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分析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分析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分析摘要:危险废物的鉴别检测工作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当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对危险废物开展鉴别检测工作,可以让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变,各个行业发展迅速,这也导致危险废物种类逐渐增多,鉴别检测工作愈发重要,但在实际的检测工作当中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的都受到严重影响,对检测人员也带来严峻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危险废物的鉴别检测现状以及检测过程遇到问题展开分析,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解决和优化,推动我国危险废物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检测;现状问题;优化引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各类危险废物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重点内容,但由于危险废物种类较多,鉴别检测工作流程复杂,造成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对鉴别检测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并且因为危险废物鉴别检测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当中,对危险废物鉴别检测工作效率和水平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改进检测体系,明确鉴别检测的标准,并积极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让鉴别检测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一、现今危险废物鉴别检测工作情况(一)危险废物的定义危险废物的判断主要根据易爆性、毒性、腐蚀性等特征,以及是否会对人类的安全与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等几个方面。

此外,各个国家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和检测工作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作为出发点,构建相应的体系,从而使危险废物检测更符合需求。

我国也于2021年1月发布最新的《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废物的范畴和标准进行充分的完善[1]。

1.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流程危险废物鉴别主要是对固体废弃物开展相应处理工作之前判断其是否属于在鉴别的范围内。

当前我国固体废弃物鉴别需要四个步骤,主要有固废属性判断、名录法判断、危险特性鉴别、专家认定,在鉴别时需要按照顺序依次展开。

在对固体废弃物的属性判断时需要严格地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2]。

废渣鉴定-危废鉴别

废渣鉴定-危废鉴别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目前介绍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直接关系到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使用效能、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保障司法执行力等诸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是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完整的危险废物鉴别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亟待健全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2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基本情况2.1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的初步建立我国于1996年和1998年分别颁布实施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并分布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初步建立了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采取《名录》(列表定义法)、危险特性鉴别标准(危险特性鉴别法)以及专家判定相结合的原则[1]。

根据此鉴别方法,列入《名录》的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不在《危险废物名录》内的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前两种都无法判定的由国家级别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其是否是危险废物。

2.2部分省份已开展危险废物鉴别的探索性工作根据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实际需要,江苏、重庆、浙江、甘肃、上海等省份已试行开展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

大多数地区采取以省级固体废物管理部门为依托,负责受理危险废物鉴别申请,组织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并出具固体废物危险特性的鉴别意见。

以下是相关省对危险废物鉴别的管理条例:(1)、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2)、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管理办公的通知;(3)、关于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程序的通知浙环发〔2013〕3号;(4)、福建省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办法(试行);(5)、关于进一步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冀环办[2014]263号;(6)、关于开展全区危险废物危险属性鉴别机构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宁环办函[2015]30号);(7)、关于印发《青海省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8)、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9)、重庆市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试行);(10)、江西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工作程序(试行)3国外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的经验(1)美国:美国采取“名录”与“特性鉴别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进行认定。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美国危险废物名录制定的准则美国E P A在将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中时考虑四条准则:第一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缺乏法规管理的情况下,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第二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急性毒性化学品物质,即使含量很低,这类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是致命的;第三条准则是废物通常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危害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第四条准则是在国会制定的相关法律中,这些废物会被定义为危险废物。

凡是符合上述四条中任何一条的废物都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

由此产生的危险废物名录包含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危险废物都有一个E PA危险废物编号。

四种危险废物类型中的每一类都带有E P A指定的前缀字母,作为识别之用。

四种类型的危险废物如下:(1)来自非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名录(即来自确定的一般工业和生产过程的废物,共列入39个危险废物编号,由字母F表示);(2)来自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即来自指定工业的废物,共列入178个编号,由字母K表示);(3)被遗弃的商业化学品、不合规格的物质、容器沉积物和溢油沉积物(剧毒的由P表示,一般毒性的由U表示,共列入6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

名录中共包括了大约8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904种危险废物。

为了较好地在名录中反映出危险废物的特性,E P A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危险废物的特性,如有毒废物(T)、急性毒性危险废物(H)、易燃性危险废物(I)、腐蚀性危险废物(C)、反应性危险废物(R)。

名录中危险废物的代码影响到法规对他们的管理,如H类比其他类型的危险废物管理更加严格。

2美国危险废物的特性鉴别按照美国E PA颁布的鉴别标准,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主要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和毒性四种类型。

这主要是考虑到危险废物产生者在判别时易于操作,并具有可行性。

美国危险特性鉴别标准制定的原则为:(1)表现出以下危害特性: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或严重的不可恢复疾病的增加;当对其进行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及其他管理措施时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2)以上特性能够有合适和标准的测试分析方法,由产生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研究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研究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研究
林锋;张瑜;沈莉萍;张艳
【期刊名称】《污染防治技术》
【年(卷),期】2016(029)002
【摘要】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是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而危险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关键.通过研究中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并结合中国部分省市危险废物鉴别开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鉴别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林锋;张瑜;沈莉萍;张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7
【相关文献】
1.我国危险废物环境标准体系研究 [J], 徐成;周扬胜
2.危险废物名录鉴别体系研究 [J], 黄启飞;段华波;王琪;张丽颖
3.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 [J], 王琪;黄启飞;段华波;刘锋;周扬胜;徐成;
李丽;朱雪梅;周炳炎
4.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 [J], 黄启飞;段华波;张丽颖;王琪
5.我国各省市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研究 [J], 张瑜;沈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危险废物名录鉴别体系研究

