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打响人财培养“创新”牌——专访上海科技大学龚晋慷副校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起点◇帮捧零i“|曩j。◆i
《高校招生》:龚校长您好!欢迎您 做客“高端访谈”。作为一所中国科学院 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上科大”)与 传统研究型大学比,您觉得她“新”在 哪里?
龚晋慷:上科大是上海市创新型大 学改革试点高校,“服务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 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 创新型大学”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在张江 高科技园区打造一个科教融合、产教融 合的创新平台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 上海市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的初衷; “探索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探索培养创 新人才,探索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是教育部对上海科技大学提出的要 求。可以说,上海科技大学的创办便是以 创新为基点的。
历经五年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和 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斐然,同国内传统研究 型大学相比,“新”体现在四个方面。一 是管理体制结合国际先进机制。学校实 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校务委 员会以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人事管
马圈
理上,采用世界大学的招聘流程和晋升机制,实 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确保建立高水 平教师队伍;财务管理实行预算制,加强监管。二 是培养理念,实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核心能力 培养。上科大主要培养三种人才:科学探索者、行 业引领者、创新创业者。学校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 养方案紧密契合这三种人才的培养,制定出适合 人才发展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科研能力、创新 能力等12种核心能力以及相应的量化标准。三是 专业设置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 发展趋势。比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适应未 来生命科学发展的高端研究人才,以及满足健康 医学需求的新型技术人才。学校实行大学院制,学 院下不设系,但每个学院都有具体的研究方向,比 如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有新材料、新能源和 环境三个方向,无论学生选择哪个专业,都要向 这三个方向来发展。四是通识教育确保学生综合 素质培养。学校期望通过贯穿本科四年的通识教 育,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 会共处,培育能胜任全球挑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 素养的人才。无论就读哪个专业,学生本科阶段 都要修读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与人文通识课程,高 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以及信息技术导论等课程是必修课。“文明通论” 系列课程如文明经典导读、中华文明通论等也会 涉猎。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杀手锏”,学生 在两年之内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无论今后 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人文 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以后,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专业 进行深造,比如想深造法学专业,那可以选择知 识产权领域,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理工科背景。
以能力为导向,培养精英人才 ◆
《高校招生》: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综合素质 教育方向转型,把专业学习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书院 制模式,正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上科大在书院制模 式上有哪些探索?
龚晋慷:学院与书院协同培养,是学校本科生培养的 一大特色。学院侧重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书院侧重于 综合素质培养。在上科大,书院实行导师制,导师全部由学 院的教授担任,一名全职教授和两名特聘教授组成导师团 队共同管理6名学生。这些教授在专业领域内都取得了重 大的成就,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能够帮助 学生解决学业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会起到榜样和激励 的作用,有益于学生“立志”。为加强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交
本刊记者 李萍 畅玉菁
龚晋慷,美国普渡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国际绿色化学和高 等教育专家,先后被聘为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太平洋大学 研究生院院长和主管全校科研和合作的协理副校长。曾致力 于上海科技大学的筹建工作,现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 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化学、宇航 新一代太阳能材料和计算化学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了重要的 研究成果,连续五年荣获美国国家宇航局研究课题优秀奖。 同时,他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和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旅美 华人高校院校长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任该协会的会长。 2010-#-3月,他以海外列席代表招集人的身份参加了全国政协 十一届三次会议。
《高校招生》:学校的“创新”在管理体制、 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部有体现,那么对于学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又有哪些举措呢?
龚晋慷:除正常学习外,学校针对新入学的学 生着重从三方面进行培养。一是立志。没有志向 和目标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也少有创新的能 力;二是改变思维方式。高中生到大学生是学、科研、生活集中在900亩的区域内; 上海科技大学的规模不大,7个本科专 业、3221名在校学生……一所高校,从零 开始,并在高校林立的上海脱颖而出。建 校5年,上海科技大学在创新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上不断探索,受到社 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更多优 秀考生的青睐。对此,《高校招生》记者 专访了上海科技大学龚晋慷副校长。以 下是本刊与龚副校长的对话。
很大的跨度,这个过程中转变思维方式关乎大学四年的学 业收获和人生成长,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汲取国 外名校经验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灌输给学生,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引进斯坦福大学开设的“设计思维” 课程,将方法、工具、思考、创新的方法教给学生,鼓励 他们用这些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又如经济学导论 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经济学中有很多方法论的学习, 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经典案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现 在、预知未来,这是每一个引领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三 是伦理道德培养。科学研究要讲伦理道德,人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不同,所对应的道德标准也各有差异,建 立属于自己判断正错的标准,才具备正确的推理能力,进而 能够判断事物的好坏,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流沟通,导师会定期对学生见面指导,而且书院还实行教授住楼 计划,导师轮流入住宿舍楼一周开设讲座和课程。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书院每周举办一次讲座,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参加,但必须完成16个讲座才可以拿到相 应的学分。此外,学生自己也组建了很多俱乐部,对此学校给予了 大力的支持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只要有6个学生的联合签名就可 以申请组建一个俱乐部,目前学生已经组建了四五十个俱乐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