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写人:吕云态审批领导:

名:

级:

组:
自学内容学法
二.整体感知,分段探究。

4、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语速、语调。

5、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的,请准确划分段落
结构。

6、绘春”这一部分中,作者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请给每幅
图加个小标题。

7、请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指出修辞类型。

新课标第一网
8、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并说出好的原因。

答题格式:我认为第段的句子写得很美,这句话写出
了春天的特点,并且用了(修
辞、表达方式)等方法。

9、阅读课文第3—6小节,回答问题:
①春草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草的特点的?春草又有着哪些特点
呢?
②春花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花的特点的?春花又有着哪些特点
呢?
朗读
独立完成
交流讨论
学生独立
完成,
小组讨论
交流
合作总结
当堂交流
课题春课时任课教师
目标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重点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难点有感情地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生动的语言美
自学内容学法
一、基础知识:
1、你能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写准确吗?
酝酿.()黄晕.()宛.转()披着蓑.衣()
抖擞.()薄.烟()鸟巢.()戴着斗笠.()赶趟.儿()涨.起来()捉迷藏.()应和.()2、请填写下列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X Kb1 .C om
朱自清,原名,字,江苏扬州人。

现代、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代表作品有《》、《》等名篇。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
③春风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特点的?春风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④春雨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雨的特点的?春雨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之情,这就是的表现手法。

三、拓展延伸
11、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2)踏花归去马蹄香
(3)春风又绿江南岸(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选的名句是:
这一名句:
四、当堂练习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独立填写
小组合作
课堂交流
2、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4、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

X k B 1 . c o m
(“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
(3)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独立完成
课堂交流
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写人:吕云态审批领导:姓名:班级:小组:
教学内容济南的冬天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共课时第课时课型
【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一、预习案:
1.老舍原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

2、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释义:
响晴:设若:
秀气:贮蓄:
澄清:空灵: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你能否为课文划分层次?(结合课后练习一)
新课标第一网独立完成课堂反馈
二、探究拓展: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表现出这些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
当堂交流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后的山景的?(提示:找出表示顺序的关
键词)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那么到底妙在哪呢?这一段主要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新|课|标|第|一| 网
3、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要注意用心体会用语之妙。

请选
一处赏析。

提示:可从“生动的词语”、“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比喻
和拟人”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4、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怎样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
么好处?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
又说“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合作
当堂交流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
课堂总结
三、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藏chéng()清xi āng()边空()lí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的意思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句话中用“”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样子和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5、诵读课文第三段: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板书纠正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自主完成
小组交流
(7)"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中的
这句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
6、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
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2)“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小”照应了前面____________
一词。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那水呢,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
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
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分)
X k B 1 . c o m
(2)用自己的话说说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2分)
(3)本段话的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句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赏
析。

例:摘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
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赏析:“不忍得”将
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
爱、美丽。

(找出句子1分,能作简要的赏析2分)
(4)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总结全文,点明题意;并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
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3分,答出“总结全文”或
“点明题意”得1分,答出“与开头呼应”得1分,写出作者情感得1
独立完成
课堂交流
独立完成
课堂反馈
分)
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写人:吕云态审批领导:姓名:班级:小组:
教学内容风雨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共课时第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
倏忽()房舍( ) 锥形()葡萄蔓()
3.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段
第五段第六段新课标第一网
第七段第八段
7.归纳分析:全文从几个大的方面描写了风雨到来的景象?写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呢?预习反馈全班交流
赏析品读: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思考 2、“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
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
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
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
特色。

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
作用吗?
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1、.有人说课文结尾写到了大雨,你是怎么看的?
2,在狂风暴雨中,植物无法自主,动物惊恐万状,孩子们为什么还“惊喜”呢?
小组合作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是()
A,树林子想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

B,槐树上葡萄蔓再也攀附部署了,才松了一次啊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呼呼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C,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一跃身,精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2.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传体长篇___________等。

自主练习集体订正
课后作业:
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

选择记忆中的自然景象,借鉴课文的写法,写片段作文。

(注意尽量用到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课后完成作文评价
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写人:吕云态审批领导:姓名:班级:小组:
教学内容秋天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共课时第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2)栖.息
()
(3)寥.阔()预习反馈
全班交流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2.诗歌的语言形象含蓄,一些普通的词在诗句中意思往往变得隽永深沉,请品味
下列加点的词的深刻含义。

(1)放下饱食
..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
..在农家里。

(3)秋天梦寐
..在牧羊女的眼里。

X|k | B| 1 . c| O |m
3.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代表诗
集等。

4.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具有什么生活特点的秋景图,填在
横线上。

(给他们合上整齐、漂亮的文字)
:幽谷、农舍、瓜果
秋:江面、圆网、渔船
天:蟋蟀、牛背、牧羊女
【课堂探究案】
一.脉络梳理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二.语言品析
4.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示例: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运用的修辞,写出了(词语)。

5.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谱什么喜欢这幅图。

6.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比喻用得好?
【课堂检测案】
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

()
2.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向江面的冷雾的撒下圆圆的网,。

(3),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重读课文“震荡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4.这节诗从多种感官司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角度,写出了幽谷的特点。

“稻香”从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w W w .x K b 1. c o M
5.“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6.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7.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8.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薛集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写人:吕云态审批领导:姓名:班级:小组:教学内容古诗四首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共课时第课时课型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并能理解诗作思想内涵
课前预习:
1、有关文学常识:
⑴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
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
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
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
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
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
品。

⑵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
(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
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
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
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
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
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⑷马致远,汉族,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
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
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学生阅读了解
《观沧海》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二、诵读探究: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X k B 1 . c o m
四、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背诵默写全诗
《次北固山下》学习
一、阅读引导: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诵读探究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三、研读与赏析:
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带着问题,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课堂交流
赏读
进入情境
小组合作
当堂交流
独立思考
w W w .x K b 1. c o M
四、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钱塘湖春行》学习
一、阅读引导: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
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
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感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三、研读与赏析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天净沙·秋思》学习
一、阅读引导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
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


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进入情境
小组合作
当堂交流
合作探究
独立思考
进入情境
小组合作
当堂交流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你能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
4.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堂练习X k B 1 . c o m
1、《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2、《观沧海》中勾勒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诗句是:
,。

3、《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4、《次北固山下》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描写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中通过“,”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6、《次北固山下》中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中包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7、《次北固山下》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9、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中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精致和生动,不单纯是对景物作客观描述,也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两句诗是:
,。

10、《钱塘湖春行》中写作者徜徉于西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

X k B 1 . c o m
1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批改订正
是:,。

12、《天净沙秋思》中以萧索凄凉之景衬托游子内心之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
句是:和。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