危险废物名录鉴别体系研究
【 摘要】本文介绍美国、欧盟和 日 本等国家和地区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名录鉴别体系,分析 了
各 自的优缺点。 同时结合我 国名录鉴别实际操 作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指 出了我 国危 险废 物名 录鉴 别存
在的不足 .并提 出了名录框架修 订原则。
【 关键词】危险废物;名录;危险特性;鉴别
腐蚀 性 、感 染 性 等 危 险 特 性 ,并 以其 特 有 性 质 对 环 境 产 生 污 染 ,对 人 类 健 康 和 环 境 造 成 重 大 危 险 或 有 害 影
响… 1。HW 产 生 量呈 逐 年递 增 趋 势 ,HW 的 管 理 与 污 染 控 制 已经 摆 上 了各 级 政 府 的 议 事 日程 ,成 了 当务 之 急 。 而 HW 鉴 别 是 HW 管 理 的技 术 基 础 和 关 键 环 节 ,建 立 科 学 完 善 的 法律 法 规 体 系 十 分 必 要 【3。 我 国 已经 陆续 2】 .
传 染 性 、腐蚀 等 ,但 除 规 定 闪 点 外 没 有制 定 鉴 别 指 标 。
1 2 美 国 .
1 2 1 Ha . . , 别 程 序 V鉴 美 国环 保 署 ( P E A)于 1 7 9 6年 颁 布 了 《 源 回 收 资 与 保 护 法 》 ( RA) RC ,在 R RA u t lP r C S bie at t C建 立 了一 套 完 善 的 HW 鉴 别 体 系 【 。根 据 RC 6 】 RA,为 了有 效 管 理 HW ,EP A制 定 了 一 套 完 整 的 Ha 鉴 别 指 导 程 序 ,即 , V
维普资讯
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
20 0 6年 第 2期 E NVI NME RO NT J I ) 王 △旦 堕 工 N . .2 0 o2 06

中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体系

中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体系

整理课件
13
处理后判定规则
6.1 具有毒性(包括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及其他毒性) 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处 理后仍属于危险废物,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另有规 定的除外
6.2 仅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或反应性的危险废物处理 后,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整理课件
14
腐蚀性(Corrosivity)
3.1 按照GB/T 15555.12-1995制备的浸出液,pH 值 ≥12.5,或者≤2.0 ➢ 实验方法:玻璃电极-GB/T 15555.12
继承 原标准
3.2 在55℃条件下,对GB/T 699中规定的20号钢材 的腐蚀速率≥6.35mm/a ➢ 实验方法:腐蚀速率测定按照JB/T 7901进行 考虑对包装容器的腐蚀造成泄漏
HW23 含锌废物
HW12 染料、涂料废物
HW24 含砷废物
整理课件
4
危险废物名录-2 HW LIST
编号
废物类别
编号
废物类别
HW25 含硒废物
HW37 有机磷化合物废物
HW26 含镉废物
HW38 有机氰化物废物
HW27 含锑废物
HW39 含酚废物
HW28 含碲废物
HW40 含醚废物
HW29 含汞废物
废物代码
危险废物
石油开采
071-001-08 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109-001-36 石棉矿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石棉渣
石油炼制
251-007-08 石油炼制过程中的隔油池污泥
999-003-99
产品类/社会源
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显影液、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等 感光材料废物

危险废物的检测体系及检测方法探讨

危险废物的检测体系及检测方法探讨
我国的废物检测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标准,由《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固体废物检测方法标准等构成了一个初步的危险废物监测体系,以急性毒性、浸出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毒性和反应性为鉴定标准,为我国针对危险废物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参考。
(三)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腐蚀性的测定主要是通过pH值,使用pH值查看所检测样品是否能通过接触对生物细胞组织造成损伤或者质变。pH值的测定需要用到pH计或酸度计以及标准溶液,结合温度补偿进行。针对含水量较高的流态形状类废物,如稀泥、浆状类,可以通过电极直接插入pH值进行计量;对于块状物料,如粉、粒类,可以采取样品称量,以50g为标准,使用塑料瓶,结合蒸馏水,按照一定标准的配比比例进行加盖密封,在室内温度下置于振荡机中,持续震荡30分钟,再静置30分钟,然后对上层清液请进pH值测量。对于腐蚀性的检测,应尽量选择3种同种类别的平行样品进行,3者之间pH值的差值一般不得高于0.15,位于中间的检测值则为该项样品的腐蚀性标准值。
三、危险废物的具体检测方法
前文中提到,针对危险废物的鉴定有六大标准,下面进行具体检测方法介绍。
(一)急性毒性
针对急性毒性的检测,可以通过给实验动物投食有毒物质方法进行,选择一些体征较为健康的小白鼠,采用注射器的方式进行有毒物质投食,其投食含量应控制在半致死量左右,也就是说投食毒性小于规定值的毒性;在对小白鼠进行有毒物质投食后,可以以48h为实验时间标准,记录该时间内各小白鼠的情况观察和死亡情况,最后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被投食的小白鼠超过半数死亡,则可以判断所检测的废物样品带有急性毒性。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新化学物质废物鉴定-危险废物鉴别

新化学物质废物鉴定-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如何完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如何完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如何完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摘要:危险废物管理属于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着重点,危险废物的鉴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根据和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进程逐渐加快,危险废物的产量也在与日俱增,危险废物也是种类繁多,废物鉴别的难度鉴别程度也就越来越大。

我国对危险废物鉴别的名录、标准和方法也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后,鉴别体系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现行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较比以往的传统体系更加的完善,但是从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际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危险物品鉴别体系还是存在着不足,只有不停的去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才能够确保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的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影响,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也在增长。

