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3.1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产生
泡沫产生的原因
(1)由外界引进的气流被机械地分散形成 (2)由发酵过程产生的气体聚结生成的发酵泡沫 (3)发酵液中糖、蛋白质和代谢物等的存在起到 加强或稳定泡沫的作用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泡沫消长的影响因素:
(1)通气、搅拌的剧烈程度 (2)培养基所用原材料性质: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前期污染噬菌体后的异常现象: (1)光密度开始上升后下降、不升或回降,甚至下降
到零小时以下。 (2)pH值逐渐上升,升到8.0以上,不再下降,排气
C02一反常态,CO2迅速下降,相继出现OD值下跌,PH上升、 耗糖慢等异常现象。
(3)耗糖缓慢或停止,发酵缓慢,周期长,提取困难。 (4)产生大量泡沫;发酵液粘度大,甚至呈现粘胶状, 可拔丝,发酵液发红、发灰;有刺激气味。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终止发酵,将培养 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用;否则,补充新鲜培养基,再进行灭 菌处理。
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 措施。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4.3 染菌的挽救或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的处理
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以抑制杂菌的生长,也可采取 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其他措施。
(1)使发酵罐的装填系数减少 (2)造成大量逃液,导致产物损失 (3)增加了染菌的机会 (4)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 (5)消泡剂的加入给提取工序带来困难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3.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控制 ★机械消沫 ★化学消沫(消沫剂消沫)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1)机械消沫
原理:利用物理作用,靠机械的强烈振动或压 力的变化促使泡沫破碎。 优点:节省原材料,不会增加下游工段的负担, 减少染杂菌。 缺点:效率不高(作为消沫的辅助方法),不 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成因。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2) 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
呼吸商:
RQCO2O 消 2产耗 生速 速率 O 率 CU ERR
RQ值可以反映菌体的代谢情况,例如酵母培养过程:
RQ=1 糖代谢走有氧分解代谢途径,仅供生长、无产物形成; RQ>1.1 走EMP途径,生成乙醇; RQ=0.93 生成柠檬酸; RQ<0.7 生成的乙醇被当作基质再利用。
蛋白质原料如蛋白胨、玉米浆、花生 饼粉、黄豆饼干粉、酵母粉和糖蜜等 是主要的发泡物质。培养基中蛋白质 含量越多,发酵液的粘度也越大,越 容易起泡,泡沫多而且持久稳定。 另外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灭菌温度 和时间也会影响到培养基成分的变化, 从而影响培养基的起泡能力。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3.2 泡沫对发酵的危害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 菌体在利用不同基质时,其RQ值也不 同; ★ 在抗生素发酵中在生长、维持和产物 形成阶段的RQ值也不一样。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3)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发酵液中CO2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细胞的呼吸强度、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 通气搅拌程度、罐压大小和设备规模等。值 得注意的是,罐内的CO2分压是液体深度的函 数。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 噬菌体的防治: • 1)严格控制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粮源”。
2)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 • 3)选育抗性生产菌株。 • 4)生产中轮换使用菌种。 • 5)药物防治例如用金霉素、四环素等。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5 发酵终点的判断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放罐时间,需要考虑下列几个 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产品质量因素 三.特殊因素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判断放罐的指标主要有: 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丝形态、氨基氮、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罐内机械消沫
例如:耙式消泡桨装在发酵罐的搅拌轴上,桨上的齿面 略高于液面,靠轴的旋转带动来打碎泡沫,起到消泡的 作用。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罐内机械消沫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罐外机械消沫
通过喷头将含气泡的 培养液喷向转向板, 使其破裂,然后再流
回发酵罐。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2)化学消沫
从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不同染菌时间分析
▲对抗生素发酵染菌:
前期——原则上可适当改变生长参数,使有利于 生产菌而不利于杂菌的生长,或加入某些抑制杂菌的 化合物。
中后期——除非是噬菌体通常后果不会那么严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4.3 染菌的挽救或处理
(1)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种子受到杂菌污染后,应经灭菌后弃之,并对种子罐、管道 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同时采用备用种子。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补料的策略:
一次性大量:操作简便,但会造成发酵液瞬时大
量稀释,扰乱菌的生理代谢,难于将过程控制在最 适合于生产的状态;
多次少量:麻烦些,但更合理; 连续流加:快速、恒速、指数和变速流加。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补料应注意的问题
1、料液配比要适当 2、加强无菌观念 3、经济核算,节约粮食 4、培养基的碳、氮要平衡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补料的原则:就在于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
使之向着有利于产物积累的方向发展。

