕业论文,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五资源条件与保障
学院已与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一名微晶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市新美陶瓷有限公司、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利森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绵阳蓝奥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近20个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实习或“产学研”基地,每个基地每年均可接受学生100人以上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指导教师任用标准是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本专业一年以上的工程实践背景,且每年应有3个月的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
工程实践背景的形成可通过承担解决企业工程实际问题的科研项目、在现场挂职锻炼、与学生一起到现场生产实习等途径实现。
企业教师的任用标准是具有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分为企业授课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导师。
其中企业授课教师是结合专业课程到学校授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基地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工作;企业导师是指导学生企业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及研究论证。
目前已经确定的部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部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一览表
1、学生安全要求
(1)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应该是相关部门及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严密防范,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2)上岗前学校特别是接受实习单位一定要安排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严禁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学生上岗,原则上不安排学生到高危岗位实习,对此实习指导教师应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和违规操作要及时处理和汇报。
(3)实习指导教师要教育和监督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劳保要求,不得擅自操作企业里与自己岗位无关的设备。
(4)原则上学生到企业实习应由企业解决住宿,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住宿环境做出相应的评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先解决后入住。
要教育学生,入住后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向指导教师反映,指导教师应迅速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5)学生上下班的交通安全应高度重视,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6)在学生实习前,要为每位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
2、实习指导老师安全要求
(1)学生实习管理教师是学生实习时的安全工作责任人,安全工作实行教师包干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管理教师要不断强化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力度,并服从于各用人单位的岗位安全规范。
从思想上、技术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对用人企业有高空作业或不安全因素的工作类型,要主动与学校沟通,由学校与企业协商解决。
(3)管理教师每天至少巡视实习小组一次,要切实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向实习管理部门汇报情况。
(4)实习管理老师每天要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考勤工作要有文字说明和记录。
(5)必须把实习学生按所到企业和岗位进行分组,确定组长及负责人,建立汇报制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