危险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以及发射性的危害特性,并且其具有污染环境的特性。

危险废物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存在的时间较长。

一旦鉴别不正确就可能导致爆炸或者是致人中毒等事故,同时还会因为危险废物的燃烧、升华、风化等过程对大气造成污染。

还可以通过雨雪的渗透污染土壤、地下存蓄水,这样的污染经由地表水流冲刷进入江河湖海,从而造成了江河湖海的污染,扩大了污染的面积,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隐患和后果。

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开展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危险废物的鉴别与检查工作,危险废物鉴别主要是对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确认和分类,危险废物的鉴别主要是测定危险废物在储存、处置等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预判。

一、我国在危险废物鉴别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危险废物鉴别体系、鉴别流程以及鉴别的标准等在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实施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的。

首先对于《危险废物名录》存在的不足做出分析: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内容漏洞较多,难以维持和指导目前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工作。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对危险废物鉴别的程序上的规定是:“凡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不需要进行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感染性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要及时的进行危险特性的鉴别”。

阐述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阐述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阐述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首要任务,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每年均会对我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省厅也会对各设区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考核结果需纳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因此,“十二五”期间省厅将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的管理力度,加强危险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的首要前提是正确的判定危险废物,我国虽然制定了一整套的危险废物鉴别名录、标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从实际工作看,我国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存在颇多不足,无法满足日常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需要,在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危险废物判定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一、危险废物鉴别的方法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通则》,危险废物的鉴别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名录法,目前根据200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查阅待判定的固体废物是否列入在名录中,如果名录中已经列入则可判定其为危险废物,但未列入名录尚不能排除待判定的固体废物不是危险废物。

第二种是标准鉴别法,对未列入名录的待判定固体废物根据鉴别标准进行分析测试,结果高于鉴别标准则可以判定是危险废物,低于标准的不一定是危险废物。

第三种是专家判定法,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其是否是危险废物,目前尚无先例。

二、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的构成和具体内容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由危险废物名录鉴别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法和专家判定法构成。

1.危险废物名录鉴别法根据200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即为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确有充分证据证明所产生的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的除外)。

浅谈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

浅谈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
别标准》 中则指具有危害特性的固体废 物属危险废 物. 危险废物的定义的不统一势必 给危 险废物 的管
理 工作 带来 困难.
固体废物 ,0 多个小类. 60 按照 名录说 明, 如果名录 列出的所有废物都按标准鉴别 , 但很 多类别危 险废
物没有配套鉴别标准 , 如医疗废 物, 废矿物油 , 含金
属羰 基化合 物废物 .
() 2现行鉴别标准尚不全 面, 没有非水溶性废物
维普资讯
第2 期
徐波 : 浅谈危 险废物 的鉴别与监测
4 1
腐蚀 性 、 急性毒 性 废物 初 筛 和 有 机 物浸 出毒 性 鉴别
标 准.
3 对 策 和措 施
() 3 危险特性项 目不全 , 缺乏易燃性 、 反应性等 危 险特性 的有 关 内容[. 4 ] () 4 目前 ,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关于 固体废物鉴 别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 ,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 如《
我 国现行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主要 由以下部分 构成 : 鉴别标准 、 测定 ( 试验) 方法 、 浸出( 采样制样)
万t
表 1 全国工业 固体废物产 生及处理情 况
注 : 综合利用量” 处置 量” 在“ 和“ 中含有综合利用 和处置往年量[ . 3 ]
方法 , 详见 表 2 .
收 稿 日期 :0 70 -2 20 -12 .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 国家危 险废物 与《 名录》 的定 义 不统 一 ,固废 法规 定 列 入 名 录 的 固体
2 2 危险废物鉴别的技术体 系尚不够完善 . () 1现行《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共涉及 4 个大类 7
废物即属危险废物 , 而名录中则规定列入名 录并且
高于鉴别标准的固体废物属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鉴 《

浅谈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

浅谈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
t c n l g c l y t m fi e t c t n t x s n a a d u a ts a d p a t a o d t n o n trn fh z r o s wa t s e h o o i a se o n i a i o e it g h z r o s w se n r c i lc n i o fmo i i g o a a d u se . s d i f o i c i o
K e r s: aad u a ts d ni ct n;mo i rn ywo d h r o sw se ;ie t ai z i f o nti g o
随着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险废物 的产生量 危
物在贮存、 处理处置等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量及其
逐年增长。危险废物具有毒害性 、 易燃性 、 腐蚀性 、 对 环境 的影 响 。 反应性 、 传染性及放射性等一种或几种以上 的危害 1 危险废物鉴别与监测工作现状 特性 , 以其 特有 的 性 质对 环 境 产 生污 染 。危 险废 并 物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 , 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sa d r n e tme h d a l a o l t n c n r lsa d r n n t rn t o o a a d u s t s tn ad a d ts t o swel s p l i o to t n a d a d mo o g me h d fr h z r o s wa e .No u h ra ay e uo i i w a t o ls s n
t y,c ro ie e s e c ii o r sv n s ,r a t t v y,if ci i n a ia t i ne t t a d r d o c i t v y v y,a d i vt n r u a g r t u n h at n c l g c l e v r n n n i e o mo s d n e o h ma e l a d e o o i a n i — e h o

浅析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浅析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

浅析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摘要:危险废物鉴别结果危险废物管理、部分环境案件司法审理的重要评判依据。

随着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的颁布实施,在危险废物鉴别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整个鉴别体系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足。

