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
新气象。
可草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农村孩子亲眼见的
机会可以说不可能(我们老师也不一定人人见过),这就要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借助文本的朗读来体会。
因此,
我借助网络准备了草原风光图及跟课文基本相符的视频资料。
把学生带进情境,读中去感悟。
教学伊始,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
草原景象,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
图片。
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
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
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印象,缩短了草原和学生的距离。
贴近了草原,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热闹
就不再是个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
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独特的阅
读感受!因此,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
喜悦!如指导朗读“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我引导:
“读了这句话,小朋友似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的学
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儿在羊圈里咩咩地叫着!”还有的说:“牛儿马儿也醒了,牧民们甩着鞭子准备
去放牧。
”……孩子们真棒,真正体会到醒来后的草原热闹
的情景,我赶紧趁热打铁:“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
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再如,当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这一句时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
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包括中下生)读得还令我满意。
问起他们为什么
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我看
见羊儿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想,羊儿一个晚上没吃东西了,肚子早就饿了,
现在一定急着出圈门,到大草原上去吃鲜嫩可口的小
草。
”“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
“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
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
而理解,解决难点。
教完了这一课,我感受颇深: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真是不可低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还会继续尝试放手,尊重学生
的阅读体验。
《草原的早晨》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描述大草原美丽风光的课文,课文将草原在早晨
“醒“来之后的情形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无限
生机和迷人景色。
草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
教学时,要让孩子们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
整堂课,我通过动画、声
音和图片,让孩子们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
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
的缺憾;自由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
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
的独特感受;再抓住“涌出”“蹦跳”“跨上”“追赶”这
几个动态词语,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现成鲜活的画面,
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仿佛自己骑上了骏马,奔跑在大
草原上。
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因此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
解为什么要背诵这篇课文,使学生产生背诵的兴趣,愿意去
背书。
当然,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因此,要把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中,帮助学生记忆课文。
在这篇课文之后,对教学背诵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示范背诵,激励学生
范背能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因为
范背能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
这样学生的情感会
随着老师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背诵的效率。
这篇课文的第二小节
是重点,因此,在理解掌握后,我就用一种介绍的语气复述
了课文内容,学生听到后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说。
在这
个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在一些提示中进行记忆,学生
也会因为老师朗诵情绪的高涨而更加投入。
二、图文结合,观察记忆
低年级的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配有插图的,而且插图都
是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这样就可以借助课文
中的插图来指导学生背诵,解决学生因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出
现理解困难,就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
察能力。
这篇课文的语言画面感本来就很强,但是学生没有
去过,可能看的也很少,所以单纯的读句子学生不能透彻掌握。
所以用上图片乃至视频,如:理解羊群涌出圈门的状态,牧民们骑马的英姿,学生一看就懂了,看懂了就记住了,在
背诵过程中就能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画面。
三、感情朗读,内化体悟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课文,在课堂中就要重心放在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背诵是以感情朗读为基础的,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中,体验课文中所包含的语言魅力和感情价值。
通过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逐渐增加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熟读成诵,从而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