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
1.《十二铜表法》中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出庭”。

这种规定( )
A.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保证审判顺利进行
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指出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

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了平民权益
B.罗马法在实施中具有灵活性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妇女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3.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
A.终被资产阶级全面接受
B.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典
4.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

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确保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
B.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
C.确保司法独立
D.确保法官服从国会
5.1862年9月22日,美国总统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

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

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
A.总统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力
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出台过程有悖法定程序
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6.“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第9条)”。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这两条规定主要体现了( )
A.主权在民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人权法治原则
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8.据统计,自1787年宪法明确弹劾制度后,直至1999年,美国众议院实际投票通过的弹劾共有14次,其中有两次是针对总统的,有10次是针对法官的,还有两次是针对参议员和陆军部长的。

在这14次审判中, 仅有两人被判定有罪(皆为法官)。

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因
9.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康浬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提出一项折衷方案获通过: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

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

国会通过法令须两院以一致的方式共同批准。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权力制衡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共和主义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10.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11.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下令建造无忧夏宫时,遭到了附近一位磨坊主的申诉,因为行宫的修建导致他的磨坊因为风少而必须停工,但他却仍需要支付磨坊的年佃租。

最终国王认可了他的申诉,并且出资赔偿, 让他在别处建设新的磨坊。

由此可知此时( )
A.国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B.普鲁士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
D.遵守法律成为社会的共识
12.《论法的精神》提及:“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据材料可知该书作者( )
A.促进文艺复兴发展
B.赞成实行共和体制
C.认同法官专权可行
D.强调司法权的独立
二、非选择题
13.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

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

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二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

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

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

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十二铜表法》的编撰虽然维护了贵族的既得利益,但平民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保障,故A项错误;据材料“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出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防止逃避审判的规定,而不是强调维护平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防止逃避审判的规定,而不是强调法律程序的问题,故C项错误;据材料“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出庭”可知,为了防止被告找托词不到庭,保证审判顺利进行,法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故D 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体现了罗马法在实施中具有灵活性,故选B项;题干只提到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不能由此说明充分保护了平民权益,排除A 项;任意裁判的权力是不符合古罗马的法治精神的,而且材料强调的只是大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法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特殊情况下妇女拥有的权利,不能体现妇女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资产阶级吸取了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等精神,但摒弃了习惯法中关于奴隶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成为资产阶级制定法律的范本,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法律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典,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于法院、法官的任职以及其俸金的相关规定,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中关于司法权的相关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国会和总统的干预,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关于法院、法官的任职以及其俸金的相关规定,与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无关,排除A项;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不是题干中关于法院、法官任职以及其俸金相关规定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美国的法官实行终身制,具有独立性,不需要服从
国会,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发布法令必须经过国会同意,废奴论者担心“一旦战争结束,《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的理由是《解放黑奴宣言》的出台过程有悖法定程序,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是自由、民主、平等,《解放黑奴宣言》并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权宣言》。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和“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故C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项正确;“人人精通法律”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西塞罗时期罗马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的特权问题,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美国国会弹劾官员的情况,可见弹劾权的威慑力,符合题意的是C 项,题干没有涉及司法部门独立性,排除A项;法官如果渎职也会遭到弹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权力制衡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材料中美国国会的参、众院构成以及参议院、众议院代表人数在各州的不同,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相互制衡的原则,故选A项。

10.【答案】A
【解析】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

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法律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手段,不是核心目标,排除C项;刑事诉讼案例不一定都涉及私有财产,而且财产权只是公民权之一,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国王对法律的服从,即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故选C项;材料未强调国王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国王与磨坊主之间的矛盾,不能说明整个普鲁士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磨坊主敢于用法律桿卫自己的权利,不能说明遵守法律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材料指出,司法权与立法权合二为一或者司法权与行政权合二为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者强调司法权独立,故选D项;文艺复兴要早于《论法的精神》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孟德斯鸠强调司法权独立,未涉及实行共和体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可知作者反对法官专权,排除C 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主要特点:法律溯源悠久;体系完善;重视社会实际;注重法律程序;与时俱进。

积极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政体模式: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原则: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

(3)启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

(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法律溯源悠久;从“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可得出体系完善;从“诉讼法包括……非常程序等”可得出注重法律程序;从“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而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可得出与时俱进。

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罗马帝国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政体模式,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

原则,结合所学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中的权力制衡、国家性质即可得出原则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

(3)启示,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需要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方面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