简要介绍我国危险废物鉴别现状,国外的情况,指出不足及存在缺陷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体系;程序;建议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直接关系到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使用效能、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保障司法执行力等诸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是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如何健全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基本情况(一)发展过程早在1998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原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名录》,这部《名录》基本参照《巴塞尔公约》进行编制,采用列举法列出危险废物。

不过,由于对废物来源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2003年起再度启动修订程序。

2008年,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颁布2008年版《名录》,在1998年版的基础上,列入400种废物来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部分危险废物定义不准确、范围过大,新生产工艺或原料、新的固体废物或出现危险特性的变化等。

2013年12月,环保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名录》修订,并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

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将前述研究课题中通过风险评价明确了对环境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固体废物补充进《名录》,并删除了一部分重复、不存在等不合理的固体废物种类。

二是将部分大类做了调整,如将原有的“HW06有机溶剂废物”、“HW41废卤化有机溶剂”和“HW42废有机溶剂”三大类调整合并成现有的“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原有的“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HW44含多氯苯并二恶英类废物”,由于分类不合理而且废物针对性不强,将其删除;增加了“HW50废催化剂”一大类。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林锋;姚琪;张艳;马丽【摘要】危险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关键,但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仍存在不足,亟需加强对危险废物鉴别技术的研究.结合国外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及我国部分省市危险废物鉴别开展情况对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流程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问题;建议【作者】林锋;姚琪;张艳;马丽【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危险废物管理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而危险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基础和关键环节[1,2],是有效管理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前提。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试行开展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但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水平,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鉴别流程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1.1 国外危险废物鉴别体系(1)美国是目前有关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美国将危险废物危险特性定义为毒性、急性危害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和浸出毒性[3],其中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浸出毒性制定了相关的鉴别指标。

美国环保署(EAP)规定:危险废物鉴别分为危险废物名录鉴别和危险废物特性鉴别[4]。

鉴别程序如下:首先判定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管理的范畴;其次查看是否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一旦列入名录则直接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若名录中未涵盖,则按照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如果名录和鉴别标准都难以鉴别的,则由EAP官方认定。

危险废物特性比较研究

危险废物特性比较研究

危险废物特性比较研究黄启飞1,段华波1,王 琪1,张丽颖2,董 路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北京100012;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摘 要:介绍了中国、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危险废物危险特性的定义及其鉴别指标体系,通过对三者的优缺点比较,分析了我国定义危险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特性制定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名录;毒性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556(2005)022*******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 azardousCharacteristics of H azardous W astesHUAN G Qi2fei1,DUAN Hua2bo1,WAN G Qi1,ZHAN G Li2ying2,DON G L u1(1.Chi nese Research A ca dem y of Envi ronment al S ciences,B ei j i ng100012,Chi na;2.B ei j i ng U ni versit y of Chemical Technolog y,B ei j i ng100029,Chi na)Abstract:This paper int roduced t he hazardous waste characteristics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guideline system of China,U.S.A and European U nion,etc.From t he comparison of t 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2 tages 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it analyzed t he existing p ro blems 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definition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it s establishment.K ey w ords:hazardous waste;hazardous waste list;toxicity0 引 言在我国,危险废物(HW)被认为是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废物[1]。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摘要:危险废物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及放射性等一种或几种以上的危害特性, 并以其特有的性质对环境产生污染, 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本文对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现状;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长。

危险废物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 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一旦其危害性爆发, 不仅会使人畜中毒, 会引发燃烧和爆炸事故, 还会因无控焚烧、风扬、升华、风化而污染大气。

还可以通过雨雪渗透污染土壤、地下水, 由地表径流冲刷污染江河湖海, 从而造成长久的、难以恢复的隐患及后果。

因此, 作为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在我国近几年的危废日常管理和应急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危险废物鉴别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或导则,对待鉴别物品、物质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分析论证或对其危险特性进行分析测试并形成客观测试结果的过程。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待鉴别物品、物质进行固体废物属性认定的重要依据。

国家现行的一系列关于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标准规范确保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1、工作流程当前我国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流程主要是依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7 年颁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中的规定,依次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 试行) 》判断待鉴别的物品、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第二,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依据GB 5085.1 ~ GB 5085.6 系列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第四,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环境保护部组织专家认定。

危废鉴别技术管理制度

危废鉴别技术管理制度

危废鉴别技术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危废,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废的鉴别技术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危废鉴别技术的重要性、鉴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二、危废鉴别技术的重要性1. 保护环境危废鉴别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保护环境方面。

危险废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通过鉴别技术对危废进行分类和鉴别,有助于合理处理和处置危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保护人类健康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也存在严重的威胁。

如果危废鉴别不当,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受到毒素的污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致癌。

因此,通过鉴别技术对危废进行分类和鉴别,能够有效降低人类健康受到的影响。

3. 维护社会稳定危废鉴别技术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规范危废管理,减少环境和健康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科学的鉴别技术,有助于提高危废处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避免因危废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舆论压力。

三、危废鉴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危废鉴别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危废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确定其组成和性质,以达到分类和鉴别的目的。

在鉴别过程中,需要了解危废的来源、组成、危险特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2. 方法目前,危废鉴别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分析:通过观察危废的形态、颜色、密度等物理性质,初步判断其性质以及可能的处理方式。

