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

O · B A ·
·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思考:杠杆平衡条件?
1(中考·广西桂林卷)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

2.(中考·福建福州卷)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3.(2019年中考·浙江嘉兴、舟山卷)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

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为0.5 N ,弹簧测力计拉着杠杆并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

读数并计算后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

该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之处是 。

4.(中考·湖北襄阳卷)小风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实验,他在实验中选择了一根50cm长的杠杆,杠杆上每一小格的长度为5cm。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平衡,此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___。

试验台上总共只有6个相同的钩码,小风在杠杆左边第二格上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若想使杠杆平衡,可能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

(填一种方法即可)
5.(2019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年中考·广西河池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 处挂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7.(2019年中考·福建莆田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至平衡。

杠杆平衡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填“可以”或“不可以”)再旋动两侧的螺母。

(2)下列实验步骤中
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 AEDCB
(3)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

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次数F1/N L1/cm F2/N L2/ cm
1 1 8
2 4
2 2 8 1 16
A
B O F 1
F 2
C 3 2 12 3 8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上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的 端将下沉。

8.(2019年中考·山东日照卷)小强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 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

(2)在下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 1=1.2N ,
F 2=1.5N ;OA =30cm ,OB =20cm 。

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 1×OA 和F 2×OB 并不相
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 1 l 1= F 2 l 2。

小强的失误是 。

(3)在上图中,若B 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 处移到C (OC =10cm )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 ,大小为 N 。

(4)在上图中,若B 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 处挂 N 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

9.(2019年·黑龙江鸡西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请你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1 2 3 4 L 1/m 0.1 0.15 0.2 0.2 F 1/N 0.5 0.5 1.5 L 2/m 0.05 0.05 0.1 0.1 F 2/N
1
1.5
3
4
次数 物理量
小光同学实验时,在杠杆上挂了如图所示的两组钩码。

若在不加减钩码的前提条件下,把左端的两个
钩码向右移动 个格,可使杠杆平衡;若在不移动钩码位置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两端同时减掉
的方法,也可使杠杆平衡(杠杆上相邻刻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同)。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 点拖加一个力F ,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图8中画出力F 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 .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 .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 .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 .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3.如图所示,一根杠杆可绕O 点转动,B 处挂着一重物G ,如果在A 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 使杠杆在
水平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 .费力杠杆 B .省力杠杆
C .等臂杠杆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 .F 甲<F 乙<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F 乙=F 丙
D .F 甲=F 乙>F 丙
5.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重力为100N 的物体挂在OA 的中点处。


知OA=40cm ,AB=30cm ,OA 垂直于AB ,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 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 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 ,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

图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