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地质特征及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37卷第3期338~342页云南地质C453-1041/P ISSN1004-1885
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地质特征及对比
罗兴海,姚艳生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4地质队,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含煤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属准噶尔地块南缘和天山褶皱带 的接触部位。

该地区含煤地层为陆源碎屑沉积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 I,煤系中共含五个煤层及煤线,其 中的A&号煤层厚度1m~4m,最厚可达8m;均为亮煤-半亮煤。

通过分析对比,这A&号煤层具有较好的工业 意义,是值得进一步勘查的煤层。

关键词:含煤地层;地质特征;新疆玛纳斯三道马场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 (2018)3-338-5
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含煤区大地构造属天山造山带准噶尔微板块准噶尔中间地块和伊犁微板块伊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沟弧带[1]。

1地质概况
1. 1地层
含煤区出露地层有中石炭统前峡组(C"J)、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 I、三工河组(心)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X:),各地层单元特征见表1。

表1含煤区地层特征简表
Tab 1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Coal-Bearing Area
界系统地层名称代号岩相岩性特征厚度(m)
中生界侏罗系
中统西山窑组J:
河流相、泥炭沼泽相沉积,由灰色深灰色砂
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
815.63-1457. 47下统
三工河组J12
湖相沉积的深灰、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粉
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
不含煤层
200-400
八道湾组J J黄绿色砂岩、泥质砂岩、粉砂泥岩、砾
岩。

下部含可采煤层
1097
石炭系中统前峡组C"q x
海相碎屑岩、火山喷发沉积岩及火山岩
组成
>5000
1.2构造
含煤区位于伊连哈比尔尕山中新生代山间凹陷内,基底为晚古生代褶皱岩系。

工作区内构造线近东西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图1)。

收稿日期%2017-03-05
作者简介:罗兴海(1991~),男,四川乐山市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

第3期 罗兴海等: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地质特征及对比339
图1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含煤区地质略图
Fig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Sandaomachang Coal-Bearing Area in Manas, Xinjiang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3.下侏 湾组;4.中石炭统前霞组;5地质界线;6.角度不整合界线;7.断层;8.A&线
1.2. 1褶皱
(1)特力斯东向斜:向斜轴部走向北西285。

〜300。

,南东110。

〜140。

,向斜长约7km,宽2km〜3km,地 上侏 西山窑组(X:,两翼分别为三河组(X2、湾 (X I。

(2#沙哈 依背斜:背斜轴部走 西290◦〜315◦,南 114◦〜155◦,背斜长度约10km,宽度1km〜2km,地 湾组(X I。

三工河组(X2。

(3) 勒拜向斜:是区 大 。

轴西侧走西330。

〜350。

,中部290。

〜310。

,向斜轴部长大于39km,3km〜6km,向斜 地 西山窑组(X:或三工河组(X2,三河组(X2湾 (X I。

1.2.2断层
作区内断层规模 ,多 盖,工作区主要发育近东西向断层,产于侏罗系地层或盆地边界断裂,性质 逆冲,规模大 等。

(1) 依断层(F d:作区南侧,属山间断陷盆地与中石炭统前峡 的分界断层。

断走西290◦〜330◦,南 110◦〜135◦,长度大于30km,带 20m〜35m。

倾 170◦〜200。

,倾角62。

〜74。

,断上峡组火山岩(含角砾凝灰岩),下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炭质泥岩,性质为逆冲断层;断 带中 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断 痕等。

(2) 勒道吾拜萨依断层(F2):断走西250。

〜285。

,南 85。

〜130。

,长度大于30km,破碎带宽15m〜40m。

断 状352。

〜25。

,45-86。

,性质为逆冲断层。

断层上盘为三工河 西山窑组;下 湾组。

断 地貌上形成线 ,岩石、劈理发育、、褐铁矿化强烈,见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断 痕及少量断泥层。

断夹块中,以砂岩 ,夹 线。

340云 南地质37卷
2煤层特征 2.1
煤层
含煤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
I ,含煤层及煤线共5层,编号% A $-A )(图2)(
"1. 1
煤层对比及其标志层湾组(X I 地 "05. 96m 〜504. 09m ,经过前期探槽施工揭露发现含煤层及煤线5层,其中


"层。

而且

、岩性及
化石易横
,加上
、煤质及夹
矸,尤其是炭质泥岩夹矸的 、颜色、厚度以及所含杂质等均具 意义。

根据以上:因素, 作区 湾组地层中建立了3 ,每 特征叙述如下%
A % A

0>0m 〜0>0m 的黑色
状炭质泥岩,含少量植物碎屑化
石,全区 , A 2 。

A &标志层% A &煤层顶板有一层厚0. 10m 〜0. "0m 的紫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全区较稳定为特征,
A3 。

A ( % A ( 菱铁矿团块,全区较为稳定,定为A (标志层。

2.1.2
特征A &
:地
长度约4km ,厚度1m 〜4m ,围绕盆地周边出露,延伸较为稳定。

煤层结构
杂,夹
0.1m 〜0.6m 的含炭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平 度
2. 78m 。