(2)化学分析:通过化学试剂对危废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化学性质和危险特性。

(3)生物学分析:通过对危废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王 琪,黄启飞,段华波,刘 锋,周扬胜,徐 成,李 丽,朱雪梅,周炳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摘要:详细深入地调查分析了国外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及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的技术路线及危险废物鉴别的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的方法学.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以及相应的规范和方法标准.这些技术文件形成了我国独特、完整的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为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中图分类号:X 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6)05-0165-15Study on Technical System of China for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 ste sW ANG Qi ,H UANG Qi 2fei ,DUAN Hua 2bo ,LI U Feng ,ZH OU Y ang 2sheng ,X U Cheng ,LI Li ,ZH U Xue 2mei ,ZH OU Bing 2yan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pplicability of technical syst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 specialty of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ed.On the basis of using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 and less ons for reference ,our technical cour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jectives of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s were brought forward ,and the methodology of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s founded.Bran 2new National Hazardous Wastes Catalogue ,Identification S tandards for Hazardous Wastes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and methods standards were w orked out based on well research.These technical documents formed our particular and integrated technical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provided force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all 2rou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ly s ound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K ey w ords :hazardous wastes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ystem收稿日期:2006-08-24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3BA614A 211)作者简介:王琪(1957-),男,山东惠民人,研究员.1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1.1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较大的一类.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而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美国《资源保护与再生法》定义:危险废物是指这些固体废物或固体废物化合物,由于其数量、浓度和物理、化学、传染特性可以导致或明显影响死亡率的增加和严重不可挽回或不可逆疾病的增加;或在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方式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确实存在或潜在危害.日本《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定义:特别管理废弃物(即危险废物)为废弃物当中具有爆炸性、毒性、感染性以及其他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特性并经过政令确定的物质.因此,危险废物可以通过2个方式认定:①确认可以导致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固体废物;②第19卷 第5期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 ol.19,N o.5,2006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另外,危险废物的危害除了在直接接触过程中产生,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危害可能产生在对危险废物的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过程中,这些将会是危险废物的主要污染途径.1.2 管理现状我国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始于1995年《固体法》的颁布实施.由于缺乏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基础研究,加之对危险废物污染特征和控制技术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危险废物污染现状和管理目标不明,造成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长期未能得到提高.1.2.1 危险废物管理的底数不清鉴于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世界各国均把危险废物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我国《固体法》专门制定了针对危险废物的特殊管理要求,提出了专门的制度规定.如对于危险废物,我国提出了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代为处置制度、后期费用预提留制度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实施这些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对危险废物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我国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得较晚,对危险废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深入和全面.根据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数据[1],我国共有危险废物产生源21718个,共产生危险废物26118×106t,占当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14%.这些危险废物中的4514%得到回收与综合利用,918%得到安全处置,还有2819%处于贮存状态,1519%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之中.在48类危险废物中,产生量最大的分别是碱溶液或固态碱(占危险废物产生量的17120%),废酸或固态酸(占13125%),无机氟化物废物(占12133%),含铜废物(占8111%)和无机氰化物废物(占6190%),这5种废物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57179%.