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b.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c.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
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培养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
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写
展现的人性和情感。
b.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通过课文中的榜样
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的文章,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
描写,展现他们的勇敢、坚毅、公正等品质。
文章通过动作、语言、
神态等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摔跤运动员的形象和性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难点:
1. 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1. 课文原文投影仪。
2. 生字词卡片。
3. 人物描写模板。
学具:
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练习本。
3. 人物描写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 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摔跤有什么了解?摔跤运动员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10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人物描写(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注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
五、人物描写练习(10分钟)
1.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模板,自主创作一个摔跤运动员的形象。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
动作、语言、神态
勇敢、坚毅、公正
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的家庭作业:观察一个身边的人,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他的性格和情感。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技巧。
在人物描写练习
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摔跤运动员
形象。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人物描写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增加
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
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板书设计
1. 突出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的核心内容
板书设计中,我将课文的主题“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突出显
示在黑板的正中央,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时,我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以列表的形式展示
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对比学习和记忆。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人物特点
在板书设计中,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课文中摔跤运动员的
性格特点,如“勇敢、坚毅、公正”。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课
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的运用,展现了摔跤运动员的这些品质。
3. 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在板书设计中,我遵循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展示课文主题,再逐层展开人物描写手法和特点,使板书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的
内涵,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4. 留有空间便于课堂互动
在板书设计中,我故意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便在课堂互动环节中
进行补充和修改。
例如,在分析人物描写环节,学生可以将在课文中
学到的描写手法和例子补充到板书中,使板书更加完整。
这样的设计
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
活力。
5. 板书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在板书设计中,我注重了美观性和艺术性的体现。
我使用了不同
颜色的粉笔,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我还运用了线条、图形
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艺术性。
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主题突出:板书的中心是“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我在黑
板的中央用大号字体书写这个,并使用醒目的颜色,如红色或蓝色,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就能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重点。
2. 关键信息列表:我将课文中涉及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
法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列表项目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每个项目下再细分具体的例子。
这样的布局让学生
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种描写手法的分类,方便他们对比记忆。
4. 互动空间预留:在板书的右侧,我预留了一块空白区域,用于
课堂上的互动。
在分析人物描写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将课文中的具体
描写例子补充到这块区域内,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构建中来,增强他
们的课堂参与感和成就感。
5. 美观与艺术性:为了使板书更具吸引力,我在设计中使用了多
种线条、箭头和图形来连接不同的信息,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
我还会在重要的信息旁边加上图标或简单插图,如摔跤手的轮廓,以
增加板书的艺术性。
提高注意力:醒目的板书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
易集中精力参与课堂讨论。
促进理解:通过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列表和概括,学
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
增强参与感:互动式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便于复习:结构化的板书使得复习时更加方便,学生可以快速回
顾课堂上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