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邓艾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9月17日积累内容
景元四年冬十月,邓艾自阴平(地名)道(取道。
如:道芷阳间行取道芷阳,从小路前行)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定语后置句),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栈道、阁道)。
山高谷深,至(极、最如:至关重要)为艰险,又粮运将匮(匮乏),频(接近)于危殆。
(1. 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
2. 几乎;差不多伤亡~尽。
)艾以毡自裹(宾语前置句如:忌不自信),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沿着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崖,鱼贯而进。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大破蜀,进军到雒luò。
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代指印玺。
)为笺(jiān书信)诣(到)艾请降。
艾至成都,(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定语后置句)面缚舆榇(miàn fù yú chèn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
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
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投降仪式还有:衔璧、牵羊、肉袒)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棺材),受而宥(yòu 宽恕、赦免)之。
检(检查)御(控制、治理)将士,无所虏略(掳掠),绥(suí安抚;使平定同义词还有:靖、安、抚、怀、柔)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代词,他)。
艾深自矜伐,(矜:1、骄傲,自夸。
如:矜功自伐:伐:自夸。
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
不矜不伐:伐:自夸。
形容谦逊。
自矜功伐:伐:功劳。
意思是指居功自傲。
2、同情、怜悯。
如:矜悯愚诚
3、庄重、敬慎。
如:矜持
4、注重、崇尚。
如:不矜名节)
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依赖、依靠)遭(遇到)某(自谦辞),故(所以)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一类人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已殄( tiǎn消灭、绝尽如: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灭矣。
”又曰:“姜维自(本来)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面对、遇到如: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故穷(走投无路)耳。
”有识者笑之。
文王使监军
..卫瓘guàn喻(告诉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艾:“事当须报(皇帝回复),不宜辄(1、总是2、立即、就 3、专擅、独断专行)行。
”艾曰:“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
元(1、头,为首的如:国家元首 2、开始、第一如:元年 3、百姓如:元元黎元另外,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恶既服,至于承制(皇帝旨意)拜(授予官职)假(代理官职),以安初附(刚归附的人),谓(可以说)合权宜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宾语前置句使自己避嫌)以损于国也”钟会、胡烈、师纂zuǎn等皆白(说)艾所作悖逆(bèi违反正道,犯上作乱),变衅( xìn征兆)以结。
诏书槛(1、囚车 2、栏杆)车征(征召)艾。
子忠与艾俱死,余子在洛阳者悉诛,徙(流放)艾妻子及孙于西域。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
..(登基)。
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整理,引申为申辩)艾曰:“艾心怀至忠而荷(背负)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哀悼、悲伤)之。
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轻率地冒犯各式各样的人),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确实、实在)恃(依仗)(省略朝廷)养育之恩,心不自疑(宾语前置句对自己的作为感到疑虑),矫(假托)命承制,权(暂且)安社稷。
虽违常科(法律条文如:作奸犯科),有合古义,原(推究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心定罪,本在可论(说得过去)。
钟会忌(嫉妒)艾威名,构(诬陷,陷害如:构陷)成其事。
忠而受诛,信而见(被)疑,头县(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
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捐:舍弃。
如:细大不捐:形容爱惜物力、人力,无论小的大的都不废弃。
)弃草土,宜收尸丧(安葬),还其田宅。
以平蜀之功,绍(shào接续、继承)封其孙,使阖(合)棺定谥.(死后或褒或贬的封号),死无余恨。
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让九泉之下的冤魂得以赦免,让后代人认为朝廷是讲求信义的,安葬一人使天下百姓都仰慕朝廷的行为,埋葬一个魂灵使天下都会归顺朝廷的仁义,所做的事情少,但是高兴的人很多。
)”帝善(赞许)其言。
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平民奴隶),朕常愍(mǐn 怜悯)之。
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
(节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伍子胥—复仇路上的无辜亡灵
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史记·伍子胥列传》)意思就是:仇恨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国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结下怨毒,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呢!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洗雪大耻辱,使名声流传后世。
可悲啊!
