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实用主义的社交礼仪文化_职教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国实用主义的社交礼仪文化_职教论文
论美国实用主义的社交礼仪文化_职教论文
摘要: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继承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传统,同时又积极结合美国的现实与实践,创新发展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实用主义社交礼仪文化,体现着平等宽容、诚信率真和筒捷实用,在促进美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汲取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合理性元素,努力探索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的现代文明社交方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提升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美国;实用主义;社交礼仪文化;和谐社会社会交往方式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社交礼仪,是观察和研究社会行为文化及其价值观的特殊窗口。

社交礼仪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脉,深刻地反映着该社会的集体文化性格,直观地体现着该社会的文化精神。

美国建国迄今200多年,从一个殖民村落发展为世界资本主义的中心,成为当今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

在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道路上,美国的社交礼仪文化及其价值观,构成美国强大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社交礼仪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基督教清教精神传统与本国实用主义哲学的有机结合,是有别于欧洲礼仪文化传统、积极结合自身现实与实践创新发展而形成的
新的文化现象,具有自由民主的传统、平等宽容的内容、积极进取的精神、诚信率真的特点和简捷实用的功效。

这一独具特色的软实力,为美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基督教诞生后,曾经在中世纪欧洲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支配着西方人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精神生活的一切方面。

基督教的教义、宗教礼仪渗透在社会生活之中,基督教的节日成为大众节日,基督教的禁忌成为社会禁忌,基督教的礼仪成为世俗礼仪,使得几乎整个西方社会的礼仪文化、社会习俗和交往方式深深地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基督教分裂和新教的诞生。

新教又称清教,它汲取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果,用符合人类世俗生活和欧洲社会发展现实的尺度重新理解并阐述基督教精神,从教义、礼仪形式等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向正统、僵化、禁锢的罗马教廷发起挑战。

同天主教的等级森严、思想专制、奢侈浮华、仪式繁琐等不同,新教崇尚自由简约,主张善功无用,反对繁缛礼仪。

新教领袖加尔文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动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便具有了神圣的意义,它成为上帝旨意的体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就在于表达对上帝的爱,彰显上帝的荣耀。

”“财富的积累不是罪恶,而是蒙受神恩的标志,只要人们不是挥霍浪费,而是过一种勤俭的、有节制的合理化生活,就应当鼓励人们去努力积累财富。

”因此,新教徒把培养勤劳、俭朴的美德和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精神,作为宗教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完美结合。

这种新教伦理蕴涵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带动了新教国
家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外,新教对于基督教繁琐礼仪的改革与简化,使人们从难以承受的、繁重的、例行公事般的宗教仪式活动中解脱出来,将金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世俗生活当中,树立了珍惜时间和讲求效率的观念。

这一切深刻地促进了欧洲新教国家近现代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及其礼仪特色的形成,推动着人们的礼仪观念向着符合人性和回归理性的方向迈进,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努力追求一种超越等级身份的自由而平等的行为方式。

改革后的基督教对于世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具有了现代化的精神气质,为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empirenews.page--]清教精神是美国赖以立国的精神动力。

当15世纪初第一批为逃避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抵达美国时,即订立了体现人民主权和平等自由思想与原则的《五月花号公约》,表达了人们反对专制、渴望民主和自由的愿望,此公约也被视为“北美民主制度的一块基石”和“美国宪法的胚胎”,标志着独立自主、民主自治、平等合作的清教精神从此在美国扎根。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们所组成的民族大熔炉。

在这里,任何一个教派都不可能压制另一个教派,任何一个人的“特权”都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谁也没有什么特权,或者说没有人承认他们原有的特权”,“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美国人认识到只有相互宽容,才能谋求共存;
要想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只有靠个人的努力。

由此养成了一种开放、自由、民主、主张人人互不干涉的心态,培养了独立奋斗的意识。

美国自建国之初,即致力于从道德、行为等方面开展礼仪文化的建设。

美国第一代领导人也身体力行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是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创业者的一举一动对于该国的性质定位及命脉走向都是影响至深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美国人称为“美国的圣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全美最好的行为礼仪大师”,他编纂的一部名为《穷理查德年鉴》的书,一经出版就风靡了所有讲英语的国家,受到人们广泛的称赞,“在北美,所有报纸争相转载;在英国,人们将之印在巨幅的图纸上,留作建筑物上张贴之用;在法国,出现了两个法史译本”。

