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⒈懂得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等史实。
⒉记住南昌起义的意义及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⒊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一些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学习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率工农红军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
※预习案:(相信自己,我能行。
)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南昌起义
⒈时间:年月日。
⒉领导人:、、、、等。
⒊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开始。
二、井冈山会师
⒈秋收起义: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地区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
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率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
⒊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年月。
②会师部队: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任军长,任党代表,任政治部主任。
③意义:成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
⒋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建立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
三、星火燎原
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9年初,朱德、毛泽东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后来,这两个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⒉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的指挥下,留守在井冈山的红军以井冈山的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⒊前后创建根据地的领导人:、、、。
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年11月在成立。
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司令。
我的疑问、我的补充: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知道的精彩东西补充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探究案:(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一)诵读下列两首歌谣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活活入梦乡。
⒈材料一的歌谣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⒉材料一中的“第一枪”和“井冈山上朱毛合”,这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⒊材料二的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二)讨论:毛泽东为什么要率工农红军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
※检测案:(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采用五星红旗和“八一”二字图案。
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武昌意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⒉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首都定在( )
A.南昌
B.广州
C.瑞金
D.延安
⒊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下面相关事件()。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④②
⒋与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一著名论断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辽沈战役
⒌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含义是()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D.井冈山地势险要
※学后反思及感悟
※预习案:(相信自己,我能行。
)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南昌起义
⒈1927 8月1日。
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⒊意义:创建军队、领导武装斗争
二、井冈山会师
⒈秋收起义:1927
⒉1928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⒊井冈山会师:
①1928 4
②朱德毛泽东陈毅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⒋革命斗争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三、星火燎原
⒈赣南、闽西
⒉彭德怀湘赣
⒊方志敏、徐向前、贺龙、邓小平
⒋ 1931 瑞金毛泽东朱德
※探究案:(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一)
⒈略。
⒉略。
⒊略。
(二)见教学参考书165页“难点阐释”。
※检测案:
⒈ ( B )
⒉ ( C )
⒊(A)
⒋(B )
⒌(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