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97094_松树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57,No.03
. 2023
·23·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3.08
松树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杨汉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松树是人工造林与栽培观赏的重要树种,要想实现松树高产、优产、稳产,应该依据其生物学特性,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造林目的。

文章阐述了松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种植特征,探讨了松树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旨在提高造林成效。

关键词松树;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91.24;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3-23-03
松树是松科松属(Pinus)植物的统称,有10属
230余种,多数分布于北半球。

中国有10属93种24
变种,各地均产。

其中有许多重要的造林和用材树
种,如马尾松、油松、黑松、落叶松、云杉、冷杉
等。

从松木可采松脂、松油、焦油和制木炭等,供医
药和工业用。

松树的种子可榨油或食用。

松针可提取
挥发油、维生素等。

铁杉等树皮含优质鞣质。

白皮
松、雪松、金钱松等为重要园林绿化树。

根据多年松
树种植与研究经验,笔者认为松树造林可进一步促进
“双碳”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松树种
植管理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要点,旨在提高松树造
林成效。

1 松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种植特征
松树属裸子植物门,常绿或落叶乔木,很少为灌
木,常有树脂。

叶扁平条形或针形,螺旋状互生,或
在短枝上成簇生状。

常雌雄同株。

雄球花的雄蕊及雌
球花的珠鳞亦均螺旋状互生。

雄蕊具2个药囊,珠鳞
具2个胚珠,珠鳞背面的苞鳞与珠鳞分离。

球果卵形
至圆柱形,种鳞木质,各有种子2粒,种子上端具一
膜质翅,很少无翅。

松树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在我国以马尾松、油松、黑松、落叶松、云杉、冷杉
等较为常见[1]。

松树生存能力较强,大部分更加适宜
在温带和亚热带种植,比如赤松、油松等。

各种松树
对热量和大气湿度要求的不同。

由北向南,对热量和
湿度的要求逐步增高。

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均可满足
松树生长,只要土壤中养分可满足植株生长所需即
可。

另外,松树整枝能力较强,枝叶外表较为稀疏,
作者简介:杨汉春(1983—),男,汉族,广西桂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营造林。

可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造林,充分利用林内空间[2]。

2 松树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笔者根据多年松树种植、管理、养护经验,发现
当前松树造林中工作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
方面:山苗移栽成活率低、造林生长速度慢、病虫害
发生率较高。

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营林技术人员应
该重点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从而提高松树造林成效。

2.1 选择合适移栽时间
通常情况下,松树种植时间集中在春季(2月—5
月)[3],播种一个月后幼苗出土,或者在南方地区秋季
(8月—10月)种植。

其种植方式以播种育苗和组培育
苗为主,如果是播种育苗,应提前选择优质品种,提前
进行局部整地,深翻土壤,便于后续根系舒展。

如果是
组培育苗,应尽可能选择优质一级苗和二级苗,保留树
根部原土和细根,选择微酸性、透水性好、透气性好的
土壤,便于侧根深扎土壤,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控制好移栽深度
在松树上山造林工作中,部分幼苗根部细小,数
量少,且断根多,在定植后,若水分与养分不能及时
输送到枝叶部位,则会造成松树成活率低、造林效果
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松树造林时,应根据松
树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移栽方法,由于松树喜干怕
涝,在定植时应首先查看树根部是否出现干枯与腐
烂,如果根系发干或者发黑应及时清除,并利用多菌
灵、BT溶液灌根处理。

如果对于已经栽植过的松
树,发现其移栽深度过深,可在周围打通气口,通气
口直径为4 cm~5 cm,以此散发出多余水分,增强土
·24·
壤通透性。

如果栽植过浅,松树根部不能扎在土壤
中,可能出现倒伏、不抗风折、吸水量不够等问题[4]。

此时,营林技术人员应加大填土深度,必要时可重新
移栽,之后加大水分施加量,确保土壤含水量始终维
持在7%~14%,最高不能超过16%,以避免根系呼吸
受阻,产生烂根,窒息而死。

2.3 科学施肥抚育
为了实现油松高产稳产,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利用
测土配方技术,在施肥前期测定当前种植地土壤养分
含量,判定养分丰缺,以此实现针对性营养供给,通
常情况下,松树养分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松树养分需求
等级Ⅰ(高)Ⅱ(中)Ⅲ(低)
有机质g/kg 超过30 10~30 低于10
全氮g/kg 超过1.5 0.75~1.5 低于0.75
碱解氮mg/kg 超过120 60~120 低于60
全磷g/kg 超过1.5 0.75~1.5 低于0.75
速效磷mg/kg 超过20 5~20 低于5
全钾g/kg 超过15 5~15 低于5
速效钾mg/kg 超过150 50~150 低于50
在施肥之前,根据松树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含
量给予针对性施肥,通常情况下,将基肥和追肥相
结合,基肥以腐熟粪肥、农家肥为主,切忌用生
粪,且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末状,每亩施加量基础
值在750 kg~1 000 kg。