图1为这次调查所显示的各地区危险废物产生量;图2为产生危险废物最多的10个行业,这10个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90%.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2],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数量为734×104个,而申报登记调查所得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仅为212×104个.虽然由此可以看出这次调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通过这次调查,基本可以描述全国危险废物的基本状况.但是根据2005年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数据[3], 图1 各地区危险废物产生量(1995年申报登记调查结果)Fig.1 T he hazard ous wastes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provinces(T he data of research of declaration and registration in1995)661环 境 科 学 研 究第19卷图2 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行业(1995年申报登记调查结果)Fig.2 The main industries of hazardous wastes generation (The data of research of declaration and registration in 1995)我国2004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仅为9163×106t.1995—2004年10年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已经增长了2倍,但危险废物产生量却减少了63122%,并且呈历年减少趋势(见图3).图3 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变化F ig.3 T he change of hazard ous wastes generation country w ide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危险废物产生现状是不清楚的;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不能说清楚我国危险废物的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程度、范围和途径.在这种条件下对危险废物难以做到有效的无害化管理,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和决策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有效实施.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实施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要求,至2006年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要达到基本实现安全处置的目标,但是经过3年的建设,这一目标很难实现.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污染状况不清楚,难以确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工艺路线,以及规划制定不合理.11212 危险废物管理缺乏基本的技术支持造成我国危险废物产生和污染状况不清楚,进而导致我国危险废物管理薄弱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隐蔽性和延滞性,因而造成各级管理部门对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②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国家缺乏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③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环境调查和环境统计体系;④缺乏对危险废物污染特征和污染机理的基础研究,危险废物管理不能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危险废物的基础研究包括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的研究.我国在1996和1998年分别颁布实施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初761第5期王 琪等: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步建立了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我国危险废物污染特征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理论的研究,这些标准和名录存在致命的缺陷,有些在实践中难以实施并且经常出现疑义,为各级危险废物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开展危险废物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科学的危险废物管理技术体系,已成为当前危险废物管理的当务之急.2 国内外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比较211 美国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美国《资源保护与再生法(RCRA)》对危险废物的定义为“由于数量、浓度或物理的、化学的或传染特性,可能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数上升和严重的、不可治愈疾病,或由于不适当的贮存、运输、处理及处置等管理方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危险的固体废物或其混合物”.根据RCRA,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义了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分类,即易燃性(I)、腐蚀性(C)、反应性(R)和毒性特性(TC),定义危险特性为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提供依据,也用于鉴别未列入名录之内、但可能是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USEPA制定了危险废物名录筛选标准,规定固体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通过危险废物特性鉴别表现为某种或多种特性的固体废物.②在缺乏对人类TC的研究数据时研究对人类的低剂量致死:口服毒性(白鼠)剂量(LD50)不超过50mgΠkg,吸入毒性(白鼠)剂量(LC50)不超过2mgΠkg,皮肤毒性(兔子)剂量(LD50)不超过200 mgΠkg,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或严重导致增加死亡率或不可弥补的疾病等方式鉴别的危险废物为急性危险废物.③含有USEPA所列出的任何危险组分(CFR 40Part261Ⅷ,共计480种急性危害和有毒物质),列出这些有害物质的主要原因包括已确定这些物质的物理化学、毒性数据,表明对人类有毒,如剧毒、有毒,即吸入或经皮肤摄入等低剂量致死,或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一旦释放到环境中,会长期积累在底泥或生物群中,可降解性差;废物的不恰当处置中释放频率较高,并且易超出环境基准,如超出二级水污染控制水平,对人类或生态环境有害.④管理机构有理由相信一些废物典型和频繁地表现出危害性.⑤不符合管理机构通过特殊规定列出标准建立的废物排除限制.依据以上标准,USEPA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及来源列出了《危险废物名录》,该《名录》分为四大类.USEPA将列入F,K,P及U名录的每一项废物都指定了危险特性代号,危险特性代号可表明所列废物的基本特征.该《名录》中的大部分危险废物都表现为毒性特性(TC),确定某种废物是否有毒,首先需判定其是否含有某种典型的危险化学组分(在Part261附Ⅷ480种),此外,USEPA还通过评估其他11种因素来决定这种废物源在不适当处置的情况下是否会有潜在危害,包括风险评估、废物污染途径及环境效应等.