补料的内容和补料时机,都是根据菌的生长代
谢、生物合成规律进行调节控制,但大多数都根据
经验进行。

经验表明,在最适补料条件下,能正确控制菌
体量的增加和糖的消耗,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3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类型不同,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对 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 产率、得率、发酵系数、高的产物浓度 • ◆ 如要提高总产率,则必须缩短发酵周期。即在产率
降低时放罐。 • ◆ 放罐时间对下游工序有很大的影响。放罐过早,会
残留过多养分,增加提取工段的负担;如放罐过晚, 菌丝自溶,不仅会延长过滤时间,还可能使一些不稳 定的产物浓度下跌,扰乱提取工段。 • ◆ 临近放罐时加糖、补料或消沫剂要慎重。
★化学消沫的机理:化学消沫剂是表面活性剂。 一般好的消沫剂应同时具备降低液膜的机械强 度和表面粘度这两种性能。
★常用的消沫剂(溶解度较小、分散性较差的 高分子化合物):
a)天然油脂类:玉米油、豆油、菜油及猪油等 b)高级醇类:十八醇、聚二醇等 c)聚醚类:聚氧丙烯甘油(GP)、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 (“泡敌”)(GPE)等P187 d)硅酮类: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 e)氟化烷烃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噬菌体有两类: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裂解 温和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并不马上引起细胞裂
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方式整合在宿主的DNA中,随 寄主繁殖而延续传代。
带有原噬菌体的菌株称为溶原性菌株。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原噬菌体不同于营养期的噬菌体,它没有感染性,对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5)谷氨酸产量甚少,或增长极为缓慢,或不产酸;也 会出现产酸反而偏高或一段时间内忽好忽坏。
(6)镜检时可发现菌体数量显著减少,菌体不规则,缺 乏八字排列,发圆;细胞核染色,部分细胞核消失; 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碎片,完整菌体很少。
(7)平板检查有噬菌斑,摇瓶检查发酵液清稀。
◆ 镜检 ◆ 无菌试验 ◆ 一些状态参数,如溶氧变化、排气中的CO2含 量等 ◆ 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不良、耗糖慢、pH值 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增多、发酵液的 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下跌、发酵周 期的异常延长、发酵液的粘度异常增加等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有很多,且常因工厂不同而有 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中有杂菌、种子带菌、灭 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 遍原因。 ▲一般,从染菌的种类可大致判断其来源P208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2)化学消沫
消泡剂多数是溶解度小、分散性不十分好的高 分子化合物,所以在使用时,要考虑如何降低它的 黏度和提高它的分散性,来增强它们的消泡效果。 使用的增效方法有:
a) 机械分散、或借助分散剂 b) 与载体一起使用 c) 多种消沫剂并用 d) 利用乳化剂增强消沫剂的消沫作用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CO2浓度的控制:根据其对发酵的促进或
抑制作用,通过调节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提 高或降低其浓度。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2.8
加糖、补料对发酵的影响 及其控制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分批发酵常因配方中的糖量过多造成细胞生 长过旺,供氧不足。解决这个问题可在发酵过程 中加糖和补料。补料的作用是及时供给菌合成产 物的需要。通过补料控制可解除抑制:基质过浓 的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以及G分解代谢物的抑 制。从而调节菌体的呼吸,以免培养过程受氧的 限制。P185
宿主一般无不良影响,但是:
☆溶原性菌株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溶原性菌株 培养时,少数会自发脱离染色体,导致细菌裂解。而在 某些物理化学因素(UV,X射线,氮芥等)刺激下,原 噬菌体会脱离染色体,开始复制,从而导致溶原性菌株 裂解,产生大量的噬菌体。
☆对同一类型噬菌体具有免疫性:溶原性菌株对其本身 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这些噬菌体 虽然可以进入溶原性菌株,但不能增殖,也不能导致溶 原性菌株裂解。
若产物含量已达一定值,也可放罐。 废液应加热灭菌后才能排放。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彻底清洗发酵罐,并加热灭菌后才能使用。 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4.4 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
利用细菌或放线菌进行的发酵容易受噬菌 体的污染,由于噬菌体的感染力非常强,传播蔓 延迅速,且较难防治,对发酵生产有很大的威胁。 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或放线菌的病毒。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4.1 染菌的途径分析
● 种子包括进罐前菌种室阶段出问题 ●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不彻底 ● 设备上特别是空气除菌不彻底和过程控 制操作上的疏漏
★ 连续搅拌 ★ 供给无菌空气、排放多余空气 ★ 多次添加消沫剂、补充培养基 ★ 定时取样分析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6.4.2 染菌的判断和防治
6.4 发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是发酵生产中的一个致命弱点,轻者 影响了生产产品的收率和产品质量,重者会导 致“倒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 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染的 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 损失降低到最小。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必须选择恰当的反馈控制参数,以及了解这
些参数对微生物代谢、菌体生长、基质利用以及
产物形成之间的关系。

采用最优的补料程序也是依赖于比生长曲线、
形态、产物形成速率及发酵的初始条件等情况。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 优化补料速度也是补料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养分和前体需要维持适当的浓度,而它们则以 不同速被消耗,所以,补料速度要根据微生物对营 养等的消耗速度及所设定的培养液中最低维持浓度 而定。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噬菌体的污染途径:
可以通过环境污染、设及操作失误、菌 种带进噬菌体或本身是病原性菌株等途径使发酵染菌。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噬菌体的危害: 可引起发酵中噬菌体污染的实例:
丙酮、丁醇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 抗生素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 谷氨酸发酵的噬菌体污染
6.2.7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及其控制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1)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CO2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同时也是某些合成代谢 的一种基质,它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指标。
CO2的抑制作用
影响菌体生长、形态及产物合成 高浓度的CO2会影响产黄青霉的菌丝形态。 大多数微生物适应低CO2浓度(0.02~0.04%体积分 数)。当尾气CO2浓度高于4%时微生物的糖代谢与呼吸 速率下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CO2对细胞的作用机制:
CO2 ——主要作用在细胞膜的脂肪酸核心部位 HCO3 ——影响磷脂的亲水头部带电荷的表面及细 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
当细胞膜的脂质相中CO2浓度达到一临界 值时,膜的流动性及表面电荷密度发生变化。 这将导致膜对许多基质的运输受阻,影响了细 胞膜的运输效率,使细胞处于“麻醉”状态,生长 受抑制,形态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