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床的雅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对床的雅称
床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它不仅仅是用来休息和睡眠的地方,还可以是
读书、品茶、谈天、休闲的场所。
在中国古代,床因其重要性而有着许多雅称,其中流传
至今的有“榻”、“藉”、“铺”、“床”等。
“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床的名称,它的初期用途较为简单,只是指一种简单的打地
铺而已。
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豪华的床类家具,成为贵族和富
人家中独有的物品。
在唐代文学中,榻这一词汇被广泛使用,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所云:“白发陋室,空悲切。
青云低夕,愁杀长卿。
以孝治国,何必常盈庙!恢文复礼,千
载青春!神器不玩,鬼工不作,黄金泉下,壮志凋敝。
董卓之乱,李陵之死,都出于诸葛
之门。
……当饮一杯藉以奠休明。
”
“藉”本来是指在草地或沙滩上铺上席子或草垫过夜休息,比榻低些,但在宋代后逐
渐成为比榻更高档、更豪华的床位。
唐代杜牧的《听筝》诗中写道:“画堂金凤扶,香案
翠龙藉。
” 可见藉在唐代已是高档的床榻之一,宋代则更为普遍。
“铺”字原指低矮的床铺,如床下铺和上下铺。
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更为具体的床类家具,它的特点是结构比较低矮,铺上有棉絮垫,外面有蚊帐。
在明清时期,铺的种类越来
越多,从风格上看分为宫廷铺、士人铺、民间铺等,其文化内涵自然也有了不同的呈现。
“床”这个词在古代早期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床的泛称,而是指铺垫,用作褥子铺上的
家具。
到了唐代以后,床逐渐演变为更具象化的床位家具,后来又出现了用大理石或黄龙
石雕成的寝床,成为贵族和富人的例行家具。
床类家具在明清时代又有了更多的精美造型,如明式夹板床、四方床、罗汉床、宫床、叶子床等等。
除了以上几个词外,古代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床的雅称。
例如的“褥”,它是指床边
的褥子或睡垫,是床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唐代仍用褥称呼整个床,如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在
现在看来有些不伦不类。
还有一个词叫“殳”,是指一种古代的床铺用具,用以支撑床帐
和灯,多用于宫廷和贵族府邸之中。
总之,古代人对床的雅称非常丰富多彩,这反映了他们对床位家具的重视和对生活品
质的追求。
每个词汇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背景,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
床位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