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探讨邓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探讨邓瑜
发布时间:2021-09-10T02:13:07.49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邓瑜
[导读] 社会保障包括很多内容,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保障,是底线保障。

安达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黑龙江安达 151400
摘要:社会保障包括很多内容,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保障,是底线保障。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时会形成一些档案,随着城乡救助活动的增多,文字材料会越来越多,如何管理这些档案以便能够为以后的社会救助提供参考,成了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要保证有效,就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

档案管理要用科学方法,使个人文件能够规范保管,能够长期保管。

本文主要探讨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新思路
加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十分重要,社会救助是政府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援助,保证这部分社会成员能实现最基本的生活要求,是一种基本保障制度,包括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内容,是民生保障的底线。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社会救助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与人员越来越多,形成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也在增加,这时如何保管好社会救助档案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各单位档案机构要把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好,按照相关规定移交,提高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提供服务,完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保管体系,是民生保障的客观要求,是完善民政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1.社会救助工作及其管理体制
社会救助由政府来实施,社会救助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民政部门和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完成相关工作,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社会救助工作一般以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部门来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乡镇街道负责申请调查审核等工作,通过各级部门的相互配合,最终完成社会救助工作并形成档案。

2.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档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种类多,管理难,包括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后灾民生活的救助、流浪人员救助等。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来自乡镇部门的,有来自街道的,还有来自居委会和县级民政部门的,由于来源广泛、形式各样,因此就增加了管理难度,民政社会档案管理是基础工作,加强其管理有利于开展后续救助工作,能使以后开展救助工作时变得非常便利,更加精准,不少民政社会救助档案具有共同的特点,架构基本相同,例如申请审批、日常管理等材料,基本是同样类型的。

二、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素质差
当前有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并不重视,反而重视业务,最终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对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匮乏,不重视档案知识的掌握,认为所谓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业务资料收集整理并存放到固定位置就可以,不进行规范管理,工作敷衍,导致档案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了档案错误存放的情况,为以后的民政救助工作带来的困难,导致档案资源的整体质量下降,降低了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价值。

2.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形成档案的种类多数量多,尽管有相关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但是在具体进行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时,有时仍然难以落实,规章制度的实用性有时不高,难以发挥高效管理民政救助档案的作用,各个基层的民政社会救助部门没有合理的保障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应急预案没有建立或建立了无法使用、不规范,不能适应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在整理档案时不认真不及时,导致材料缺失或者错误整合,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3.档案利用率低
民政社会救助段是一种工具特点比较显著的档案,专业性非常突出,涉及到各个部门,数量偏多,内容也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工作,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直接为广大群众服务,如果不能提高利用率,就会影响民政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同的业务部门和科室都有各自的管理问题,如果不能统一管理,很多档案的材料会分散存放,导致使用不便,查找费时间,甚至容易出现档案缺失、错误的情况,而使档案的利用价值显著降低,不能够提高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群众服务的满意度。

三、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
1.完善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体系
在管理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时候,必须建设好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完成社会救助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要掌握社会救助档案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管理规范。

要了解社会救助中心的基本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够使制定的档案管理体系符合实际需求,从而确保档案的鉴定归档等工作能够规范,能够合理,能够及时,能够有序,在完成档案文件的审查工作之后,用同样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存放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确保档案的管理规范完整安全,能够提高其利用价值。

2.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信息化技术使各行业都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存储等高科技手段加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其使用效率,使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领域内,使用好信息化技术,能够使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增加,便捷性提高,能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减少各种失误,能够使档案的整体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能够使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发展。

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就越高,但管理工作的水平也会上升,能够使档案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形成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体系,运用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的保存整理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可以形成占地体积小、易于查询、易于携带的电子文档,能够提高其使用价值,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能够更好开展的基本保障。

3.优化管理结构和人员队伍
民政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

有关单位要重视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上升空间,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开展,要不断进行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够使这些人员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完善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的管理工作,使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地更好,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除了培养人才,还可以引进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档案管理人才,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使民政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
结束语
民政部门的工作非常重要,社会救助是民政部门重要工作,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是使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增强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一个重要工作。

民政管理部门开展民政救助工作,会形成大量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如果管理不好这些档案,就会影响后续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出现错误,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使档案的管理水平提高,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规范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内外,2021(03):68-69.
[2]许晓晖.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247-248.
[3]刘欢.新时期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初探[J].内江科技,2017,38(08):17-18.
[4]许丽.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219.
[5]何文丽.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民政,2010(02):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