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二轮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二轮练习题附答案专题: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含共价键
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D.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定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答案】B
【解析】
2、(1)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

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Li,F B.Na,F C.Na,C1 D.Mg,O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已知A,B,C,D和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

B和C属同一主族,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右图。

请回答:
①A元素的名称是;
②B的元素符号是,C的元素符号是,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
③E属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的元素,其元素名称是,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④从图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只要求列出算式)。

【答案】(1)B (2)B
(3)A
(4)①氢②F Cl 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分子间没有氢键③四VIIB 锰1s22s22p63s23p63d5④CaF2
【解析】(1)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形成共价键的可能最小,选择B;
(2)I2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A错误;Pb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弱,B正确;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O无正价,但S 的最高正价为+6价,C错误;共价化合物类型的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电解质既有离子化合物,也有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3)O3中心原子是sp3杂化,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分子,因此它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B正确,NH4+中一个H原子与N原子存在配位键,NH3与Cu之间以配位键连接;C正确;D正确,为原子晶体的特征;
(4)①②③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又前36号的元素,基本推知E 为25号元素Mn,依题意D为Ca,根据晶胞结构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有4个D,8个B。

推知BD形成D(B)2物质,这样说明B位于第VIIA族,加上B 和C属同一主族,可知B为F,C为Cl。

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只能是H。

④突破口在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又为前36号的元素,E为25号元素Mn,这样依题意D为Ca,根据晶胞结构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有4个D,8个B,推知BD形成D(B)2物质,这样说明B位于第VIIA族,加上B和C属同一主族,可知B为F。

化学式为CaF2,
晶胞的体积为。

3、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

回答下列问题:(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

②在[Ni(NH3)6]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

③氨的沸点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__;氨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_____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 958 kJ·mol–1、I Ni=1 753 kJ·mol-1,I Cu>I Ni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晶胞参数a =________nm 。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或[Ar]3d 84s 2 2
(2)①正四面体 ②配位键 N
③高于 NH 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极性 sp 3
(3)金属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 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 1电子
(4)①3∶1 ②⎣
⎢⎡⎦
⎥⎤2516.02×1023×d 13×107 4、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 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2)硅主要以硅酸盐,_______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__________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______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 4)分解反应来制备。

工业上采用Mg 2Si 和NH 4Cl 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SiH 4的稳定性小于CH 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硅酸盐中,SiO 44-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

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Si 与O 的原子数之比为
__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 9 4
(2)二氧化硅
(3)共价键3
(4)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5)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 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

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6)sp31∶3 [SiO3](或SiO)
【解析】(1)Si的最外层为M层,能量最高,最外层有4个电子,排布为3s23p2,M层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5个d轨道,共9个轨道;
(2)Si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硅酸盐和SiO2的形式存在;
(3)金刚石晶胞的面心上各有一个原子,面上的原子对晶胞的贡献是;
(4)反应方程式为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5)表给出了许多键能数据,解释物质的存在,稳定性都要从表格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同类型的化学键键能的大小。

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
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

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6)在多硅酸根中每个硅原子都与4个O形成4个Si—O单键,因而Si原子都是sp3杂化;观察图(b)可知,每个四面体通过两个氧原子与其它四面体连接形成链状结构,因而每个四面体中硅原子数是1,氧原子数=2+2×=3,即Si与O的原子个数比为1∶3,化学式为[SiO3]。

5、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 和Cu 组成。

第一电离能I 1(Zn)________I 1(Cu)(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nF 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ZnF 2不溶于有机
溶剂而ZnCl 2、ZnBr 2、ZnI 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 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
炎症或表面创伤。

ZnCO 3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C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________。

(5)金属Zn 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
______________。

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cm ,高为c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Zn 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

答案:(1)[Ar]3d 104s 2
(2)大于 Zn 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3)离子键 ZnF 2为离子化合物,ZnCl 2、ZnBr 2、ZnI 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
极性较小
(4)平面三角形 sp 2
(5)六方最密堆积(A 3型) 65×6N A ×6×34×a 2c
6、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

