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儿推拿》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
---
一、概论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 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 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 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一)、感冒
• 二)风热感冒 •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
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 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 黄,脉浮数。 • 治疗原则:清热解表。 •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 揉太阳,清肺平肝,清天河水, 退六腑。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二)、小儿腹泻
• (一)伤食泻 •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
金 肾水
(说明: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补脾经时 拇指稍屈曲,由指尖推向指根)
(2)要点 :由指端推向指根方向 为补,向指端方向推为清,次数:
100到500次。
(3) 注意事项:肾无实证,只补---
四、小儿推拿的常用部位及穴位
二)、前臂三穴
•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 线。主治虚寒病症。
•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 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 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100到300次。
•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 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 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 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
四、小儿推拿的常用部位及穴位
三)、门穴
• 天门:二眉之间至 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外感头痛。
•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 开天人合一的门户。
•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排便费力, 几日一行,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 肛。
• 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肠中积热, 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营 养不良,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 起。
• 推拿处方:清脾胃 清大肠 平肝 顺时针摩腹 揉脐、天 枢 推下七节骨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四)、小儿肌性斜颈
•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 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另一侧 的疾病。
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 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 苔厚或垢腻,脉滑。 •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 运。 •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 清大肠,揉板门。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二)、小儿腹泻
•(二)寒湿泻 •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 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小便清 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 脉濡,指纹色红。 •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 处方:推三关,清大肠,推上七 节骨,揉龟尾。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 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 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 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
四、小儿推拿的常用部位及穴位
一)、五 经 穴
1) 位置:五指掌侧末节罗纹面
拇(桡侧缘) 食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 火 肺
---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小儿推拿的作用
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 位,能使经络通畅,气血通畅,以调整脏 腑功能,最终达到治病保健。
---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 2、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 3、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4、疗效显著,利于康复 5、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四)、拿法
•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 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 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 可突然用力。
---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五)、捏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 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 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 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次, 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 一”。
•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 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到300次。
•囟门(大脑之门):前发际正中直上 两寸,百会前骨陷中。摩法促进大脑发 育、 治头痛惊风、惊吓、鼻塞;若高热 可冷敷降温
•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 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
---
四、小儿推拿的常用部位及穴位
四)、腰腹部
---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二)、揉法
•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多用在“点状”穴 位上。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 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 掌揉法。
---
一、概论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 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 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 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 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三)、适用范围与禁忌证
1.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 吐、腹痛、感冒、咳嗽、遗 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
---
二、小儿推拿的一些基本知识
四)、小儿推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环境:室温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施术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 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时&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2、施术时间:饭前30min或饭后1至2小时以后,小儿情绪稳定时。 3、体位:根据推拿的部位和使用手法,应采用不同的体位,使病人舒适,施术者省力。 4、施术者修剪指甲、去除戒指等尖锐物品,一面划伤皮肤。 5、介质:为减少阻力,减少病人及施术者组织擦伤或增强按摩作用,施术者手上可选蘸滑 石粉、油膏、生姜汁、酒精等。 6、手法熟练,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按摩时间,一般在15~30 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应间隔3~5天。 7、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 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二)、小儿腹泻
• (三)湿热泻: •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
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 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 滑数,指纹色紫。 •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 泻。 •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 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二)、小儿腹泻
• 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
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为补法)和推下七节法 (泻法)。(次数)100到300次。
• 龟尾:尾椎骨端
•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次数)100到300次。
• 腹:脐周大腹部。
• 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顺时针为泻,逆时针 为补)。(次数) 分推100到200次; 摩腹5分钟。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 鱼际揉法。
---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三)、摩法 •摩法 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 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 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 120次。如摩腹。
---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
骨、风府、大椎、风门、肩井、 患侧桥弓穴、翳的聆听!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収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常见病推拿治疗简介
• 主讲人:梁燕山 • 邮箱:dashan@ • 微信:578760844
• (四)脾虚泻: •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
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 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 或食后即泻。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 泻。 •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 揉脐,揉龟尾,捏脊。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三)、便秘
• 天枢:脐旁开2寸,既治腹泻又治便秘,具 有双向调节作用。
---
五、小儿常见病推治法
一)、感冒
• (一)风寒感冒 •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
体痛,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 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 阳,清天河水。
---
• 板门(脾胃之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 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 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100到300次。
• 二扇门(腠理之门):掌背中指根本 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
四、小儿推拿的常用部位及穴位
三)、门穴
•箕门(水道之门):大腿内侧、膝盖 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
---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举例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 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罗纹面在穴位 上作直线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 向推动;或作“∧” 形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 动。
---
一、概论
三)、小儿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案杌” 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也称为“推惊”、“摩惊”、 “掐惊”等;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独特体 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中医外科学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