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法指点:
课 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并自查 资料了解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课 堂:对重点指点—圈点勾画。让 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对难点指点—朗读感悟。抓住关键 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课 后:指点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练 习消化本课所学。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疑,激发兴趣
① 背诵默写《夜归鹿门歌》 ②“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 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天宝元年,李白出发 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 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 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的空想。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第 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 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ຫໍສະໝຸດ 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全班朗读课文: 学生质疑,教师正音、释疑。
1. “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这个 梦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呢?
2.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 表明什么心迹呢?(结合最后一段)
品读课文,赏析梦境
教师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后,学生思考:诗人漫游于梦境之 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些画面?能不 能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把你所感受 到的画面再现出来?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千熊脚岩咆著万龙谢转吟公路殷屐不岩,定泉, 迷栗身花深登倚林青石兮云忽惊梯已层。暝巅。
悟读课文,品味情感
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秘, 而又变幻莫测的梦境,这是一个灿烂 光辉,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我们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个梦境充满着一种 什么情感?梦醒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 怎样的变化?
明了手法
诗人为什么选择梦 游诗呢?梦游与诗人所 言之志有何联系呢?
梦游 (曲折) 梦醒 (直接)
言志
能力拓展,探究思考
梦境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至 高潮,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什么 呢?这反应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么看待呢?
A.主体部分描画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画梦幻中的世界,塑造空想 中的形象 C.诗人描画的空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陋现 实完全对峙的 D.诗人描画的空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应,是 现实世界的缩影
4.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 中,恰当的一项是( )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
诗人鄙弃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3、说重点、难点 重 点:鉴赏诗中“梦境”,提高联想、
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突出方法: ① 重视朗读
② 情景再现描画
难 点:明了手法,把握情感主题 。
突破方法: ① 学生活动:比比谁读得好 ② 拓展练习
。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总结方法、链接高考
“缘景明情”类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1)找出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景物,
然后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放到原诗再现 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得氛围特点。 (3)结合作者时代背景,知人论 世,分析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选取梦游的一个片
段,把它改写成散文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题:①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②表达了诗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 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猛烈变化悄恍莫测,于语 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生置身诗境,充分发挥联 想和想象力,深入鉴赏诗的意境。
②、能力目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结合诗境缘景明情、明了手法,体味诗人的 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说课流程
一、说 教 材 二、说 教 法 三、说 学 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 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 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 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 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二、说教法
1、采用 读一读
模式: 巩固练习
品一品 归纳总结
背一背 引导讨论
遵循:“感性 理性 的认知规律
实践
2、教学准备: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朗读音频材料 查阅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理论”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 的诗歌鉴赏的技能与能力,他们大体能读懂诗歌, 也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训练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A、渌水荡漾清 ( ) B、熊咆龙吟殷岩( ) C、水澹澹兮生烟( ) D、忽魂悸以魄动( )
2.解释下列红色的含义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B、云霞明灭或可睹( ) C、我欲因之梦吴越( ) D、势拔五岳掩赤城( )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画的形象的分 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板书设计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托
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
梦 言
志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