如果该地区土壤肥力较高,
可减少施加量,如果该地区土壤较为贫瘠,有机
质、氮磷钾含量不丰富,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但每
亩施加量不能超过1 500 kg,尽量选择晴朗天施肥,
由于阴雨天影响养分吸收,且根部吸水吸肥速度
慢,一旦降水量达到中级以上,肥料中养分会被雨
水冲刷走,造成养分流失和肥料浪费。

在追肥过程
中,由于钾肥和磷肥移动性较差,氮肥移动性更
强,因此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施加量为每株0.5 kg,
必要时可喷施叶面肥,选择阴天或下午4:00之后喷
施叶面肥料,施加量为每株5 mg,通过气孔和角质
层补充植株各器官养分,增强肥料吸收率。

2.4 抚育间伐
在松树营林抚育期间,要想保证整个林分始终保
持合理的生长空间与生长密度,增加林木对阳光的吸
收量,应该遵循砍密留疏、砍弯留直原则,改善林分
生长质量,将细枝、弱枝、残枝、病枝砍断,留取健
壮枝、健壮株,以此确保林间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整
个松树林营林期间,一般需进行两次间伐作业,分别
是定植后第8年和定植后第11年左右,两次间伐间隔
期约2~4年,每一次间伐作业应在春季5月和秋季9
月完成,错开松树抽薹期,避免因间伐抚育措施而导
致松树生长不良,影响株型和树势。

同时,间伐作业
以小班为基础,开始实施时林间基本保留密度约为
167株/亩,每亩每次间伐强度约为30%,即:第一次
间伐后保留株数约为110株/亩,第二次间伐后保留株
数约为80株/亩;对于密植区域,每次间伐强度约为
35%,如果松树林初始种植密度为222株/亩,第一次
间伐和第二次间伐后,每亩保留株数约为135株/亩和
80株/亩,此外,间伐过程中确保每次间伐后林间郁
闭度在0.7左右。

当林分开始郁闭之后,林木之间竞
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进入完全郁闭状态后(郁闭度
为0.9~1.0),林木变化更为明显,为了缓解林间树体
竞争,应除去干型不良的上层木,拓宽下层木生长空
间,除去全部被积压的弱木弱株,伐桩高度以初始高
度减去10 cm为宜,小班合格率超过95%可达到间伐
抚育验收标准。

2.5 营造混交林
松树耐阴性弱,喜光且抗旱性较强,在疏松肥沃
的栽植地长势较好。

但是,营林技术人员也应该注意
到,由于松树生长速度与其他速生树种相比较为缓
慢,要想满足造林目的,不断提高松树种植效益,必
要时应该营造混交林。

具体而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
林木在同一小班或同一林场共同种植,确定主要树种
和次生树种。

其中主要树种占比约为80%,次生树种
占比约为20%。

在营林混交过程中,可按照针叶林/阔
叶林混交、常绿林/落叶林混交、乔木林/灌木林混交
原则,构建多层次、多灌层林分结构,以此充足利用
林分生长空间,起到稳定生态效能、提高生长质量的
作用。

比如,可以将松树和桉树进行混交,桉树生长
周期为6~10年,速生性较强,因此需要大量水肥供
应,而松树生长旺盛期更为持久,为5~20年,生长
较为缓慢,且抗旱性较强,对水肥要求不高,且针叶
外部具有蜡烛角质层,有助于降低水分蒸发,即使桉
树经历一轮采伐和二轮采伐后,若后续水分、养料跟
得上,桉树幼龄林仍然可以再次生长,且具有足够生
长空间,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将松树与桉树按照3∶1比
例进行带状混交,其中松树行株距约为2 m×2 m,桉
树行株距约为2 m×3 m,施肥方法与纯林施肥方案基
本一致,间伐次数同样为每年2次。

经过该种混交措
施,和松树、桉树纯林相比,更能提高树高与胸径,
材积量更大,同时可以形成不同层次冠层,林下生物
·25·群落丰富,更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 松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3.1 轮纹病
松树轮纹病主要危害树干和枝干,以皮孔为中心
出现黄褐色病斑,一般直径约为3 cm~20 cm,是松
树造林中常见病害之一[5]。

