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清贫》
一、教材分析
《清贫》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写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 生动。
文章先讲了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接着写了方志敏被捕时, 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只搜到了一只表和一支水笔,最后补叙了“传世宝”。
歌颂了以方志敏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一心为革命,矜持不苟、甘于清贫的崇高革命精神,进而表明了清贫的伟大意义。
二、设计思路
《清贫》这篇课文是全册爱国主义教育的革命传统名篇。
本文记述了方志敏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本文用“清贫”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德。
“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矜持不苟,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 .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N咏竹》(1935 年1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 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方志敏(1900T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江西弋阳人。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衬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尊然,坚贞不屈。
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厚摩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
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生活清寒贫苦。
)5.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出示课件,L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教育学生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仍然是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幽默风趣的文章语言风格。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分组讨论(二)读懂文意.在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小组交流。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干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
革命情操。
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情感升华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 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 他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 O 3.他皱着眉毛,脸上露出一种厌恶的神情。
O 4.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倾听、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清贫》这篇课文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的,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
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感悟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