急性危险废物(H)来源是名录的第二大类来源,USEPA指定的某种急性危险废物也依据是否含有附Ⅷ中的危险组分(其通过研究表明在摄入低剂量时会对人类或动物致命),USEPA列入急性危险废物只考虑废物源中所含的典型化学品组成,并未评估其他诸如风险等因素.H类危险废物由于表现出急性危害而需要严格管理.危险特性代码I,C,R及TC通过危险特性鉴别来确定,这4条危险特性代号适用于F及K类危险废物,它们能代表危险废物管理中的4条危险特性.同时USEPA制定了危险特性的鉴别标准. 21111 易燃性易燃性的制订是为了鉴别一些在日常运输、贮存和处置过程中易着火的废物,这种废物一旦点燃极易剧烈燃烧.这种风险考虑包括了在废物管理和运输中对工作人员的防火安全,如燃烧和吸入烟尘等,以及可能产生向空气中释放的有毒颗粒物、烟雾.40CFR261121规定,表现以下特性的固体废物属于具有易燃性的危险废物:①液态废物,含乙醇(体积比)大于24%.②闪点<60℃,按Pensky2Martens Closed Cup T ester的测定,即通过AST M标准D-93-79或D-93-80所规定的方法,或者按Sets Flash Closed Cup T ester测定(AST M标准D-93-78所规定的测定方法).也可以由管理部门在Subpart C 260120,260121程序下由等同的测试方法确定闪点.③非液态物质,在标准温度和大气压下,遇到摩擦、潮湿(吸湿)或者自发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一旦着火,燃烧剧烈且持续.④易燃的压缩气体,是在Subpart C49CFR1731300定义,并在其规定的测定方法下所判定.⑤在Subpart C49CFR1731151所规定的氧化物.21112 腐蚀性腐蚀性表现为下列特征:①如果某种水溶液(或861环 境 科 学 研 究第19卷似水状态的液体)的pH≥1215或者pH≤2,则说明其具有腐蚀性;②如果某种液态物质在55℃下,1年之内能腐蚀掉钢材(S AE1020#)6135mm(01250in),则说明其有腐蚀性.第1条主要是定义过低或过高pH的腐蚀性废物,在定义的pH范围内会损害人体组织或器官,或使其他废物上的毒性污染物发生迁移、与其他废物接触产生剧烈反应、危害水生生物.该特性制定所重点保护的对象是在运输过程中直接接触这类废物的工作人员,防止伤害其皮肤和眼睛.研究表明,当pH 大于1115或小于215时人的眼角膜将难以忍受.pH 的限定也是防止促进重金属的溶解导致污染地下水,与其他废物混合发生反应导致起火、爆炸,产生易燃或有毒气体,产生高压损害设备以及散发有毒成分、烟雾和颗粒物.第2条腐蚀性危险特性是有关废物对钢制容器(或设备)的腐蚀.USEPA定义这种腐蚀特性是因为这类废物可能从被隔离的容器中溢出或接触到外界废物,导致其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从容器或设备中溢出,或直接与环境介质接触而产生危害,如发生剧烈反应或释放有害组分到环境中.21113 反应性反应性的制订是为了鉴别一类极不稳定且易发生剧烈反应性爆炸的废物,为了防止废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对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避免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毒性组分到空气中,以致发生爆炸和剧烈反应的事故.具体来讲,如果某种废物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表现为反应性:①正常条件下不稳定且极易发生剧烈反应,但并不是爆炸反应;②遇水发生剧烈反应;③遇水易发生爆炸;④与水接触后反应生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有毒气体、挥发分或烟雾等;⑤含氰化物或硫化物的废物,当暴露于pH 小于1215或大于210的环境中时会反应生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有毒气体、挥发分或烟雾等;⑥当遇到火化或受热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爆炸;⑦在标准温度和大气压下,易发生爆炸或产生爆炸性反应;⑧其他法规定义的爆炸物、炸药.反应性特性可能部分与易燃性特性定义有所重叠.USEPA强调:反应性宽松的描述性定义可以给废物产生者以明确的指导,决定他们排放的废物是否表现出反应性特性.21114 毒性特性USEPA制定的毒性特性(toxicity characteristic,TC)是为了减轻由于有毒废物毒性组分释放到地下水中,通过慢性暴露途径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USEPA经过长期研究发现[4—6],由于废物土地填埋处置渗滤出的污染物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是废物毒性组分释放到环境中的最主要途径.USEPA之所以将地下水检测作为废物处理单元中的渗出物鉴定重点考察对象,是因为填埋场90%以上的渗出物、地表构筑物98%以上的渗出物都涉及到对地下水的污染.RCRA立法组委会通过危险废物管理案例调查,专门关注了TC对地下水污染产生的影响(315节另有讨论).美国之所以将地下水作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对象,是因为几乎50%的美国人口都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来源:95%以上的农村居民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在全美100座大城市中,有34%的城市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和商用水源.在一些地区,污染物可以很快污染到地下水,即便是有可能,清理(处理)这些污染物也是非常困难的且成本相当高.由于某些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即地下土壤和岩石),使研究人员难以弄清楚地下水的迁移途径,因而也给治理污染带来很大难度;在合理的成本以及时间内无法治理好受污染的地下水,治理地下水污染或许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统计资料表明[7],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有218×108~514×108t的危险废物(含废水类危险废物)进入环境,其中的大多数会以渗滤液的形式渗入地下水成为最终去向.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争议的深井填埋都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地下铁水箱渗漏是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这种铁水箱在埋入地下数年后开始发生腐蚀而渗漏.现在每个州都有地下水污染事件.虽然目前只有l%~2%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但其中的大多数发生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地区.地下水中最常见的4种污染物是氯、硝酸盐、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USEPA最初列出了14种污染物用以表现毒性特性(TC),后来又增加了26种,包括金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杀虫剂.USEPA最终确定这40种TC浸出物质是因为案例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废物管理过程中释放出的污染组分涉及到地下水污染.归纳起来主要包括:a1因为这些物质属于法规所列出的危险废物组分(共480种危险组分),表现为“有毒性、致癌性、致诱变性或致畸形影响”特性,包括①急性口服LD50961第5期王 琪等: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不超过5000mgΠkg;②急性皮肤摄入LD50不超过4300mgΠkg;③作为(毒)气或蒸汽(挥发分)的急性摄入LC50不超过10000mgΠkg;④急性水生动物96h LC50不超过500mgΠL;⑤凭借经验或通过测试表明,由于致癌性、致畸形、致诱变性,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物富集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的持久存在性,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USEPA通过研究还发现,长期接触(饮用)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地下水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b1已有研究表明[8—10],以上规定的物质慢性毒性足以致命,并且可以模拟地下水污染和每种物质的迁移(即可通过TC LP浸出).TC LP是用来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量化危险组分的浸出特性,这种测试方法用来模拟重金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杀虫剂等的渗滤.