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志士仁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的失败经验证明中国革命只能有共产党领导,中华民
族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策划: 主讲人: PPT制作: 图片: 视频: 执笔: 文字: 第三组
“科学”
蔡元培---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方针
李大钊---在中国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鲁迅---批判封建礼教最猛烈的代表 胡适---最早在中国提倡白话文
(5)内容及功绩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内 容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功 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 想得到空前解放。
必须改革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充分证明
历史证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
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 中国也走不通;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 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
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要探索国家出路?
如何找到国家出路?
敢问路在何方?
历史的选择
为什么要探索国家出路?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王朝封建地主政权腐朽
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所以封建制度已
危在旦夕。
观念深入人心;
④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
生积极的变化;
⑤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而
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启发着人们追求 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 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 到后来。
出路探索的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
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的胜利。要完成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就
要一口气推翻它,不能给它恢复期。在反封
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只有既
反封建,又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才能完成救
国救民的任务。
教训:
洋务运动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 的腐败无能为力,证明了建立一个健全而 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推动运动胜利的重 要力量。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 张,中国要想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不能 只在封建制度内部进行济领域的某些改革,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
要想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不能只在封建
制度内部进行济领域的某些改革,必须改 革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于是就 开始了由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
选择学习西方的器物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目的: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解决内
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2、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共同镇压 3、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 4、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 缺乏经验 。 5、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 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扩大了自己的敌 对势力。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 洋务运动本身具有封建性、腐朽性,对外
忧外患。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等。
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求富”ຫໍສະໝຸດ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采取的方法:
① 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
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的变化,中 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无数的志 士仁人开始了他们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推翻清统治,建立农民阶 级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制度,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背景及条件:
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② 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
国,包括反洋教斗争,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等等;
③ 清末新政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
戊戌维新运动
君主立宪制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
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选择的方向:推行君主立宪制。 主要涵盖教育、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
的措施 。
变法背景及准备
① 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②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公车上书后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
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上: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
除八股;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
它是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
让资产阶级看到了通过改革进 行救亡图存的道路是行不通,
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
的道路。
辛亥革命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爆发的较完全的
国具有依赖性;
② 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中国真正
强大;
③ 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④ “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
历史作用:
① 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
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②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促进,但也有阻碍,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③ 冲击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
1859-1864年,颁布《资政新篇》,欲走
向资本主义道路。
采取的方法:
1. 建立一个农民政权国家——太平
天国。
2. 1853年颁布了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实际上是起义农民 提出的一个以解决 土地问题为中心的 比较完整的社会改 革方案。
3. 1859年颁布了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
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资政新篇》。
全文分四部分: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 二、革除腐朽习俗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仿效西方国家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 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 、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 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 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 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 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 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 干涉天朝内政。
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先进的中国人终于寻找到了一
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马克思主
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的选择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和先进
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革
命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的统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不同阶级领导的改革、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
概况
(1)背景 根本原因: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
步发展。 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2)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 (3)阵地 《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活动 基地。
(4)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陈独秀---运动的发起人,最早提出“民主”与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统 治 洋务运动1861-1895年 国家出 路的探 索
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制 度 戊戌维新运动19世纪后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辛亥革命1911-1912年 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文化 新文化运动1915-1917年
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决 定了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建立农民阶级政权
背景及原因:
太平天国政治纲领的核心思想:
1、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消灭地主阶级,平均分配土地。
领导人物: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
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洪仁玕等。
方案:
1851-1859年,太平天国选择反对侵略,
推翻地主阶级,建立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 了,但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还 未终止。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太平军把 清军打得落荒而逃,清政府面临被推 翻的危险,于是就借助外国侵略者的 力量镇压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引发了统治 者们一系列思考:
1、为什么外国军队能打败太平军而清军不
行?
2、为什么外国军队武器精良呢?
等;
② 建立海军,包括北洋水师,海军衙门等; ③ 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
馆等;
④ 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⑤ 翻译西方科技、法律文籍。
但最终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
动也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们想 ,既然器物改革这条路行不通,那
就试试国家制度改革这条道路。于
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学习
西方制度的戊戌维新运动开始了。
4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陈独秀运动的发起人最早提出民主与科学胡适最早在中国提倡白话文5内容及功绩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仁人志士对 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
建体制的束缚(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失败原因:
① 资产阶级势力太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客观)
② 资产阶级维新派本身的软弱性、妥协性,
包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 资产阶级维新派急于求成,策略失误。
历史意义:
① 在严重民族危机下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中
华民族的觉醒;
了各式各样的议政团体,揭开了变法的序幕;
④ 著书立说、成立学会、办报纸等为变法作准备; ⑤ 与守旧派的论战,解放思想,传播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向皇
帝上书言事等
经济上: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注重农业发展;在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
军事上: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
②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
制度的初步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 也是近代中国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广
泛地传播民主思想;
④ 同时在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方面有重要效用。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
方案是行不通的。
敢问路在何方?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政权的封建化和领导集团的腐败,缺乏正确、
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和政治纲领。
因为《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
分配方案,根本实行不了。没有使农民真正得到土
地,反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专制政权。
《资政新篇》由于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矛盾,加重了危机;
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
发展。
革命概况:
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
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光进社、
文学社,同盟会(后成立)等。
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①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
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
历史意义:
①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②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使民主共和的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和黄 兴、宋教仁等人在日 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
会。同盟会以《民报
》为机关报,并确定 了革命纲领。它的成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
但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没能彻底的 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说明进行 资产阶级革命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 于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就掀起了一场 封建观念的变革——新文化运动。 试图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