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人的建树,奠定了美国礼仪文化的基石。

从18世纪70年代独立建国到整个19世纪,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与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联邦共和政体,南北戎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南方各州落后的奴隶制度,为全面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主、博爱、人权等观念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普选的实现及社会民主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公民社会的形成。

在经济上,西部开发和工业革命激发了全社会开拓致富、创新发明的热情,工业化浪潮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很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前茅。

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模式发生巨变,古典主义的传统文化面临强烈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快速迈向现代化。

美国的发展成就与发展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国文明。

伴随着美国文明的形成应运而生的、同时又反映这一文
明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特色的,就是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哲学。

[!--empirenews.page--]“实用主义”一词的古希腊语原义是“行为”、“行动”。

19世纪70年代,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最先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实用主义哲学的立场和基本观点,充分表明实用主义是一种强调行动和效用的哲学。

此后,威廉•詹姆士和约翰•杜威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并引入到政治和社会学领域,它讲求行动、效用、进取和冒险,强调的不是最先的范畴、原则,而是看最后的事实和效果,主张“以行动求生存、以效果定优劣、以进取求发展”,其特点就是“切实可行、个人主义、机会主义、天然形成而不露人工痕迹、对未来报乐观态度,所有这一切都奇妙地同一般美国人的气质一拍即合??”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人不断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于新时代需要的一种反映”,一方面,“美国几百年从无到有的开拓进取的历史,美国人讲究实际的作风以及反传统、反权威的精神是实用主义得以产生发展的土壤”;另一方面,实用主义与美国人原有的基督教信仰相一致,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由此构成了美国人精神世界及其礼仪文化的基础。

清教信仰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结合,成为美国人道德生活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准则,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构成美国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进入20世纪,时间、节奏、效率、速度、实用等资本主义因素继续主导着美国礼仪文化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社会交往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竞争连接在一起,造成一种使任何人不敢偷懒、懈怠的社会氛围,催促人们开拓进取。

人们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品德和能力是智慧与社交能力,良好
的品行及善于推销自己,是获得他人的好感与尊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注重礼仪、自觉实践礼仪的社交行为,是人的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适应时代变化、善于与他人交往是新的成功标志。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社交范围的扩大与交往活动的频繁,尽管传统的礼仪、习俗等行为观念的差异仍然存在,但美国社交礼仪越来越朝着现代化、世俗化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调节公民社会人与人平等交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工具。

[!--empirenews.page--]二美国社交礼仪建立于美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成果之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美国的价值观。

平等是美国社交礼仪的基础,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

美国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风范,社会交往中广泛盛行着友好亲切的握手礼、拥抱礼,讲究“女士优先”和“绅士风度”、规避隐私等,这些都体现了美国人平
等交往的文化色彩。

美国人所追求的平等原则,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

基督教将“人生来平等”的理念灌输给他的每一个信徒,使其深入人心。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方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具有这样的思想认识。

美国被公认为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人们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每个人都有参政和议政的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四,机会平等,社会地位与收入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这样就能使每一个人都有同样平等的机会去
实现各自不平等的潜能”。

正是在这些平等精神的指导下,个人的奋斗和成功受到普遍的认可和赞扬,因此造就了美国人的独立和自主。

平等原则在美国适用的范围很广,体现为父子平等、夫妻平等、长幼平等、上下级之间的平等。

在相互交往中,美国人愿意尊称对方为教授、将军,但决不称呼官衔、职衔,以免因地位、财富不同而破坏交往中的平等原则,这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人才的尊重和对能为国家的安宁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推崇。

美国人认为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他们追求人格独立、和平友善、和谐与共的价值观念。

美国人视“宽容”为现代生活的基石。

房龙曾指出:宽容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他引用《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说:“宽容,指的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宽容产生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意味着对文化的差异性的理解。

文化的差异性是一个事实,它是由文化特质的复杂交织导致的结果。

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是根据文化内部发展起来的“无意识选择原则”进行选择、经过了或多或少整合了的行为的成就,是一种具有丰富内容、重要价值与制度功能的整体的文化。

当今世界之所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多元性特征,就在于不同的文化所作的选择不同。

“现代生活已将许多文明置于紧密联系之中;??文明更需要真正具有文化意识的人,能够客观地、毫不畏惧地、公正地理解其他民族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行为方式的人”。

“人类的明智正表现在对这些现象的差异采取一种极为宽容的态度”。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