色半亮煤,月
化成粉末状;块状构造、层状造。

状长石石英砂岩与紫色 状粉砂质泥岩互层,底
状粉砂质泥岩与灰-浅灰色 状长石石英砂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

2.2
质特征含煤区
湾组(X
I 各煤层多呈黑灰色,以玻璃、油脂光泽为主,条带或线理结构。

一般都具
1

第3期 罗兴海等:新疆玛纳斯县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地质特征及对比 341
硬度小、脆性大,裂纹多易碎为小块或粉末状的特点。

煤的断口各色各样,一般为不规则、棱角状和线 理(条纹)断口。

煤的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以半亮-半暗型煤为主。

经取样分析,初步推断工作区A&煤层为低水分、高挥发份、高热值煤(表2)。

表2含煤区八道湾组(J4)煤质分析简表
Tab 2. Coal Quality Analysis of Badaowan Formation(J!!) in Coal-Bearing Area
煤层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硫碳氢氮焦渣特征P a A〇D d a f FCa〇Q g r,a S t C d a f d a f N d a f
i i i i M J/kg i i i i
7 4.815.7532.6856.9526.6050.3878.8478.8 2.022
3成煤环境
新疆的大地构造格局呈“五块夹四条”的格架,即查尔斯克-乔夏哈拉-布尔根、那拉提-红柳河、
康西瓦-鲸鱼湖、阿克赛钦-金沙江4条缝合带,同时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
北、华南、西藏5个板块[2]。

其中,整个煤藏区域就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上。

而哈萨克斯坦-
准噶尔地块主要被中、新生代的沉积岩所覆盖[2]。

在中生代侏罗纪期间伴随着碎屑岩的沉积发生有煤
的形成。

在区域上形成准噶尔南部煤田,其基本是沿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南缘分布。

区地域上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属准噶尔南部煤田,准南煤田内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 I、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X d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X:)。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X I在本区为最主要的含
煤地层,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湖沉积砂(砾)、泥岩地层,沉积厚度100m~200m,与下伏上三叠
统白碱滩组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整合接触[3]。

在侏罗纪时期准南煤田含煤岩系的古
地理类型属大型内陆坳陷盆地[4]。

煤是在气候温暖潮湿,植物大量繁殖,介质化学特性为强还原-弱氧
化微偏碱性的淡水条件中沉积的[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三角
洲沼泽和三角洲体[*]。

而这种沉积环境是十分有利于煤的形成。

八道湾组早期的聚煤作用强烈,煤层
多而厚[7]。

4结论
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区位于准噶尔地块和天山褶皱带结合部,含煤岩系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一套黄
绿色砂岩、泥质砂岩、粉砂泥岩、砾岩。

通过对比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中赋存的5层煤层及煤线,确定其中的可采煤层为A&煤层,其以
半亮-半暗型煤为主,为低水分、高挥发份、高热值煤。

是值得进一步勘查的煤层。

三道马场地区煤层区地域上属准噶尔南部煤田,在侏罗纪时期准南煤田含煤岩系的古地理类型属大
型内陆坳陷盆地[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沼泽和三角
洲体[7]。

参考文献
[1] 成守德,祁世军,陈川,等.巴尔喀什-准噶尔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J].新疆地质.2009. 27 (B)12%14~30.
[2] 董连慧,屈迅,朱志新,张良臣.新疆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J].新疆地质.2010. 28 (4): 352~357.
[3] 周继兵,曾宪军,樊涛.新疆准南煤田阜康一带煤炭资源分布区地质特征[】].新疆地质.2005. 23 (2)% 146~ 150.
[4] Yanhong Pan,Jin gen g Sha,Yaqiong W ang,et al.The brackish一w ater bivalve W aagenoperna
ow an F o rm ation of th e Jun ggar B asin an d its palaeoen viron m en tal an d palaeogeographic significance[】].G eoscience
Frontiers. 2013. 4 (1)% 95-103.
342 云 南地质&7卷[5] Dai S, Jiang Y, Ward C R, et 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oal in the Guanbanwusu Mine,Inner
Mongolia,China: furtlier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Al (Ga and REE) ore deposit in the Jungar Coalfield [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2. 98 ( 1):10~4〇.
[6]彭雪峰,田继军,汪立今,姜科庆.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分析[J].中国地质.2010.
37 (6):1672-1680.
[7]安庆.新疆准南煤田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初探[J].科技信息.2012. 29 (6): 401~402.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CORRELATION
OF COAL BED IN SANDAOMACHANG AREA
OF MANAS,XINJIANG
LUO Xin g-hai,YAO Yan-sheng
(Geological Team, 404,Sichuan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o f Geology &Mineral Resources,Xichang615000) Abstract:Sandaomachang coalfield in Manas,Xinjiang is in Tianshan orogenic zone of NW China,be­longing to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Jungghar massif S margin and Tianshan fold zone. The coal-bearing strata in this area is Lower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J1I)epicontinental clastic rocks. There are 5 coal beds and seams in the coal series. The coal bed A&in them thickness 1m-4m,the most one to 8m,a i bright coal-semi­bright coal. By th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the coal bed A&is in commercial grade,worth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al-Bearing Strata;Geological Feature;Sandaomachang,Namas,Xinjia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