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稳压电源性能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稳压电源性能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压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改进型电路,其改进措施如下:
一、改变取样比,以调节输出电压范围
在取样电路中接入电位器RW,如图Z0722所示。
调节R W时,可使输出电压U L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由图可见:
则:
式中取样比n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5~0.8 ;为R W的活动头到R2上端的部分。
二、调整管采用复合管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中,全部负载电流I L都要通过调整管。
I L大时调整管的基极电
流I B1也要大。
比如I L=1A,β1=50,则I B1=20mA,这么大的电流要比较放大管T2的集
电极电流提供是很困难的,如果调整管改用复合管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如图Z0723所示,T1、T2组成复合管,如β1=β2= 50,复合管的β=2500,则复合管的IB1=0.4 mA。
只要比较放大管的集电极工作电流为1~2mA,则完全可以保证提供这么大电流。
此外由式
(GS0724)可知,由于β1增大,R O减小,电源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三、带有辅助电源和差动放大器的稳压电路
比较放大级应具有较高的增益和温度稳定性,为了有较大的增益,总希望比较放大管的集电极负载R C(R4)阻值大一些,这将使R4两端的电压降增大,同时U CE1,增大,势必增加调整管的功耗。
另外,R C直接与输入端相接,当输入电压U i变化时,直接通过R C把变化量△U i加到调整管的基极,使输出电压随之波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以采用辅助电源给放大器供电,如图Z0724所示。
辅助电源由D Z2和R5组成,U Z2为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压,即D Z2两端的电压。
显然;比较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为U L + U Z2,是一个稳定性较好的电压。
R4的压降则为I C2R4≈U Z2,这样既解决了△U i直接通过R4对调整管基极电位的影响问题,也可以使R4取值大一些而不增加调整管的管耗。
为了解决温度变化所产生的零点漂移影响输出电压稳定的问题,采用差动放大电路或集成运放电路作比较放大器,是进一步提高电源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这两个电路如图Z0725和图Z0726所示。
四、过载保护电路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的负载电流全部通过调整管,当输出过载,特别是输出端短路时,调整管几乎承受全部输入电压(因为:U CE1 = U i - U L,输出短路时,U L=0),并流过很大的电流,使调整管的管耗增大以至损坏。
即使这种过载现象时间很短,也是不允许的,由于晶体管的热容量很小,普通保险丝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设置电子保护电路。
1. 限流型过载保护电路
电路如图 Z0727所示,保护电路由D Z2和电阻R g组成,Rg称检测电阻,在正常情况下,Rg上的压降不足以使保护管D Z2导通(适当选择Rg及D Z2的U Z值使D Z2正常工作时处于截止状态)。
当I L过大时,I L Rg 增大,U BE1+ I L Rg 使稳压管D Z2反向击穿(导通),使调整管T1的基极电位下降,则U CE1增加,于是I L减小,I L被限制但不能截止,所以叫限流型。
这种保护电路简单,但灵敏度稍差。
2.截止型过载保护电路
在这种电路中,当过载或输出短路时,可使调整管处于完全截止状态。
图Z0728中绿色
区域内为保护电路,适当选择Rg、R4、R5、R6、R7、R8及D Z2诸元件,使得正常工作时保护管T3处于可靠截止状态,即U BE3?/font>剑?font size="+1">U R5+U Rg - UR7)<0,此时保护电路对正常输出没有影响。
当输出电流I L过大或输出短路时,URg = I L Rg增大并使T3导通,则集电极电压U C3下降,使T1管趋于截止,U CE1增大,而U CE1的增大使U L 减小,则UR7减小,使T3进一步导通,U L进一步下降,引起瞬间正反馈循环过程导致T1完全截止。
这样,输出电压和电流接近于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如果短路或过载的故障已经排除,输出电压则会自动上升,使电路恢复正常工作。
由于正反馈作用使调整管在故障过程中截止,所以又称反馈截止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