从原理上,这种程序模拟了危险废物与城市固体废物(MSW)共处置(填埋)条件下向地下水中的渗滤过程.采用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取剂的TC LP被USEPA和各州广泛用来测定废物浸出特性,并以此测定毒性,即1311法.212 日本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依据日本《废弃物清扫法》[11]第二条所给出的定义,废弃物是指“垃圾、粗大垃圾、燃料残渣、污泥、粪便、废油、废酸、废碱、动物尸体及其他废物或是无利用价值的、被丢弃的物品,含固态、液态物质(不包括放射性物质及由于被其污染的污染物)”.由此可看出,日本是采用罗列废物种类的方式进行定义的.根据废弃物形态和特性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依据《废弃物清扫法》第二条的第2款和第4款规定,产业废弃物的定义是“伴随产业活动而产生的废弃物中,燃烧残渣、污泥、废油、废酸、废塑料类以及其他法令、条例规定的废弃物”.产业废弃物有2种类型:①伴随着事业活动产生;②由专门的生产工艺产生.产业废弃物可能由于含有汞、镉等有害成分,通过溶出试验浸出的有害成分超出规定的浓度标准则定义为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即工业危险废物.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定义为“产业废弃物中,有爆炸性、毒性和感染性,对人体和生活环境有危害性的,在相关政令中指定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溶出方法依据《环境厅告示第13号》[12]所制定“产业废弃物中所含重金属等测定方法”.一般废弃物是排除产业废弃物外的废弃物,其中一部分含有有害物质或具备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为特别管理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依据废物定义、分类原则及溶出标准等,日本环境省制定了特别管理废物种类列表,其中特别管理一般废弃物包括家用电器设备中使用PC B的部件、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产生的烟尘和一般感染性废弃物;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包括易燃性废油、废酸(pH 在210以下)、废碱(pH在1215以上)、感染性产业废弃物、特定有害产业废弃物(如废PC B,受PC B污染的废物,特定废水处理污泥、矿渣及处理后矿渣,废石棉,含有汞或汞化合物的粉尘,含有镉或镉化合物的粉尘和燃烧残渣等45类).有害产业废弃物中的溶出有毒害物质如果超出规定的基准才按照危险废物管理,溶出基准依据废物的最终处理处置方式确定.在遵照《巴塞尔公约》定义的危险特性基础上,日本定义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危险特性及其鉴别标准.法律规定的危险特性有“易爆性、毒性和感染性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特性”,并对危险特性做了规定:①易燃烧的废油,包括废油中挥发油类、煤油类、轻油类.②有明显腐蚀性的废酸、废碱,包括废酸(pH≤216);废碱(pH≥12).③感染性废弃物.④特定有害产业废弃物,包括废PC B等(废PC B 及含PC B的废油)与PC B污染物(沾PC B的废纸、塑料、铁屑等).⑤特定有害产业废弃物,包括废石棉或含有石棉、沾有石棉的产业废弃物.⑥特定有害产业废弃物(在④和⑤之外的).与欧盟及美国相比,特性中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危险废物来源,如易燃性废物指定了废油,还包括特定有害产业废弃物.总体来说,日本的危险特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上.日本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是根据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进行分类的,共分为产业废物填埋处置鉴别标准、产业废物海洋投入处置鉴别标准、特别管理产业废物填埋处置鉴别标准三大类,在这些标准中规定了汞和有机磷等33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的浸出浓度判定指标.所有的鉴定方法根据处置方式采用不同的浸出液进行有害物质测定.土地填埋处置的废物检定采用pH为518~613的微酸性水溶液进行浸取,而海洋投入处置则采用纯水进行浸取.另外日本还制定了含油废物、含PC Bs废物的判定基准及入场基准.213 欧盟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欧盟在指令78Π319ΠEEC[13]中对危险废物进行了定义:危险废物又称有毒有害废物,是指含有该指071环 境 科 学 研 究第19卷令附录之内列出的27类危险物质并且所含浓度超过了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最低风险水平的任何废弃物或被污染物质.为了更为准确地确定危险废物,欧盟后来在指令91Π689ΠEEC[13]中又重新进行了定义,即危险废物是满足以下任意一条的废物:①列入危险废物名录,并且这些废物表现出75Π442ΠEEC附Ⅲ中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②所有成员国所定义的表现出75Π442ΠEEC附Ⅲ中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的废物.欧盟环境署(E U-EE A)考虑到在正常处理和使用危险品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主要是通过风险与安全评价,具体提出以下14种危险特性:・H1———“易爆性”,如引燃后会发生爆炸或者震动或摩擦后比二硝基甲苯更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和制剂.・H2———“氧化性”,如当与其他物质接触,尤其是与易燃物质接触后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的物质和制剂.・H3-A———“极易燃物质”,如①闪点在21℃以下的液态物质或制剂(包括极易燃液体物质);②当周围环境无可利用能量条件下与空气接触会变热或者易燃的物质和制剂;③在与火源短暂接触后极易着火并且在移去火源后会继续燃烧或者消损的固态物质和制剂,或者在正常大气压下在空气中易燃的气态物质和制剂;④当与水或潮湿空气接触后会产生一定危险量的极易燃气体的一类物质和制剂.・H3-B———“易燃物质”,如闪点大于21℃而又小于55℃的液态物质和制剂.・H4———“刺激性的物质”,如当通过直接的、长时间或反复的与皮肤或者黏性膜接触会产生炎症的非腐蚀性物质.・H5———“有害物质”,如当吸入或者摄食,或通过皮肤渗透,会对生命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危害的物质或制剂.・H6———“有毒物质”,如当吸入或者摄食,或通过皮肤渗透,会对生命健康产生急性的、严重的或慢性的危害,甚至致死的物质或制剂(包括剧毒物质或制剂).・H7———“致癌物”,如当吸入或者摄食,或通过皮肤渗透,会引发癌症或者增加癌发率的物质或制剂.・H8———“腐蚀性物质”,如接触后会伤害活性(生命体)组织的物质或制剂.・H9———“感染性物质”,如含对人类或者活的生命器官致病性的微生物体或其毒素的物质.・H10———“致畸性的物质”,如当吸入或者摄食,或通过皮肤渗透,会引发非遗传性的天生畸形或者增加发生率的物质或制剂.・H11———“致突变性物质”,如当吸入或者摄食,或通过皮肤渗透,会引发遗传性的基因突变或者增加发生率的物质或制剂.・H12———当与水、空气或者酸接触后会产生有毒或者剧毒气体的物质或制剂.・H13———经处置后通过某种方式会产生另一类物质的物质或制剂,如产生具有上述列出的危险特性的渗滤液.・H14———“生态毒性物质”,如会对环境的某个系统产生直接或延时的危险的物质或制剂.依据91Π689ΠEEC,对于上述危险特性H3~H8, H10(6)和H11,其鉴别浓度标准为:・着火点<55°C;・一种或者多种物质确定剧毒性的含量≥011%;・一种或者多种物质确定一般毒性的含量≥3%;・一种或者多种物质确定一般有害性的含量≥25%;・一种或者多种腐蚀性物质确定致使严重烧伤、灼伤(R35)的含量≥1%;・一种或者多种腐蚀性物质确定致使烧伤、灼伤(R34)的含量≥5%;・一种或者多种刺激性物质确定为对眼睛有严重性危害的风险(R41)的含量≥10%;・一种或者多种刺激性物质确定为对眼睛有刺激的(R36)、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的(R37)、对皮肤有刺激的(R38)的含量≥20%;・某种被划分为致癌性1或2类的物质含量≥011%;・某种被划分为致癌性3类的物质含量≥1%;・某种被确定为繁殖毒性1或2类的会影响生育的(R60),会对胎儿有害(R61)的物质含量≥015%;・某种被确定为繁殖毒性3类的影响生育的可能性风险(R62),对胎儿产生可能性风险(R63)的物质含量≥5%;・某种被确定为引发突变物质1或2类的会造171第5期王 琪等: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