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安臣使团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安臣使团名词解释
蒲安臣使团名词解释为: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
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
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了解“外国之情伪”。
但苦无出使人员。
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毛遂自荐,总税务司赫德从旁怂恿,总理衙门即聘任蒲安臣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出访西方各国。
为了“笼络英法诸国”,又加派英使馆翻译官柏卓安充“左协理”,海关法籍职员德善为“右协理”。
复委派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陪同出使,给代表团点缀了一点“中国味”。
1868年(同治七年)初以蒲安臣为首的中国使团由上海出发、首途访美。
抵美后,蒲安臣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由西华德起草的《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八条,亦称“蒲安臣条约”。
这个条约使美国取得了扩大拐骗华工的权益,也取得了吸引留学生和在华办学、扩大传教等项特权。
此后,这个代表团又相继访问英法两国,蒲安臣与英法代表就列强进一步联合侵华政策取得了一致意见。
1870年(同治九年)蒲安臣病死于俄国首都彼得堡,结束了这一幕滑稽剧,随行人员经比利时、意大利等地返回中国。
蒲安臣使团使中国蒙受了更深的侵略和难堪的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