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治疗中西医结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均3周为1个疗程。

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①发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病史,②临床上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心律不齐等,③心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 mV,多数为S-T段下移和T波倒置,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等,④心肌酶谱增高,⑤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等。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卧床休息,常规应用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普通胰岛素8 U+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周;维生素C 6 g 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周,同时口服辅酶Q10 20 mg,每日3次,疗程3周;心律失常患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分钟20~40滴,每日1次,疗程3周。

2疗效及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以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控制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好转,心电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未达到好转标准。

2.2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1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

对照组中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5%。

两组治愈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0.01),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亦未见肝肾及血液异常改变。

2.3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比较
见表1。

3讨论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手段。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研究较多,其中黃芪研究最多且疗效肯定。

黄芪有效成分为黄酮类、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等,其药理作用是抗病毒、抗缺氧、保护心肌细胞,可保护心脏避免心脏扩大导致扩张性心肌病,而且无毒副作用。

同时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故对免疫功能缺陷的病毒性心肌炎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故对改善受损心肌的微循环、增加心脏供血、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本品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对心肌炎伴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亦颇为有效。

黄芪的有效成份通过改善心肌内钙平衡达到治疗作用。

分子水平上其使Na+-Ca2+不上调,从而保护心肌,避免心肌细胞受损、凋亡、维持心电平衡、促进心肌细胞快速恢复,避免致命的心律失常以及远期并发症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

同时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作用。

辅酶Q10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辅酶Q10是呼吸链的重要组成之一,大量存在于细胞线粒体,特别是心肌细胞中,参与氧化磷酸化及ATP能量生成过程,可改善心肌收缩力;辅酶Q10有直接的抗氧自由基和膜稳定作用,可保护、修复线粒体膜磷脂损伤,维持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完整,防止钙超负荷的作用。

维生素C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组织的正常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电位,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还可促进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因此,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使用安全,价格便宜,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形成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5.
[2]杨英珍.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9:557-56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72-1575.
[4]马文珠,张寄南.心肌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2-196.
[5]张寄南,曹克将.简述欧美有关诊断和治疗扩张性心肌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197-2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