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 4:
2FeTiO 3+7Cl 2+6C =====1173 K 2TiCl 4+2FeCl 3+6CO ; TiO 2+2Cl 2+2C =====1173 K
TiCl 4+2CO
将TiCl 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TiCl 4+
2Mg =====1220~1420 K
Ti +2MgCl 2
MgCl 2和过量Mg 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CO 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CH 2Cl 2、C 6H 6、CO 2、C 2H 4中,碳原子采取sp 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

(4)TiCl 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

则TiCl 4属于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

(5)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 3)5BrSO 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 3)5Br]SO 4,往其溶液中加BaCl 2溶液时,现象是________;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 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6)在自然界中TiO 2有金红石、板钛矿、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金红石的晶胞如下图所示,则其中Ti 4+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d 24s 2 (2)CN -(或NO +、C 2-2) (3)CO 2
(4)分子 (5)产生白色沉淀 [Co (NH 3)5SO 4]Br (6)6
解析 (1)钛为2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 24s 2,则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 24s 2。

(2)CO 为双原子分子,价电子总数为10,则CO 的等电子体为离子的为:CN -
(或NO +、C 2-2)。

(3)在CH 2Cl 2、C 6H 6、CO 2、C 2H 4中,分子构型分别为四面体形、平面正六边形、直线形、平面形,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 3、sp 2、sp 、sp 2杂化,
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CO2。

(4)因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说明熔点低,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说明钛离子为弱碱阳离子,由此可判断TiCl4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5)由[Co(NH3)5Br]SO4可知,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在内界,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
溴离子在外界,因此另一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SO4]Br。

(6)观察晶胞结构,可知每个钛周围距离最近的氧原子有6个,即钛的配位数为6。

7、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主要应用于制药、电镀、造纸、钢铁生产等工业。

其煅烧分解生成KCN、FeC2、N2、(CN)2等物质。

(1)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简写式为___________。

K3[Fe(CN)6]中所涉及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N)2分子中存在碳碳键,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

KCN 与盐酸作用可生成HCN,HCN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 K,沸点为为376 K,其固体属于_____晶体。

(4)右图是金属单质常见的两种堆积方式的晶胞模型。

①铁采纳的是a堆积方式.铁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该晶体中原子总体积占晶体体积的比值为____(用含π的最简代数式表示)。

②常见的金属铝采纳的是b堆积方式,铝原子的半径为r pm,则其晶体密度为_____g·cm-3(用含有r、N A的最简代数式表示)。

【答案】(1). [Ar]4s1(2). Fe(铁) (3). N>C>Fe>K
(4). 3:4 (5). sp (6). 分子(7). 8 (8). (9).
【解析】(1)钾(K)为19号元素,原子核外共有19个电子,由于3p和4s轨道
能级交错,第19个电子填入4s轨道而不填入3p轨道,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简写为:[Ar]4s1;Fe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C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N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K、Fe、C、N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依次为:1、4、2、3,所以K3[Fe(CN)6]中所涉及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Fe(铁)。

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第一电离能主要体现的是元素失电子的能力,C、N为非金属元素都较难失电子,C、N 同周期,N原子序数大于C,且N最外层2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K、Fe是金属元素都较易失电子,且K比Fe活泼,故K的第一电离能小于Fe的第一电离能,综上分析,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Fe>K。

(2)(CN)2分子中存在碳碳键,结构式为N C-C N,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三键中含有2个π键1个σ键,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4。

HCN的结构式为H-C N,所以碳为中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碳的价层电子对为2,sp杂化。

(3)Fe(CO)5的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熔沸点比较低,属于分子晶体。

(4)①铁的a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与一个铁原子最近的铁原子距离为立方体边长的,这样的原子有八个,所以铁的配位数为8;如图所示:
,晶胞中铁原子数为:8×+1×=2,体心立方晶胞中
r=,所以铁原子总体积=2×=2×=,晶胞体积=a3,则该晶体中原子总体积占晶体体积的比值为。

②②铝的b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堆积,晶胞中含有Al原子数为:8×+6×=4,则晶胞质量为:g;该晶胞结构侧面可用如图表示:,铝原子半径
rpm=r×10-10cm,设晶胞边长为acm,晶胞边长a与铝原子的半径为r的关系为:2a2=(4r×10-10)2,解得a=r×10-10,所以晶胞体积为:(r×10-10)3cm3,根据密
度=质量÷体积,则晶体密度为:g÷(r×10-10)3cm3=g·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