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窑发现唐代过渡钧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山窑发现唐代过渡钧瓷
鲁山段店窑是生产唐代花釉瓷的代表窑口,而对于钧瓷的烧造情况却不为人知。

众所周知,考古界把唐代花釉瓷定为“唐钧”,试图说明花釉瓷就是钧瓷的源头。

但至今没有找到从花釉瓷至钧瓷的过渡证据。

正因为证据不充分,因此才有“宋代说”、“金代说”、“元代说”,钧瓷起源的口水仗就一直没有停止。

2010年8月的一天,笔者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邀我一起去段店村为其掌眼。

在我的印象里,段店人作假成风,是个去不得的地方。

但由于难却朋友盛情,还是驱车同往。

在另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们来到一个青年农民家里,看到了他手上的几件东西,几经讨价还价,朋友买到了一件开门的瓷枕。

成交后,我的目光却被院子里一堆瓷片吸引。

拨开上面新鲜的泥土,黑瓷、花釉瓷、白瓷、钧瓷等瓷片相陈在一起,最让我激动不已的,有几件钧瓷片却是平底、玉璧底,这是从来未有的新发现,它的考古价值不同寻常,令人振奋。

我意识到这次段店之行,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收藏意义,决意无论如何一定把这些瓷片买下来。

花釉过渡到钧釉
回到家里,我很快把这些瓷片清洗出来。

经过几天的比较研究,这些瓷片的考古意义已经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显然,第一组瓷片还都是唐代花釉瓷。

是大家熟知的、被考古界认定的唐钧。

在第二组瓷片里,花釉瓷已经突破早期的斑块装饰,向全身无限扩大,出现了全身装饰的“唐钧”。

第三组瓷片应是钧瓷的“祖型”。

花釉瓷已经开始了向钧瓷过渡,处于过渡的中间状态,具有花釉瓷和钧瓷的双重特征。

第四组已经是钧瓷了,是真正意义的“唐钧”,玉璧底茶盏烧出了天青色,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只是还不稳定,釉层较薄,流釉未得到有效控制。

说明对釉药配方和窑温的控制还不成熟。

以上四组瓷片均为唐代器型,开始还以为唐代花釉瓷和唐代钧瓷是两个系列,但经过反复比对研究,发现二者继承关系密切,发展延续一脉相承。

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唐代花釉瓷确实是钧瓷的源头。

到了五代,钧瓷烧造成熟,无论是釉药配制还是窑温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成熟阶段。

釉色出现了天青和天蓝,釉层加厚,不再流淌,为宋代钧瓷烧造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五组图)。

毋庸置疑,毫不夸张地说,鲁山段店窑不但创烧了唐代花釉瓷,还烧出了最早的钧瓷,是名副其实的钧瓷创烧窑口,应该确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护胎工艺一脉相承
钧瓷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使用护胎工艺,特别在宋代钧瓷上被使用普遍。

这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反对者常常以工艺不一致为理由,否定花釉瓷是钧瓷的源头。

其实,钧瓷常用的护胎工艺就是唐代花釉瓷护胎工艺的延续,无论是护胎釉色还是工艺特征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这种护胎工艺在唐代花釉瓷上不常使用(第六组图)。

时间推论成立
《羯鼓录》是唐人研究唐代乐器的专业书,也是记载鲁山花釉瓷的最早文献,南卓在《羯鼓录》中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记载与实物吻合,说明唐人的记载是准确的。

《羯鼓录》的成书确切年代是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而不是网上随便捏造的唐太宗二年(628年),这说明花釉瓷的烧造下限不会晚于公元848年,即是花釉瓷的成熟时间不会晚于这个时间,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花釉拍鼓和出土的花釉鼓片找到印证。

以这个时间作为钧瓷创烧时间,到五代成熟,还有百余年,时间很充分。

钧瓷创烧无论早于或晚于这个时间,到五代钧瓷成熟,都有一段时间跨度,时间推论是成立的。

亟待抢救的段店窑
以上使用的几组瓷片,是考古界公认的断代器型,从唐代到五代虽然不会有大的出入,但毕竟还缺少窑址考古地层年代的验证,还有待段店窑国家考古的发掘。

段店村的北半部,正处于唐代窑址之上,村民把地下窑址看作极大商机,在自己院子里,庄稼地里疯狂盗掘,给窑址遗存造成严重破坏,让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不能不触目惊心,抢救发掘迫在眉睫!这种破坏性的盗掘一天不停止,地下遗存就一天不停地流失,这种现状如果迟迟不被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不用太长时间,段店窑的地下遗存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到那时,更多的考古之谜将永远留在地下,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只能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力了。

注:以上标本和收藏品,均来自鲁山段店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