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阅读成为一段寻美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文本阅读成为一段寻美之旅
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旅区实验小学胡田田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个感受、探索、求知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希望能够使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好的熏陶。
基于教材中大量文质优美,内容深刻的优秀文章,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展开这样一段“寻美之旅”呢?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
引言:
阅读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挖掘文章中的审美元素及情感是最为基本的阅读体验。
以往在文章中攫取知识点的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功利化,与当今课程改革要求不符,教师需要重新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优化阅读学习体验,使阅读的过程充满了美的享受。
一、在朗读中寻美
朗读是一个调动自我情感的过程,会在不自觉中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带入到朗读的语气和节奏中,通过一字一句的解读,抑扬顿挫的声调,使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在美充分展现,这是默读文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因此,朗读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利用这一环节来激发学生情感。
《九寨沟》一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带领学生感受九寨沟之美也是本课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在初步带领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技巧,使学生的情感被迅速调动起来。
在朗读“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这一句时,我要求学生们着重读出最后的部分。
“白练腾空”要读出磅礴的气势,“银花四溅”要读出新奇之感,“蔚为壮观”则要音调低沉,语速放慢。
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下,学生们初步获得了审美体验。
在下一自然段中,对于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的描写,我要求学生们稍稍加快语气,轻生读出灵动的语气,展现出动物们在自然中怡然自得的样子,也仿佛怕“吓走”他们一样,控制自己的音调。
尤其对于文章的最后一句“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抒发了作者的情
感,也是朗读最为关键的一句,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他们有的情感充沛,声音洪亮。
也有的缓慢低沉,留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对全文这样的诠释中,我相信学生们已经走入了九寨沟的美景之中,获得了深刻的审美体验。
二、在情境中寻美
作者用文字构建起了一个个画面,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来走入这些画面,方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与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情境是利用某些手段,将文本中的画面或故事内容较为直接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更易理解。
这一教学模式如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样可以作为师生探寻美的手段。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设备已经普及,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手段更多,不妨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教师在课前搜集网络资源,课上伴随着对文章的解读,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
首先为学生们介绍黄果树瀑布的所在地并展示远景图,使学生们迅速为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所惊叹。
伴随着讲解的深入,依次展示瀑布奔流直下的视频以及飞溅起的水花,使学生仿佛身处其中,在直接的感官体验下感受自然之美。
三、在感悟中寻美
除了写景类文章描绘的内容展现出了自然美,一些叙述类的文章同样蕴含着美,需要师生的共同品读与感悟,挖掘美。
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展现出了优良的品德和素质,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正面的熏陶。
《爱如茉莉》表现出了一家人相互关爱的和谐之美;《海伦凯勒》展现出了主人公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之美;《秦兵马俑》展现出了我国不朽的历史文化之美。
这些无疑都是阅读教学中需要师生所共同挖掘的。
我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让学生们猜想,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石头经过了多少次的水滴才被滴穿。
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最大的数字,与此同时他们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认识到了坚持不懈的理解。
随后我又为他们举出了居里夫人经过数千次的实验提炼出“镭”的真实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了这些伟大人物的品质之美,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此外,品析文章所运用的描写手法也是带领学生感受美的一条重要路径,除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外,总分总、倒叙等行文手法也是一种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本阅读能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是培养小学生积极人生态度、优良品质以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不仅要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审美教育,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将教学的归宿聚焦于文本之美,从而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之中,提升对文本的解读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燕.让文本阅读成为一段“寻美”的旅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8):17-17.
[2]凌清容.语文教学的“寻美之旅”[J].课外语文,2016(5):8-8.
[3]江孝燕.一节语文课上的寻美旅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8):54-55.
1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