从《史记》来看,太史公对伍子胥是赞扬的,但是一句“悲夫”,又是何等的悲凉!楚国、吴国是悲剧的,伍子胥及其父兄是悲剧的,楚王及其王子是悲剧的,奸臣费无忌、伯嚭是悲剧的,专诸、要离其家是悲剧的,就连伍子胥逃难路上的路人也是悲剧的。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但是那些无辜的亡灵又该向谁申诉呢?
伍奢,楚平王时期楚国大夫、太子太傅,伍子胥的父亲。
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
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打算斩草除根。
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兄弟两个就分工协作,大哥赴死,二弟逃难。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太子建事件说起。
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十五岁,费无极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可以成家。
楚平王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长妹孟嬴为夫人,命费无极到秦国去迎亲。
费无极发现孟嬴貌美,于是就敏锐捕捉到升官发财的机会,那就是撺掇平王横刀夺爱。
当孟嬴到郢都后,费无极劝楚平王自娶。
楚平王好色,不管儿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让一名齐女冒充孟嬴,自娶孟嬴为夫人。
由此,楚平王对费无极就格外宠信。
一年之后,孟嬴生下一个儿子熊珍(楚昭王),丑闻也开始泄露。
楚平王抢了自己的儿媳妇,每次看到太子建总觉得膈应,于是就让太子建戍守边疆去了,一块去的还有伍子胥的父亲伍奢。
费无忌担心太子建继位会清算自己,就可劲的进谗言,利用平王跟太子最膈应的事情做文章。
于是楚平王就囚禁伍奢,逼走太子建。
之后伍奢伍尚被杀,伍子胥开始了逃亡生涯。
人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一切美好的、光明的、善良的、文明的,都是人拥有和创造的,而一切邪恶的、黑暗的、丑陋的、卑鄙的,也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
因为人有欲望,欲望是行为的内涵,行为是欲望的表征。
平王娶媳,无极谗害,太子奔宋,父兄被杀,伍子胥走上了复仇之路。
伍子胥想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
之后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他,但宋国内乱,不得已与太子一起逃往郑国。
在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想要联合推翻郑定公,被定公知晓而被杀,伍子胥只好和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
要想逃到吴国,需要经过昭关,因为要抓捕伍子胥,此时驻守昭关的是楚国右司马薳(wěi)越。
伍子胥见不能过关,就潜入深山,等待时机。
一个老人认出伍子胥,可怜伍子胥遭遇,于是打算助伍子胥一臂之力,这个老人就是扁鹊的弟子东皋公。
伍子胥在东皋公家居住日久,苦于没有脱身之法,一夜愁白头。
东皋公和好友皇甫讷配合将伍子胥和公子胜送出了昭关。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
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着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
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
”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的爵位。
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走了几步又转身对渔翁说“如果有追兵赶到,请勿泄露”。
渔夫仰天长叹说“吾为德于子,子犹见疑心。
倘若追兵别渡,吾何以子明?请以一死绝君疑”,说罢投江而死。
伍子胥叹曰:“我得汝而活,汝为我而死,岂不哀哉”。
伍子胥和芈胜进入吴国,饥困交加,路遇一个浣纱女子,伍子胥问说:“夫人,可借一饭乎?”女子说:“我与母居,三十未嫁,怎敢如此?”女子抬头看见伍子胥高大魁梧,就说:“看你样子,不像常人,怎么能因为一点小的不便,视而不见呢?”于是将饭给了伍子胥,临行之前,伍子胥叮嘱说:“蒙夫人活命之恩,恩在肺腑,我是亡命之人,若遇他人,请勿告诉他人”。
女子凄然说:“我侍奉寡母三十未嫁,却与男子说话,败义堕节,何以为人”,投水而死。
伍子胥过了了溧阳,到达吴趋,见到一个壮士,名叫专诸。
伍子胥就沐浴更衣,拜访专诸。
专诸相迎,问他的来历,伍子胥告诉了专诸受冤始末。