在发病初期,病斑边缘开
裂,之后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中心凸起且果实受害,
整棵植株树干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6 d~7 d内可
使全株果实腐烂,病斑向四周扩散,常发出酸臭气
味,且病斑组织呈软腐状。

对于松树轮纹病,病原菌
为干腐病株,因此,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剪除枯枝死
枝,刮除病斑病毒,清除造林地病残体,尤其是弱枝
残枝,之后对成年松树喷施1%波尔多液,结合3波美
度石硫合剂,对树体具有杀菌作用。

此外,为了防止
病菌侵染,可对松树伤口部位涂刷硫酸铜石灰涂白
剂。

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植株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
剂800倍液,0.3%五氯酚钠混合液,交替使用80%大
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福星乳油5 000
倍液,杜邦万兴2 0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
3~5次,可有效抑制轮纹病。

3.2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被侵染后的松树树
脂分泌停止,且针叶呈黄褐色,叶部萎蔫下垂,该种
虫害以松墨天牛为媒介,对病菌进行传播,因此发病
松树树干部位可观察到天牛侵入痕迹,当天牛在树上
咬食树干与枝叶时,松墨天牛即可在受侵染松树上产
卵,导致大量线虫传播蔓延。

且该种害虫传播速度较
快,繁殖性能强,每只雌虫产卵约100粒,在气温达
30 ℃左右时,3 d就可完成一个世代,6个月内可将
松树损毁而亡,对整个造林地造成毁灭性伤害。

对于
松材线虫技术人员应积极防治松墨天牛。

可利用溴
甲烷熏蒸法杀灭天牛成虫和幼虫[6]。

熏蒸时间为5 h~
10 h,用药量约为80 g/m3~85 g/m3;也可利用生物诱
杀法,在林间释放肿腿蜂,释放密度为15万只/公
顷,可有效降低天牛羽化数量;也可以利用生物药剂
防治法,施加绿色植保药剂白僵菌,施加量为每亩
80 g~90 g,对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且该种药剂绿
色、无毒、无害,防治效果良好,可长期使用。

3.3 松毛虫
在我国松毛虫种类共有27种,多危害柏类、杉
木、松类等树种,是森林主要害虫之一。

松毛虫在亚
热带地区,每年发生3~4代,幼虫多聚集于树根下
方,最后一个龄期取食量最大,同时老熟幼虫茧体上
有毒毛,成虫具有迁飞性,营造混交林可有效降低该
虫害的发生率。

同时对于种植密度较大的松树林可以
利用生物药剂防控法,每年春季(2月—4月)喷施白
僵菌,每克含有1.5万亿孢子,通过无人机喷施、超
低量喷雾、人工放菌等方法,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
也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和质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综合防
控,气温25 ℃~32 ℃,进行飞机低量喷雾,喷雾量
约为每亩5.0 kg即可。

必要时可以利用黑光灯进行诱
虫,通过物理防控措施降低虫口密度,也可以在林间
释放赤眼蜂,在晴天无风天气条件下,提前繁育的优
良蜂种,按照每亩10万头的密度释放,以此达到以虫
治虫的防治目的。

4 结语
本文立足当前松树造林中工作重点与难点问题,
不断提高山苗移栽成活率,提升造林生长速度,降低
病虫害发生率。

依据造林地特质,科学选择播种方式
和造林方法,控制好移栽深度,将基肥和追肥相结
合,补充松树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并综合利用药剂
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最大限度地防控
病虫害。

参考文献
[1]黄欣宇,黄春晖,聂锦燕,等.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与
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特征分析[J].浙江林业科
技,2022,42(4):30-36.
[2]顾洪亮,王建,商志远,等.马尾松树轮早材、晚材年表
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2020,29(5):1150-1162.
[3]王兵,施国杉,李昭华,等.中国西南几种松树球果鳞
片松脂含量对球果延迟开放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2020,33(3):48-53.
[4]应晨希,胡龙娇,刘红斌,等.松材线虫侵染不同抗性松
树后寄生适应性与致病力的变化[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2022,42(4):106-116.
[5]刘敏,刘宇杰,付宁宁,等.7种松树挥发物分析及其主
要萜烯类物质对红脂大小蠹行为选择的影响[J].环境昆
虫学报,2021,43(1):48-59.
[6]周岚,巫大宇,吕秋实,等.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人工
林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22,42
(15):6274-6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