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燃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燃烧》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本主题源自于粤教科技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单元四《物质的变化》第5课《物质的燃烧》。

本单元是研究物质的变化,然而燃烧却是物质变化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一种现象,燃烧现象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前面几课而设的。

物质燃烧的内容是化学变化的最普遍现象,是提升学生的认知的。

教材通过“燃烧的物质”“谁更容易燃烧”“蜡烛能够燃烧多久”这些活动,知道物质燃烧需要3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这对于学习下一课《怎样让火熄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基础,能将物质的燃烧学好就是可以将让火熄灭的内容学好。

本主题是可以说学生从出生到老都会用到的知识,从而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学生接触初中的化学实验是更是少不了用燃烧做具体实验。

另一方面燃烧是从低年级的实验中已经展示了,高年级中的实验也少不了其“身影”。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燃烧的内容其重要性已是显著。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两年学科学的经验,对于探究活动并不陌生,同样学生也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开始关注,也具备着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认识事物时还是以直观的、图形化的思维方式进行。

因而,要改变或者说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不能只是说与教,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观察现象了,必须给予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与问题。

学生在这课前已学过物质的变化,尤其在《牛奶变塑料》这课中也使用酒精灯进行燃烧。

生活中,学生也会不间断地接触燃烧,所以这个燃烧的现象是熟悉的,只是对燃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他们并不清楚,更不知道可燃物、空气、温度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二、活动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这是本课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对物质燃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

(2)进一步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和初步探究物质的燃烧。

3.科学态度
(1)认识燃烧现象,激发对物质特性的好奇探究之心。

(2)通过介绍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注意用火安全。

我把本课教学难点定为燃烧需要空气这个知识点上。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以物质燃烧为基础,以钻木取火的实验形式进行。

由于学生分散在每个班,因为本课主要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每班都以40分钟进行。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创造情境,引共鸣。

课堂伊始,我便这样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导入:
1.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个穿越,回到原始社会,这个原始人捕获了许多鱼却不知怎么才能烤来吃,如果你在他旁边,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呢?
2. 如果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要用什么材料呢?
(这个板块,简单创造了情境,但学生会想到很多种的办法点火,放大镜,钻木取火等,这是他们的生活经验。

但当条件限于原始社会,那就是钻木取火这个方法了,这是为课堂作铺垫,也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课程标准中说的基本理念,其中就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板块所起的作用。


第二环节:认识材料,懂步骤
1.幻灯出示实验材料
2.材料有了,怎么进行钻木取火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出示微课《使用材料取火》
4.幻灯出示任务内容,利用钻木取火,燃烧一张纸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知道钻木取火所需要的材料,并利用微课视频教给学生实验的步骤,毕竟钻木取火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尝试过。

因此,先学习再尝试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实验步骤,增加学生在课堂活动的时间。


第三环节:完成任务,知条件
1. 小组分工,进行实验。

(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实验步骤。

3.同学们想想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哪些步骤可以省略呢?为什么?
4.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的结果。

5.随机提问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旋转木柱的目的是什么?(板书:温度)
(2)如果不用嘴吹,能不能燃烧起来?为什么?
(3)不用嘴吹,可以用别的工具代替吗?(板书:空气)
(4)为什么要用这些细软的材料?(板书:可燃物)
6.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认识钻木取火的步骤都不用缺少,如果缺少了就是少了温度、空气、可燃物,那么物质就不能燃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温度、空气、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对于燃烧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这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亲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的步骤。

这是一种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过程也许会有学生失败,但钻木取火这种体现却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让学生明白火从何来,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火种,这个情境就是燃烧的条件。


第四环节:培养创新,用知识
1.能否利用燃烧的条件,设计一款便利的点火器。

2.学生进行设计,并汇报自己的设计。

(这个讨论活动,其实就是想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运用,在设
计点火器的同时,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发现的好办法。


第五环节:课后延伸,展学能
1.课外继续完成新型的点火器的设计。

2.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燃烧的条件。

(在收集资料中拓展知识面,科学知识始终还是要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的。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在这次讲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实验出现失败的情况。

学生很是期待这次钻木取火的实验,这个体验是很难在课堂上得到的。

为了能顺利地在课堂实验中获得实验成功,教者将时间选择在秋天,天气比较干燥,另一方面,关掉场室的空调与风扇,创造足够的条件让这次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学生由于第一次操作,一来不熟悉实验器材,二来钻木取火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课堂上教者拍摄了微课小视频教会学生操作与注意事项。

从细微处做起。

七、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这次课堂达到了预期效果,虽然不是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成功做到了实验,但从成功的小组上能看到钻木取火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了钻木取火必须满足三个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空气。

课堂的形式更能让学生专注地学习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