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读后感_作文2700字_读后感作文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杯心态》读后感
《空杯心态》这本书告诉我们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观。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空杯心态》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空杯心态》读后感篇一
在升华这一人生哲理时,吴甘霖说: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
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
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
作者以一个小故事作为新书《空杯心态》的架构基础:小孩因为在花瓶中抓着五分硬币不肯放手,被卡在瓶中,哇哇大哭,致使价值3万元的名贵花瓶被迫砸碎。
小孩说:“我怕松手,就再也抓不住那五分钱了”。
大人们,往往也会陷入同样困境: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而失去了更大的发展。
什么是空杯心态?有一个学者向禅师来问禅。
学者喋喋不休,而禅师无语,只是默默地以茶相待。
禅师将茶水倒入学者眼前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倒,茶水流到桌面上。
学者慌乱地说:“不要再倒了!“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如果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怎么跟你讲禅”意思是在于人不要因一点成绩而产生的骄傲浮躁,而要多以“零起点”的心态面对世事。
所以,如果你把拥有的成功紧紧握在手掌心里,那么,你就失去了拥有其他成功的机会;当你把已经取得的成功放下,这时,整个世界都有机会进入你的掌握之中。
空杯心态是一种境界。
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畅谈“空杯心态”是现今艰难就业与创业征途中走向胜利的法宝,他总结说,大有成者都是主动空杯的人。
成功人士因为拥有空杯心态,他们总能轻装上阵,从而战无不胜。
拥有空杯心态的人,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胜不骄,败不馁”。
文中以众多的事例讲述了这个道理,上至总统下至员工,囊括了许多行业的成功者,证明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经
验,任何时候都要有“平常心”和“归零心态”。
我十分认同作者这个观点,就一个人而言,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要有这种心态,否则就根本无法持续发展,中国的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陋习,一但有钱,就坐奔驰,吃豪宴,讲地位,开始养尊处优,大手挥霍了,从此再也不坐公交车,地铁,远离群众,而后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消失。
这样的例子,身边处处都是。
“胜不骄,败不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至理,但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空杯心态》读后感篇二
《空杯心态》中描述了职场中的三种人。
主动“空杯”者、被动“空杯”者和拒绝“空杯”者。
毫无疑问,拒绝“空杯”者,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要么成为他人的绊脚石。
如果想有最大最快的发展,就一定要做主动“空杯”的人!
《空杯心态》告诉我们,在职场前进途中的每一阶段都要谦虚坦诚,不骄不躁,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
更可贵的是本书还明确指出主动付出才是行动之本。
作者在书中写到:不光是要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
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插上加速器。
拥有了空杯心态,人们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才能明白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
“越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
”人也当如此,越优秀,就更要“倒空”自己,学会弯腰。
书中讲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例子,其中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下面这个例子:孩子的小手卡在花瓶里拿不出来,妈妈小心打碎花瓶后却发现孩子的小手攥成了一个拳头不肯松开,当孩子的小手被妈妈轻轻掰开后,发现手心有一个五分钱的硬币。
而打碎的古董花瓶价值三万人民币。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普遍存在,他们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才导致因小失大,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他们手中紧抓的不是5分钱硬币,而是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这
些东西就是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空杯心态》读后感篇三
曾几何时,在时光的流转中,我渐渐转变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现代都市人,每天两点一线,忙课务,忙家务,忙孩子。
惟独内心闲下来时发现塞的满满的都是涩涩的苦。
那些离家才有的孤独,那些忙于算计的庸碌,那些心胸狭窄的倾轧,在内心翻卷着,一刻不得安宁……读《空杯心态》感觉题目就很发人深思,空了的杯子会透明,空了的心呢,也会透明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展读《空杯心态》。
吴甘霖所说的“空杯心态“意即将自己心中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在意的,所重视的,以及辉煌的历史,从心态上彻底清空。
这就如: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的东西,只有将杯子倒空了,才能避免之前的水变臭,又有空间去填补新鲜的水,做到真正的不计较与放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与辉煌。
这让我不禁想到前日老父亲在病榻上给外孙读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以活70年。
不过,每只老鹰在40岁时,都会面临一次严峻、艰难的抉择。
因为,老鹰到了40岁时,爪子就不再锋利、甚至会抓不住猎物;尖锐的喙会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触到自己胸前的羽毛;翅膀也老化钙化,变得十分沉重,厚重的羽毛使它不再灵活。
40岁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面临自然淘汰死亡,要么就得经历一次历时150天的痛苦的蜕变。
如果选择后者,它就必须飞到一个绝高的山顶,栖息在那里,找一块岩石筑巢,暂时停止飞翔。
停留下来之后,鹰就要用老化的喙啄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等新的喙长出来,鹰要用新喙把爪上老化的指甲一个个拔出,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又要把钙化的羽毛一根根拔下。
漫长的5个月后,鹰重新开始了蜕变后的飞翔,又获得了新生后的30年生命。
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沉思,
鹰的做法让我震撼、佩服。
那么我呢,眼看着自己已近不惑之年,多年积累的思维习惯、自以为熟练不愿意放弃的办法、自我良好的成就感和内心的清高、不肯原谅和被原谅的事情等等,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会不会因为吃惯了自家口味的东西,只走熟悉的路,只将那个
称为根的北方视为家乡以致于错过了更好的风景,生活不再有惊喜?紧紧抓在手里的,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为生命和身体不必要的包袱,开始拖磨我的意志,生活让我不再有期待,不再去尝试,不敢做梦,更何况勇于付出?想到此不禁寒噤。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和工作,在生活里我曾充满好奇心,饱含工作热情。
为什么日渐空虚乏味?仔细想之,自己真的不愿意放下旧的包袱,不愿意学习新的事物,所以也就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始一个重新飞翔的过程。
中国书画之道,深不可测。
绘画界的泰斗吴冠中先生曾有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那是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这需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这不也是画家异于常人的空杯心态吗
《空杯心态》这本书告诉我们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观。
在升华这一人生哲理时,吴甘霖说: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
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
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