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心理效应’妙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中‘心理效应’妙用
一、“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老鹰效应”
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

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

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

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这个种族就愈来愈强壮。

人们将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

“老鹰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社会要进步就免不了要有激烈的竞争,而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领导者就要在下属的使用上不仅不能太“公平”,而且在管理上还要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当然,这种淘汰机制不是要下属下岗或失业)。

只有让高素质的下属成为企业工作的主角,企业下属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才能够不断攀
登新的台阶。

否则,企业就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遭到自然淘汰。

三、“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效应”给企业领导的启示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企业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四、“狮·羊效应”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

这句名言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办好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领导,企业领导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企业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因此,我们要管理好企业,首先要有好的企业领导。

我们务必建立严格的选拔企业领导和管理企业等制度,能够真正选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能干成事、魄力大的创造型人才来担任企业领导。

毫无疑问,好的企业领导将带领全体下属不断开创企业工作的新局面。

五、“森林效应”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

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

“森林效应”告诉我们:个人的
成长是在集体中通过与人交往、与人竞争而成长的,集体的要求、活动、舆论、评价和成员素质等都对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不良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不健康的人。

“森林效应”对企业管理工作颇有启迪:企业领导要善于利用集体的作用来促进下属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即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下属之间、下属与其它企业下属之间多一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往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加速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竞争、向上的良好集体氛围,让下属在这种良好集体氛围的长久熏陶下,寻找到竞争对手,感受到工作压力,激发出工作动力……
六、“手表效应”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

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手表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既要有默契的协作,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尤其对下属布置任务或提出工作要求时,必须是统一的要求,必须只有一个声音,决不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否则,下属将不知道听谁的而感到无所适从。

在一个企业内部,下属如果经常获得相互矛盾的工作要求或声音,一方面反映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或工作配合缺乏默契、或闹不团结,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遭受干扰并陷于停顿。

这是企业管理必须杜绝的大忌!
七、“酒·污水效应”
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也就是说这“污水”
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酒·污水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在一些企业中难免会碰到个别“污水”式的下属,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不但不认真工作和不断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常常搬弄是非,传播流言,影响团结和谐的氛围,甚至拖要求上进的下属的后腿。

为此,企业领导者一定要花费精力处理这类“污水”式下属:或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企业。

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企业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将被“污水”式下属的所作所为抵消。

八、“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他们却睡得甜乎乎的。

“刺猬效应”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企业管理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认为:企业领导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

不是吗,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往往给人“距离美”的感觉。

一个原本很受下属敬佩的企业领导,后来由于与下属“亲密无间”相处,他的缺点便显露无遗,结果不知不觉地使下属改变原有的看法,甚至变得令下属失望和讨厌。

特别要提醒的是,企业领导与下属“亲密无间”相处,还容易导致彼此称兄道弟、吃喝不分,并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