专诸问:“你来是有什么事情吗?”伍子胥说:“我敬重你的孝行,想与你结拜兄弟。
”专诸大喜,与伍子胥结为八拜之交。
之后伍子胥去往吴国都城,投奔吴王僚。
吴公子姬光(吴王阖闾),是吴王诸樊之子,诸樊死后,光应该继位,但是诸樊让按次序继承王位,于是公子光的伯父余祭、夷昧继位,夷昧死后应该诸樊的儿子公子光继位,但是夷昧的儿子僚自立为吴王,于是公子光与吴王僚暗生嫌隙。
公子光想要夺回王位,就结交伍子胥,问他:“为之奈何?”伍子胥推荐了勇士专诸。
于是公子光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是给钱,又是慰问。
专诸就说:“我是村野小人,承蒙公子厚爱,无以为报,若有差遣,惟命是从”。
于是公子光将
刺杀吴王僚的事情告诉了专诸,万事俱备,就差刺客了。
专诸说:“我是孝顺的人,母亲在堂,不敢生死相许”。
公子光说:“我知道你上有老下有小,但是这件事非你不成。
从今以后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一定尽心照料。
”于是专诸学习烤鱼,进献吴王僚,准备刺杀。
专诸告诉他的母亲,专诸之母为了他无后顾之忧,自缢而死。
专诸办完母亲丧事,为吴王僚烹饪烤鱼,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吴王僚死,侍卫将专诸剁成肉泥,公子光杀散吴王僚的护卫,升车入朝,继位吴王,这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
阖闾忌惮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勇武,想要除掉他。
问伍子胥:“为之奈何?”伍子胥推荐了要离,又一个大名鼎鼎的刺客。
吴王召见要离,发现要离形态猥琐,不想用他。
要离就说:“善杀人者,在智不在勇,臣能杀庆忌。
”吴王不信,问他怎么做?要离说:“臣用苦肉计,请王杀臣妻子,断臣手臂,臣可接近庆忌刺杀他”。
伍子胥说:“要离为国忘家,为主忘身,真千古豪杰!”于是阖闾屠戮要离之家,断其右臂,暗中放走。
以为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仁人不肯为。
今乃无故戮人妻子,以求售其诈谋,阖闾之残忍极矣!而要离与王无生平之恩,特以贪勇侠之名,残身害家,亦岂得为良士哉?《东周列国志》
要离刺杀庆忌后,庆忌欣赏要离勇武,命令左右放走要离。
要离不肯走,说:“我有三不容与世?杀妻子求事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欲成人之事而残身灭家,非智也。
”于是投江而死。
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继位。
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伍子胥,厉兵秣马,准备兵发楚国。
孙武攻破楚国郢都,昭王西逃。
阖闾留宿楚宫,淫其妻妾。
伍子胥求昭王不得,就让孙武伯嚭等臣子,留宿楚国大夫之家,淫其妻妾以辱之。
此时楚国郢都君臣宣淫,狼藉道路,几于禽兽。
伍子胥进谏吴王,毁楚宗庙,将楚平王尸体挖出,鞭尸三百,又斩头颅,曝尸于野。
之后申包胥七天七夜昼夜痛哭借兵秦国,收复楚国。
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伤重不治,死前嘱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
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
奸臣伯嚭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举剑自尽。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却又很漫长。
蓦然回首,恍如隔世。
因为私欲费无忌谗害忠良,因为私欲楚平王强娶儿媳,因为仇恨伍子胥千里逃亡,结拜专诸,推举要离,解决吴王阖闾的后顾之忧,以图复仇楚国。
之后伍子胥联手孙武五战破楚,因为复仇的怒火让他淫乱楚国,也因为仇恨蒙蔽了双眼,他不听孙子劝告,毁掉楚国宗庙,吴楚世代为仇。
之后吴越大战阖闾战死,伍子胥辅佐夫差,灭亡越国。
却被奸人谗言,被夫差赐死。
伍子胥逃亡路上,渔丈人为信而死;浣纱女为节而死。
结拜专诸,未必真情。
而后专诸刺王僚,身死母自缢。
推举要离刺杀庆忌,在要离说要屠戮妻子的时候,伍子胥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一句“要离为国忘家,为主忘身,真千古豪杰”,于是要离举家罹难。
之后结交孙武,五战破楚,阖闾正要犹豫是否淫乱楚宫,之后伍子胥一句“国尚有之,况其妻乎?”于是郢都上下尽为禽兽。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向楚昭王复仇理所当然,但何人没有父母妻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了湮灭在这复仇怒火中的无辜亡灵。
成语积累: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