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半期调研检测
高2018届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只交答卷(或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共 48 分)
1、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2、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言:“天者群物之祖也。
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意在倡导
A.独尊儒术,维护一统
B.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4、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
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天人一理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心外无物
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6、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
这主要是因为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7、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
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8、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9、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10、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
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1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
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13、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
……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14、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15、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16、公元前 5 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制度达到鼎盛,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
这说明“智者”的出现
A.促进了希腊城邦的形成
B.把希腊的教育推向顶峰
C.树立了人的地位和尊严
D.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17、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8、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
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
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
19、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
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20、“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21、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
“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曾经高度评价过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
这表明
A.中国文化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国政治制度比西方更加先进
D.儒家思想推动西方的革命
22、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3、《大众电影》在1979年第5期的封底刊发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的剧照,画面中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拥吻动作。
编辑部认为它最能表现爱情。
然而,该照片引起新疆奎屯农垦局一位以“九亿人民的代表”自居的读者的质问:“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该事件说明当时
A.《大众电影》不为多数人所接受
B.“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得到恢复
C.革命主题电影仍然独占电影市场
D.社会生活领域存在新旧思想冲突
24、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仙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
A、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
B、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保障了建设人才需要
D、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半期调研检测
高2018届历史(学科名)试题答题卷
选择题答案栏
25、(20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6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4分)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分)
26、(16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必然拥有不断前
行的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手
书
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三井冈山会师
材料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作用?(2分)从图1、图2及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什么样的精神?(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关系?(2分)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有何重大意义?(2分)
(3)材料四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综合四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5 CDCBA 6-10 CDDDD 11-15 CAABC 16-20 DABAB 21-24 BCDD
25(20分)、(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6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4分)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4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6分)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6(16分)、(1)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爱国奉献(任答两点)
(2)材料二中“走俄国人的路”失败,成为材料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自己的路的原因;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3)核心思想:解放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共同特点:根据时代和国情;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强国道路作出的努力
27(16分)、(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体现了人文精神(4分)(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2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材料四:三权分立。
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8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2分)。